图解机器的奥秘——机器是怎样工作的 正版图书

图解机器的奥秘——机器是怎样工作的 正版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机械原理
  • 机器结构
  • 科普读物
  • 工程技术
  • 图解教程
  • 趣味科学
  • 青少年科普
  • 机械工程
  • 原理分析
  • 科普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6233
商品编码:29748273007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本特色鲜明的机械科学知识普及读物,内容主要涉及机械原理及常用机器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将机械原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等机械常识性的内容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机器之中,让青少年轻松学习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应用等科普知识。全书涵盖了动力机器(蒸汽机、内燃机、压缩机、电动机等)、加工机器(机床、轧钢机器、纺织机器、包装机器等)、运输机器(汽车、飞机、起重机、工程车、输送机、电梯等)、信息机器(复印机、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等)、生活中常见的小机器(千斤顶、代步自行车、电风扇、压面机、榨汁机、食品搅拌机、缝纫机以及古代机器)、机器人等多个行业的机器。 本书融技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把复杂的机械制造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配有大量的图片和一些卡通图,让版面更活泼、阅读更有趣、学习更轻松,以此激发广大青少年和机械发明爱好者对机械制造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1章了解机器 
1.1 人类为什么创造机器 2 
1.2 认识机器 3 
1.3 机器的分类 5 
在机器中了解机构 5 
1.4 机器的组成 10 
1.5 机器的发展历程 11 

2章认识机器中的零部件 
2.1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20 
2.1.1 认识机器中的部件 20 
2.1.2 认识部件中的零件 20 
2.2 认识轴——支承回转零件 21 
2.3 认识轴承 25 
2.4 认识联轴器——将两轴直接连接起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29 
2.5 认识——离合器将两轴接合或分离的可动连接装置 32 

3章动力机器 
3.1 从蒸汽机说起 40 
3.1.1 蒸汽机是如何工作的? 40 
3.1.2 向蒸汽机供应高压蒸汽的锅炉 41 
3.1.3 蒸汽机车 42 
3.2 广泛使用的内燃机 44 
3.2.1 什么是内燃机? 44 
3.2.2 内燃机是谁发明的? 45 
3.2.3 内燃机是怎么工作的? 45 
3.2.4 汽油机和柴油机有哪些区别? 47 
3.2.5 内燃机的用途 48 
3.3 输送气体的机器——压缩机 51 
3.3.1 什么是压缩机? 51 
3.3.2 压缩机的发展历程 51 
3.3.3 冰箱压缩机 55 
电冰箱制冷系统 56 
3.3.4 空调压缩机 56 
3.3.5 螺杆压缩机 60 
3.4 应用普遍的动力源——电动机 64 
3.4.1 什么是电动机? 64 
3.4.2 直流电动机 64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69 
3.4.3 交流电动机 70 
3.4.4 三相异步电动机 72 
3.4.5 单相异步电动机 73 
3.4.6 同步电动机 74 
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77 
3.4.7 步进电动机 78 
3.4.8 伺服电动机 79 

4章加工机器 
4.1 加工机床 82 
4.1.1 车床 83 
4.1.2 铣床 84 
4.1.3 数控机床 86 
4.1.4 机床上常用的传动副及其传动关系 96 
4.2 轧钢机器 101 
4.2.1 什么是轧钢? 102 
4.2.2 什么是轧钢机? 104 
4.3 纺织机器 107 
4.3.1 古老的纺机设备 108 
4.3.2 织布机 109 
4.4 包装机器 116 
4.4.1 供送装置 117 
4.4.2 充填机 120 
4.4.3 灌装机 121 
4.4.4 封口机 125 
4.4.5 裹包机 129 
4.4.6 多功能包装机 132 
4.4.7 贴标机 133 
啤酒流水线 135 

