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曉蓓 著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花卉
  • 外來植物
  • 園藝
  • 中國植物
  • 科普
  • 自然
  • 生物
  • 茉莉花
  • 植物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林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文化齣版社
ISBN:9787553507033
商品編碼:29752897272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

定價:38.00元

作者:曉蓓

齣版社:上海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5070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屬於“中國的外來植物”係列彩色叢書。旨在介紹中國引進的各種外來植物的文化涵義,以文化科普教育為特色,文圖並茂,生動有趣。

內容提要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一書重點介紹瞭50種不同曆史時期引進中國的常見外來花卉,探究它們傳入中國的經過、花名的由來、被中國人接受並喜愛的過程,還著重研究瞭外來花卉在中國獲得的文化涵義。這些外來花卉加入到中國的大花園裏,體現瞭中外交流史上的成果,滿足瞭人民群眾對美的需求。比如茉莉花,原産自印度,如今卻已在許多正式外交場閤成為中國象徵。本書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生動地記述瞭中外交流史上,外來植物傳入中國並被一步步接受並*終紮根的曆史。

目錄


001 序
001 波斯菊
004 除蟲菊
006 雛菊
009 春
014 大花紫薇
017 大麗花
020 風鈴草
023 風信子
026 鳳仙花
029 鶴望蘭
032 紅花石蒜
035 花毛茛
038 火鶴花
042 雞蛋花
046 雞冠花
049 夾竹桃
052 金盞花
055 君子蘭
058 康乃馨
061 馬蹄蓮
064 曼陀羅
067 茉莉花
070 木棉花
073 南非萬壽菊
076 歐洲錦葵
078 歐洲報春
082 歐洲綉球
085 三色堇
088 矢車菊
091 水仙花
094 睡蓮
097 素馨花
100 曇花
103 唐菖蒲
106 午時花
109 勿忘我
112 仙客來
116 嚮日葵
120 蟹爪蘭
122 雁來紅
125 洋桔梗
129 洋蘭
136 一品紅
139 罌粟花
143 虞美人
146 鬱金香
150 鳶尾花
153 紫羅蘭
157 紫苜蓿

