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

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仁威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学普及
  • 故事
  • 启示
  • 发现
  • 科普
  • 知识
  • 教育
  • 成长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0864354
商品编码:297602273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董仁威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0864354

字数

页码:2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有限原则加以不适当地推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用以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凡是严肃的科学家都不会赞同。科学至上、科学方法的主张,不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

目录

章 自然秩序大发现
启示录科学与实验观察
1.哥白尼发现天体运行规律
2.哥白尼学说的卫士雷蒂克
3.科学战胜神权
4.伽利略发现惯性
5.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6.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
7.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天王星
8.“笔尖上的行星”——海王星
9.富兰克林发现雷与电的关系
10.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1.洛伦兹和汤姆生创立和验证电子理论
12.麦克斯韦创立电磁理论
13.赫兹发现电磁波
14.开尔文预言物理学天空中的一朵乌云
15.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16.沃纳海森堡——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17.量子力学的另两位奠基人——埃尔文薛定锷和保罗狄拉克
18.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19.爱因斯坦与广义相对论
20.统一场论
21.巨人之谜——木星
22.“被除名”的冥王星
23.月球从哪里来
24.危险的小行星
25.宇宙大爆炸
26.黑洞与白洞
27.暗物质与暗能量
28.反物质
29.平行宇宙
30.十维空间

第二章 数学大发现
启示录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者
3l_数的发现
32.发现数的算术规律
33.发现解方程原理
34.发现图形数学规律
35.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
36.发现代数和几何的关系
37.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数的变化规律——微积分
38.庞加莱与拓扑学
39.高斯与数论
40.康托与集合论
41.分形几何
42.洛伦兹与混沌学
43.二进制与数字化时代

第三章 生命科学大发现
启示录科学与实证
44.盾疑上帝造物——在贝格尔号军舰上的环球旅行中的发现
45.灵光一现——破解物种起源之谜
46.t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0年求证的艰苦历程
47.热爱真理,轻视名誉——面对竞争对手的理性选择
48.达尔文的“鹰犬”赫胥黎——科普作家为新学说的胜利开道
49.牛津大论战——生物进化论获得科学家共同体的承认
50.达尔文的假说
51.孟德尔的功勋
52.弗莱明借助显微镜发现染色体
53.摩尔根发现“基因”的住所
54.艾弗里发现核酸是基因的“公寓”
55.“外行”——物理学家薛定锷在发现遗传密码上的贡献
56.比德尔发现基因和酶的关系
57.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双螺旋形结构
58.天文学家伽莫夫的遗传密码假说
59.克里克论证伽莫夫假说
60.破译生命密码
61.渐变论与灾变论之争
62.魏斯曼与新达尔文主义
63.表观遗传学与新拉马克主义

第四章 物质深层结构的发现
启示录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64.道尔顿证实原子的存在
65.卢瑟福发现原子可碎可分
66.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67.玻尔修正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68.托马斯杨和菲涅尔的“光波动说”
69.迈克尔逊和莫雷证明“以太”子虚乌有
70.爱因斯坦统一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
7l_伦琴发现X射线
72.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73.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
74.卢瑟福发现放射线的本质
75.汤川秀树发现介子
76.发现六种夸克
77.发现六种轻子
78.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
79.构成万物基本的单元——待证实的弦

第五章 化学大发现
启示录科学与假说
80.波义耳与化学元素
81.元素的发现
82.元素氢的发现
83.元素氧与氧化反应的发现
84.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85.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86.同位素的发现

第六章 地理大发现
启示录科学假说建立的程序与验证
87.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88.维斯普西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89.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90.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
91.赫斯发现海底扩张

第七章 环保大发现
启示录为了母亲的呼唤
92.卡逊呼唤环保
93.发现温室效应
94.发现南极臭氧空洞
95.发现湿地的作用
96.发现森林锐减的危害
97.发现大气污染和酸雨
98.发现噪声污染和电磁波污染
99.发现土壤污染
100.发现水污染

作者介绍

董仁威,四川大学细胞学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生命科学普及工作,任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有《破译生命密码》、《转基因技术漫谈》等八十余部生物科普作,获得中国图书奖等。