5章运输机器 
5.1 汽车 144 
5.1.1 汽车的组成 144 
5.1.2 汽车动力是怎样传递的? 144 
5.1.3 汽车发动机 147 
5.1.4 离合器 150 
5.1.5 变速器 151 
5.1.6 传动轴与万向节 153 
5.1.7 差速器 155 
5.1.8 半轴 156 
汽车为什么会跑起来? 157 
了解汽车发动机 158 
5.2 飞机 161 
5.2.1 了解飞机的构造 161 
5.2.2 飞机的分类 161 
5.2.3 飞机的动力 163 
5.2.4 飞机的起降过程 169 
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169 
飞机的机翼 171 
5.3 起重机 171 
5.3.1 塔式起重机 172 
5.3.2 鹤式起重机 174 
5.3.3 汽车起重机 175 
5.4 工程车 178 
5.4.1 挖掘机 179 
5.4.2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 180 
5.4.3 自卸车 182 
5.4.4 压路机 184 
5.4.5 装载车 186 
5.5 输送机 187 
5.5.1 带式输送机 187 
5.5.2 链式输送机 189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图解机械原理与结构——机械的运行之道》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侧重于机械设计的核心概念、结构分析与实际应用,力求深入浅出,避免任何模板化痕迹。 --- 《图解机械原理与结构——机械的运行之道》图书简介 ——深入理解机械世界的内在逻辑与构造精髓 在现代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机械无疑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从精密制造的复杂机床到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家用电器,再到承载人类探索精神的航天器,一切都建立在坚实的机械原理之上。然而,许多人面对复杂的机械图纸或运行中的机器时,往往感到其内部运作如同一团迷雾。本书《图解机械原理与结构——机械的运行之道》正是旨在拨开这层迷雾,以清晰的图示、严谨的逻辑和贴近实际的案例,系统性地揭示机械装置从最基本的组件到复杂系统的演化路径和工作机制。 本书并非侧重于历史回顾或单一设备的介绍,而是聚焦于机械设计中的普适性原理和核心结构单元。它旨在为工程师、技术人员、设计专业学生,乃至所有对“事物如何运转”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套坚实的理论框架和直观的认知工具。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的基石——运动与力的传动系统解析 任何机械系统的功能,归根结底都依赖于对能量的有效捕获、转换和传输。本书的开篇部分,便将读者带入机械运动与力的基础领域。 1. 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的直观呈现 我们首先阐释了理想运动和约束运动的概念。如何通过连杆机构(如曲柄滑块机构、齿轮系)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或实现复杂的周期性动作?书中通过大量的动态剖视图,详细拆解了不同连杆机构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分析,并对比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对平稳性和冲击力的影响。对于凸轮机构,我们不仅仅展示了其形状的绘制方法,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凸轮廓线的选择如何直接决定了执行部件的运动特性,从遵循简谐运动到遵循等加速/等减速运动的工程选择背后的权衡。 2. 核心传动单元的深度剖析 传动系统是机械的“血脉”。本书投入了大量篇幅讲解齿轮传动。我们超越了简单的齿数比计算,深入探讨了渐开线齿形的几何特性及其带来的啮合平稳性、承载能力和制造精度之间的关系。从标准直齿轮到人字齿轮、涡轮蜗杆,每一种类型都在特定工况下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此外,带传动和链传动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摩擦或链节啮合。我们详述了张紧度的精确控制对于防止打滑、提高传动效率的重要性,并对皮带的材料选择(如橡胶、聚氨酯或钢丝芯)如何影响其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分析。液压与气动传动部分则侧重于帕斯卡原理的工程化实现,重点剖析了换向阀、节流阀和蓄能器在构建精确力和速度控制回路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结构强度与可靠性——机械的“骨骼”与“皮肤” 一个高效的机械系统必须拥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承受载荷而不发生失效。本部分着重于材料科学与结构力学的结合应用。 1. 应力分析与失效模式预测 本书强调了工程中的局部应力集中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FEA)的可视化图例,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在螺栓孔、倒角、键槽等几何突变处应力是如何急剧放大的。我们详细讲解了疲劳破坏的S-N曲线解读,区分了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的应用场景。对于蠕变和应力松弛,则结合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调整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晶界强化)来提高长期可靠性。 2. 轴系设计与连接技术 轴系设计是机械结构的核心挑战之一。书中系统地梳理了静力校核(基于最大许用应力)与动力校核(基于振动分析)的流程。对于联轴器的选择,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对比表,区分了柔性联轴器(如膜片式、齿式)在补偿不对中误差、缓冲扭转冲击方面的性能差异。 在连接技术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紧固件的预紧力控制。仅仅拧紧螺栓是不够的,预紧力的设定直接决定了连接体的密封性和抗振性。我们提供了不同标准螺栓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预紧力推荐值及计算方法,以及检测预紧力的无损测试技术。 第三部分:控制与集成——复杂系统的实现 现代机械往往是机、电、控一体化的产物。本部分关注如何将基础的机械结构整合成具有智能响应能力的系统。 1. 运动学反解与机器人基础 对于需要精确路径规划的系统(如工业机器人或数控机床),运动学逆解至关重要。本书用几何和代数的混合方式,清晰地推导了三自由度平面机械臂和RRP串联机械臂的位姿反求过程。这帮助读者理解,指令的位置信息是如何被系统“翻译”成各个关节需要转动的角度的。 2. 机构的集成与模块化设计思想 最后,本书探讨了模块化设计在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通过分析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夹持单元、传输模块,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基础的机械原理(如液压驱动、凸轮分度器)进行标准化和封装,从而快速搭建出满足特定工艺需求的复杂系统。这是一种从“拼凑零件”到“集成功能块”的设计思维转变。 总结与读者定位 《图解机械原理与结构——机械的运行之道》以其图文并茂的叙事风格,力求避免冗长晦涩的数学推导,而是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它不仅是理解现有机械的“解码器”,更是未来机械设计者“创造新系统”的蓝图指引。本书适合于机械设计初学者建立系统认知,也适合有经验的工程师在面对新材料、新工艺或跨学科项目时,快速回顾和校准其对基础原理的理解深度。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自信地洞察机械系统的精妙之处,并掌握设计出更高效、更可靠、更具创新性的机械装置所需的核心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科普书,不如说是一本“造物启蒙”。