作者介紹


曉蓓,女,生於上海,旅遊文學專業,從事編輯齣版職業,主編有《中華探名典》《中國細節》《日本細節》等圖書。

文摘


序言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 引言: 這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國園藝史與植物文化變遷的著作。本書聚焦於那些並非原産於中國的花卉種類,它們如何跨越山海,抵達這片古老的土地,並逐漸融入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生活習俗乃至哲學思考之中。我們所熟知的許多“中國名花”,如月季、牡丹、菊花等,其曆史演變中都交織著外來物種的引入與本土化的漫長過程。本書將這些外來花卉的遷徙軌跡視為一部微觀的全球交流史,細緻描繪瞭植物貿易、園藝技術革新以及文化交流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第一部分:遠渡重洋的使者——植物的地理起源與早期引入 本部分追溯瞭中國曆史上最早一批外來花卉的來源地與引入路徑。我們首先探討瞭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賈和思想的通道,更是植物基因交流的生命走廊。 中亞的饋贈與絲路上的香氣: 重點分析瞭來自中亞和西亞的物種,例如鬱金香(Tulipa)的早期傳說與傳播,以及鳶尾(Iris)屬植物在唐宋時期通過陸路傳入中國並被賦予的新文化內涵。這些植物的引入往往伴隨著宗教傳播或貴族階層的審美追求。我們詳細考察瞭早期文獻中對這些異域花卉的記載,辨析瞭早期名稱與現代物種的對應關係,揭示瞭早期園藝傢們對“異花”的陌生與好奇。 海上的新世界: 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明清時期,來自東南亞、印度次大陸乃至更遠地區的物種開始通過海路大量湧入。本節深入研究瞭早期引進的熱帶與亞熱帶花卉,如某些品種的蘭科植物和香料植物的觀賞用途的演變。特彆是對引種過程中的技術挑戰,例如如何在中國南北不同氣候帶成功培育這些外來物種,進行瞭細緻的梳理。 歐洲園藝的早期影響: 盡管大規模的係統性引種發生在近代,但早期傳教士和商人帶迴的少數具有高度觀賞價值的物種,如某些早期的月季變種,已在中國園林中悄然安傢。本節分析瞭這些早期“歐洲元素”如何在保守的中國傳統園林體係中找到立足點,以及它們最初是如何被中國園藝師所“解構”和“重塑”的。 第二部分:本土化的煉金術——外來花卉的文化嬗變 引種成功僅僅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外來物種融入根深蒂固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園林哲學之中。本部分著重探討瞭外來花卉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身份重塑”。 從“奇物”到“尋常”:以月季為例的個案研究: 月季(Rosa chinensis,盡管名稱帶有“中國”,但其現代園藝品種的形成與歐洲的雜交密切相關)是中國園藝史上最成功的“外來者”之一。本書將詳細剖析月季從明末清初進入中國,到清代中後期成為園林“新寵”的全過程。我們對比瞭中國傳統的薔薇屬植物與引入的月季在形態學、花期和文化象徵上的差異與融閤。月季如何被賦予新的詩詞意象、繪畫主題,以及它如何挑戰甚至補充瞭傳統花卉(如梅、蘭、竹、菊)的象徵體係。 名稱的藝術:漢化與命名學的睏境: 外來花卉的命名往往是文化碰撞的縮影。本節探討瞭古代園藝傢如何利用漢字固有的錶意功能,為新物種創造富有詩意或描述性的中文名稱。從直譯到意譯,再到完全基於形態的命名,這一過程反映瞭中國文化對“他者”的接納與認知方式。例如,某些異域球根花卉的名稱演變,揭示瞭當時人們對其生物學特性的理解程度。 園林語境的重構: 外來花卉對中國傳統園林空間布局和造景手法的影響是微妙而深刻的。本書分析瞭外來花卉如何被引入書齋、廳堂,或用於新的池塘造景中。它們如何改變瞭傳統上基於“四時之景”的季節序列感,引入瞭新的色彩和氣味維度。 第三部分:近代衝擊與全球視野下的交融 進入近代,隨著西方植物學體係的全麵引入和現代園藝技術的推廣,外來花卉的傳播進入瞭一個加速和係統化的階段。 植物學與園藝學的近代碰撞: 探討瞭西方植物分類學(林奈係統)傳入中國後,對傳統草本分類體係的衝擊。現代植物園的建立、植物標本館的興起,都極大地促進瞭對外來花卉的係統性認知和引種工作。本節將梳理近代著名的植物采集者和引種傢(無論是中方還是外方人士)的工作,以及他們如何藉助新的交通工具,將成百上韆的物種引迴中國。 從“觀賞”到“經濟”:外來花卉的實用價值擴展: 近代許多外來花卉被引入,不僅僅是為瞭美化環境,更是基於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如食用、藥用或工業原料。本書將考察幾種具有代錶性的、從純粹觀賞嚮經濟作物轉化的外來花卉,及其對相關産業發展的影響。 當代審美與全球化趨勢: 展望現代社會,隨著全球貿易的便利化,種類繁多的外來花卉(如鬱金香的商業化種植、大規模的切花市場等)已經成為中國城市景觀和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討論瞭這種深度融閤如何影響瞭當代中國人的花卉偏好,以及年輕一代如何重新審視並接納這些“他者”的花卉遺産。 結論: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將中國園藝史置於全球植物交流的大背景下考察。它揭示瞭,中國園藝的豐富性與生命力,恰恰在於其強大的吸收、轉化和本土化能力。這些來自遠方的花卉,曆經風雨,最終在中國大地上開齣瞭獨屬於中國的絢爛篇章。它們的故事,是關於適應、融閤與創新的宏大敘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翻開它,而是把它放在書架上,靜靜地觀察著。我腦海中設想瞭這本書可能會探討的幾個方麵:首先,它應該會細緻地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外來花卉,比如鬱金香、風信子、百閤等等,詳細描述它們的形態特徵、原産地以及在中國的發展曆史。但我更關注的是,這些花卉是如何被帶入中國的?是傳教士的福音書頁裏夾帶著的種子,還是探險傢在大航海時代帶迴的奇珍異草?又或是近現代的園藝交流?我希望書中能有生動有趣的記載,講述這些植物在中國傳播過程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它們在中國民間是如何被接受和喜愛,又或者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筆下,它們留下瞭怎樣的詩篇。另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觸及外來植物對中國本土植物的潛在影響,或許會涉及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些話題,但又不至於過於學術化,而是用一種更易於讀者理解的方式來呈現。這本書的書名《遠方的茉莉花》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所以我期待書中能夠將植物學知識與文化、曆史、甚至是一些感性的體驗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讀起來既有知識的收獲,又不乏人文的溫暖。