文摘

《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
  启示录科学与实验观察 科学,意为“知识”“学问”,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哲学、神学是世界上的三大学问。凡研究这三大学问而有成就者,被人尊称为学者。
  自然科学是从哲学上分离出来的。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只有神学和哲学两种学问。那时,做这两种学问的人多如牛毛,学者众多。其中,有个高人,叫亚里士多德,是个大师级的学者、哲人。他的学问涉及一门门的自然科学。
  亚里士多德一生有许多发现,这些发现依据的是人类当时对自然现象观测的结果。人们发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明明白白太阳在围着地球转,眼见为实,于是,亚里士多德便在他的天文学说中主张“地心说”,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
  亚里士多德还以“自然厌恶真空”为由,否认真空的存在,并认为宇宙中充满一种叫作“以太”的物质。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物质是均匀分布的。他还提出“重物下落的速度比轻物快”的理论。
  在《动物史》一书里,亚里士多德主张雄性动物比雌性拥有更多牙齿。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植物学、化学、气象学以及其他科学学科时,都只凭自己对事物的感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科学家证实其中绝大多数是错误的,是谬论。
  真正将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大学问的是在亚里士多德1900多年之后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爱因斯坦称他是“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因将实验观察和数学引入科学,才使科学成为令人信服的学问,从而使科学引起了世界和人类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通过它观察天体,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中,客观地讨论托勒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本书用观察获得的充分的论据和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错误理论,纠正了亚里士多德在1900多年前犯下的错误。
  伽利略对物理规律的论证非常严格。他创立了对物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他在荷兰人斯台文1586年使用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由落体试验,再一次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的速度比轻物快”的理论经不起实验验证,是想当然的、荒谬的。
  伽利略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单摆试验。有一次,伽利略信步来到他熟悉的比萨大教堂,坐在一张长凳上,目光凝视着那雕刻精美的祭坛和拱形的廊柱,蓦地,教堂大厅中央的巨灯晃动起来,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里安装吊灯。
  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灯像钟摆一样晃动,在空中划出看不见的圆弧。可是,伽利略却像触了电一样,目不转睛地跟踪着摆动的吊灯,同时,他用右手按着左腕的脉,计算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以此计算吊灯摆动的时间。
  这样计算的结果,伽利略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吊灯摆一次的时间,不管圆弧大小,总是一样的。
  ……