它没有罗列一大堆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机械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的模块。我喜欢它对“概念”的提炼,比如“能量守恒”、“杠杆原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物理定律,在书中却以一种非常直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让我不再觉得它们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活生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尤其是书中对一些“非主流”但却极具智慧的机械设计进行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机器如何工作”的求知欲,更激发了我对“如何更好地工作”的思考。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生活中的机械,思考它们的设计理念,甚至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些自己设想的简单机械装置。这本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机器使用者,而是一个开始主动思考、甚至尝试去创造的“学习者”。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机械世界。它不仅仅是关于齿轮、杠杆和发动机的简单罗列,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事物如何运转”的哲学课。作者以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却又带着科学家般的严谨,层层剥茧,揭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机器背后隐藏的智慧与原理。从最基础的动力传递,到复杂的电子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的关注,比如一个弹簧的弹性如何被巧妙利用,一个滑轮组如何放大力量,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瞬间,在这本书里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一切,家里的洗衣机、汽车的引擎、甚至街角的红绿灯,都仿佛拥有了新的生命和故事。这种“理解”带来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增长了知识,更点燃了我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让我开始思考,下一个伟大的发明,又将是怎样的“奥秘”等待被揭开。这本书的图解部分更是点睛之笔,那些清晰、直观的插画,将复杂的机械结构化繁为简,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它不是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场视觉与智慧的盛宴,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悄然成为一个更懂得世界运作规律的人。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用最简洁、最形象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机械原理,变得清晰可见。我曾经对很多机械部件的运作方式感到困惑,比如减速器是如何降低转速的同时增加扭矩,液压系统又是如何传递和放大力量的。这本书里的图解,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说明书”,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动作都描绘得惟妙惟肖。它让我明白了,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其实都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而又精巧的物理规律之上。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这些规律是如何被巧妙地运用,从而创造出能够改变世界的机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创新”的解读,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介绍已有的技术,而是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看穿机器的外壳,理解其内在的灵魂。这种能力,不仅仅适用于理解机械,更适用于理解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让我对这个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机械科普读物。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看似高深的机械原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图解呈现出来。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一边敲打着铁锤,一边向你娓娓道来机器的“前世今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力”的分解与传递的讲解,那些复杂的受力分析,在书中却变成了几个简单的箭头和图形,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逻辑。而且,它并没有止步于原理的介绍,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机械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巧妙地组合这些基本元素,创造出形形色色的机器。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理解了机器是如何工作的,更让我开始思考,在设计和制造任何事物时,都需要遵循怎样的基本法则。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机械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由无数机械组成的现代社会。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看见”看不见的。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机器,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它们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通过大量精美的插图,将机器的内部结构、运动轨迹、能量转换过程一一展现,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潘多拉魔盒”,让我们得以窥探其中精妙绝伦的设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经典机械的剖析,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甚至是简单的齿轮传动,作者都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去描绘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不仅仅是宏大的工业革命,即便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物件,比如收音机、电风扇,在这本书里也都有细致入微的解读。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简单的设计,背后也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对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解剖”,每一次的“剖析”都带来新的惊喜和顿悟。它让我对“创造”这件事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对那些默默运转、为我们提供便利的机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