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 作者 |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 ISBN | 9787557011253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21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从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区域旅游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靠前旅游共同体”以及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合作、竞争、发展战略等方向进行研究,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形成和发展,靠前外观点,东盟国家的地理、政治、旅游等方面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视域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的学术著作,具有很好高的参考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宋一兵,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致力于从事中国-东南亚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的研究。郭华,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长期致力于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社区的研究工作。何向,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致力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
| 目录 | |
| 目 录章 绪论 3节 导言 5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旅游 16第三节 东盟区域旅游的形成与发展 26第四节 外研究与观点 30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区域旅游 38节 东南亚地区的封建王国 40第二节 东盟的地理学概念及延伸 44第三节 东盟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及发展 48第四节 东盟无国界旅游的发展 52第五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沿线旅游 56第三章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际旅游共同体” 65节 基于地缘关系的区域旅游合作 66第二节 国际旅游共同体的提出与建立的基础 70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际旅游共同体 76第四节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反响与回应 84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 91节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 92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 101第三节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规制与协调 112第五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区域旅游竞合关系 116节 海上丝绸之路因素的介入与影响 118第二节 中国区域旅游竞和能力分析 121第三节 东盟区域旅游竞和能力分析 123第四节 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竞合态势及其走向 126第六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 136节 区域空间组织模式与旅游活动 137第二节 制度衔接模式 139第三节 旅游产业组织特点 142第四节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竞合状况评价 144第五节 国别竞合发展态势分析 156第七章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创新型发展战略 170节 中国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的探索 170第二节 东盟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的探索 180第三节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危机管控与治理研究 189第四节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创新型发展战略 196结语 202参考文献 203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初步浏览的片段中,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学术气质,但又没有完全陷入那种僵硬的、只有同行才能理解的“黑话”。我感觉它在力求精确性的同时,也试图保持一定的可读性和说服力,这在跨学科的研究中尤其难得。作者似乎懂得如何用简练而有力的句子来阐述复杂的观点,避免了不必要的冗余和故作高深的堆砌词藻。这种行文的节奏感很重要,它决定了信息的有效传递率。如果语言过于平淡,深度就会被削弱;如果过于华丽,则会掩盖实质。我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看到更多支撑论点的翔实案例和数据分析,并且这些分析能够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触呈现出来,让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从而真正地实现知识的有效“落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隐约透着海水的质感,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广阔的海洋和那些古老的航线。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厚度和触感,很舒服,油墨的印刷质量也相当精良,字体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些可能存在的地图和统计图表,如果它们质量上乘,必然能极大地增强阅读的直观性。我尤其欣赏那种在细节处见真章的设计感,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低调中透露出一种学术的庄重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资料。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重视,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经过了细致的打磨和严格的筛选。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充满了知识的厚重感和对某个特定研究领域的敬意。从封面到内页,整体的视觉传达非常成功,营造出一种专业、可靠的氛围,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期待,仿佛已经预见了一场关于宏大命题的深度探索。
评分翻阅这本书时,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就是它在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上,应该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一个严肃的学术论著,其生命力往往来源于其扎根于第一手资料或经过严格筛选的二手数据的能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宏观战略”与“微观案例”之间的关系的。是仅仅罗列了成功的或失败的合作案例,还是深入挖掘了促成或阻碍这些合作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和行政因素?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经过交叉验证的统计数据,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论证链条中,而不是孤立地展示图表,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融合了历史学、经济学乃至人类学的复杂视野,使得对“区域旅游合作”这一主题的探讨,能够超越简单的商业范畴,上升到人文连接和区域整合的高度。这种全景式的扫描和深入的微观解剖,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坚实而有说服力的研究大厦。
评分从书名所揭示的研究领域来看,这本书显然触及了一个当下极具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议题。这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经济联动、文化交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交汇点。我推测,这本书在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探讨时,必然需要处理大量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因素。优秀的学术作品,往往能超越纯粹的理论构建,触及到政策制定的实践层面,探讨合作机制的建立、障碍的克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设计。如果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而非仅仅停留在现状的描述与分析,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它应该不仅仅是一份对历史和现状的记录,更应该是一份对未来蓝图的绘制草图,引领我们思考在新的全球格局下,区域间如何通过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长期目标。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结构,从编排的逻辑上看,似乎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框架。它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论述,而是采取了一种层层递进的推进方式,这对于理解一个宏大且多维度的议题至关重要。我注意到章节之间的过渡似乎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部分都像是一个拼图,最终汇集成一幅完整的图景。特别是对某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历史脉络的梳理部分,如果处理得当,能迅速将读者带入研究者的思维场景,而不是陷入晦涩的术语迷宫。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比单纯的内容堆砌要高明得多。它暗示了作者在构思之初,就已经对如何引导读者的学习路径进行了周密的考量。一个好的结构,就是最好的导航系统,它能确保读者在面对复杂信息流时,不会迷失方向,而是能有条不紊地吸收知识,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从目录的布局中就已经可见一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