評分

我拿到《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這本書時,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封麵設計極具巧思,那含苞待放的茉莉花,在朦朧的光影下顯得格外動人,仿佛真的能嗅到那縷縷幽香。這本書的內容,我個人認為,更側重於探討外來植物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並在此過程中與本土植物、與中國文化産生怎樣的互動。比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那些“入侵性”較強,但同時也因其獨特的美麗而被廣泛栽培的植物?它們在最初引進時,是以何種目的被引入的?是作為觀賞植物,還是齣於經濟價值的考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又對中國的自然生態係統産生瞭哪些不可逆轉的影響?我特彆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經典的案例,比如某種曾經炙手可熱的外來花卉,為何最終淡齣瞭人們的視綫,或者又因為其強大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反而成瞭“野草”一般的存在?這本書或許能夠解答我的一些疑惑:為什麼有些外來植物能輕易地在中國找到適閤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有些卻不然?這背後是否涉及到氣候、土壤,甚至是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從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植物的傳播和適應,以及人類活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評分

我非常喜歡《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這個書名,它有一種特彆的東方韻味,又帶有一絲異域的風情。這本書在我眼中,應該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而更像是一部關於“植物遷徙史”的讀物,通過花卉的視角,來展現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和融閤。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那些“走齣去”又“引進來”的花卉背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比如,某些西方傳進來的花卉,在中國是如何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又如何融入瞭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又或者,一些在中國本土非常普及的花卉,它們是如何影響瞭中國園林的設計,甚至在文學、繪畫作品中留下瞭痕跡?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與“茉莉花”本身相關的,但又並非中國本土的品種,它們的到來又給中國的“茉莉情結”增添瞭怎樣的層次?這本書或許能夠帶領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風景,發現它們背後隱藏的跨文化交流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的敘述風格能夠彆緻而富有吸引力,能夠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體會到植物作為文化載體的獨特魅力。

評分

這本《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對植物的世界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從遙遠國度漂洋過海來到我們土地上的生靈。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內心就被深深吸引瞭。茉莉,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和悠遠的記憶,而“遠方”又為它增添瞭一層神秘的色彩。我尤其期待書中能講述那些我們熟悉的,卻又不太瞭解其“身世”的花卉,比如那些在庭院裏隨處可見的玫瑰、鬱金香,它們究竟是如何跨越山海,在中國紮根的?它們又給中國的園林藝術和文化帶來瞭怎樣的影響?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畫麵: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商旅們背著裝滿花種的包裹,小心翼翼地前行;又或是近代以來,隨著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種色彩斑斕的花卉湧入中國,點綴瞭城市的公園,也豐富瞭人們的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飽學多識的植物學傢,又像一位深情的故事講述者,帶領我們走進這些“遠方來客”的生命曆程,瞭解它們的故事,感受它們的美麗,並思考它們在中國生態環境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跨越地域、跨越時空的生命遷徙史,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和人文的溫度。

評分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 花卉》這本書的標題,讓我首先聯想到的是那種悠遠而又清雅的意境。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會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視角,探討外來植物對中國社會、文化和生態所帶來的多方麵影響。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有趣的案例,比如,那些曾經被視為“舶來品”的花卉,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並最終成為大眾喜愛的園林植物或切花品種的?它們的引進過程是否伴隨著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是因為某個曆史事件,還是某個重要人物的推動?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外來花卉的引入是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思潮和審美取嚮的?另外,這本書的書名中的“茉莉花”作為一種象徵,是否暗示瞭本書會重點關注那些具有代錶性,並且在中國有著深厚文化淵源的外來花卉?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加立體和多元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外來植物不僅僅是“物種”的引入,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的傳播,它們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留下瞭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這本書應該能引發讀者對於“本地”與“外來”之間界限的思考,以及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文化傳承的關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