序言



追光者之歌:探寻宇宙边缘的奥秘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场横跨时空、深入人类认知边界的精神探险。它以宏大的叙事视角,聚焦于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追光者”——那些不满足于已知、敢于挑战既有世界观的伟大思想家和探索者。全书分为“群星的低语”、“尘埃的呼吸”与“未知的回响”三个宏大篇章,旨在揭示隐藏在日常现象背后的深刻物理学原理,以及它们如何重塑我们对宇宙和自身的理解。 第一章:群星的低语——时空与引力的交响 本章带领读者潜入牛顿构建的经典宇宙框架,细致描绘了机械宇宙模型的辉煌与局限。我们将追溯伽利略从比萨斜塔到帕多瓦大学的足迹,理解他如何以实验的铁锤敲碎了亚里士多德的旧哲学。 随后,叙事重心转向二十世纪初的革命性变革。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犹如一束穿透迷雾的光,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并非绝对静止的背景,而是交织在一起的“时空连续体”。我们不会止步于方程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同时性”的相对性如何彻底颠覆了常人的直觉。书中详细剖析了著名的“双生子佯谬”,并结合历史背景,阐述了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的巨大争议与最终的无可辩驳。 紧接着,我们进入广义相对论的深邃殿堂。本书用大量篇幅描绘了引力场如何被理解为时空本身的弯曲。从水星近日点进动的微小偏差,到爱丁顿在日食观测中对光线偏折的验证,每一个科学发现都如同侦探小说的关键线索,层层递进。我们还将探索黑洞的理论诞生过程,从约翰·米歇尔的早期设想,到史瓦西的精确解,再到霍金的辐射理论,力求将这些极致的物理概念以最富画面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本章的精髓在于,它让读者明白,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其底层逻辑远比我们日常感官所能捕捉的更为奇妙和扭曲。 第二章:尘埃的呼吸——微观世界的量子迷宫 如果说第一章描绘了宇宙的宏大结构,那么第二章则将视角聚焦于物质最深处的本质——量子世界。本章从普朗克对黑体辐射的解释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首次被迫接受能量的“量子化”概念,这一看似微小的修正,却引发了物理学的一场彻底的地震。 我们将详细回顾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解释光谱现象上的巨大成功,同时也探讨了它内在的不自洽性。随后,德布罗意粒波二象性的引入,彻底打破了“粒子”与“波”的清晰界限。书中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波函数”的概念,以及它所蕴含的概率性解释。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被置于核心地位,我们着重分析了这一原理并非技术限制,而是宇宙本身的内在属性。通过对“观测者效应”的深入探讨,本书挑战了读者对“客观实在”的传统认知,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没有被观察到的电子,是否真的拥有确定的位置? 本章的高潮在于对量子纠缠现象的解析。我们追溯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的“EPR佯谬”,并对比了贝尔不等式及其后的实验验证。这些实验无情地证明了“定域实在论”的破产,展现了量子世界中超越时空限制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因果关系和宇宙的联结性。本章的叙述风格力求在严谨性与文学性之间取得平衡,让读者在迷宫中感受量子力学的迷人与困惑。 第三章:未知的回响——统一的渴望与边界的探索 进入第三章,我们将探讨现代物理学所面临的终极挑战:如何将广义相对论的宏大引力世界与量子力学的微观法则统一起来? 本章首先回顾了“标准模型”的构建,细致描述了夸克、轻子以及传递力的玻色子家族。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希格斯机制如何赋予基本粒子质量,并描绘了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寻找证据的艰辛历程。 然而,标准模型并非终点。本书将大量笔墨用于介绍当前最有希望的“万有理论”的探索方向。我们详尽阐述了弦理论的核心思想——将所有基本粒子视为不同振动模式的“一维弦”,以及它为了保持数学自洽性而不得不引入的额外维度。书中并未回避高维空间(如卡拉比-丘流形)的抽象性,而是通过巧妙的类比,让读者理解这些额外维度如何被“卷曲”隐藏在我们的感知之外。 此外,我们还对圈量子引力(LQG)等其他试图解决量子引力问题的流派进行了介绍,对比了它们在处理时空结构上的根本分歧。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宇宙学的最前沿——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谜团。我们审视了星系旋转曲线、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等关键观测证据,探讨了它们对现有宇宙模型的冲击,以及科学家们为揭示宇宙未来命运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尝试。 《追光者之歌》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为什么”抱有无限好奇心的人的作品。它不仅仅记录了科学发现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人类心智突破自身局限、追逐真理的伟大精神历程。读者将跟随这些伟大的头脑,体验科学探索的激情、挫折与最终的顿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这个名字深深吸引了。它听起来就像一本能带我穿越时空,亲历科学革命的书。我平时喜欢读一些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书,而科学大发现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讲述一些非常具体、有血有肉的故事。比如,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工业革命是如何停滞不前的?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如何提高效率的?又或者是,人类是如何从最初对星星的简单观察,发展到理解宇宙的浩瀚与复杂?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历史进程,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呈现出来。 我对“启示录”这个词也特别感兴趣。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会讲述科学发现本身,更会深入挖掘这些发现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故事,理解科学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的。也许,这些故事还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创新、关于坚持、关于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宝贵经验。 我一直相信,伟大的科学发现背后,往往隐藏着非凡的个人经历和不懈的努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看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并非只是书本上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梦想的普通人。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和自我怀疑之上的。 所以,我对《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更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故事,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启发。我期待它能让我对科学产生更深厚的感情,并激励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保有探索的精神和发现的乐趣。

评分

《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这个名字,光是听着就充满了吸引力。它预示着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将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成就,浓缩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启示”。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科普,是能够激发读者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引发思考的。 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构建这100则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展现科学发展的脉络?还是按照领域划分,让我们看到不同学科的精彩瞬间?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科学发现,那些虽然不如DNA双螺旋结构或电灯泡那样家喻户晓,但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我期待在这些故事中,能感受到科学家们严谨的逻辑、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那份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 “启示录”这个词,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述“发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去解读“为什么会发现”,以及“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地重塑我们的世界观,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 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展现出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人性光辉。那些在默默无闻中坚持研究的科学家,那些在无数次失败中寻求突破的团队,他们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我希望能通过这些故事,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以及集体协作和传承的重要性。 所以,对我而言,《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扇通往科学精神世界的窗户。我期待它能带我领略科学的壮丽图景,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邃的宇宙背景配上跳跃的符号,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突破。我是一个对历史和科学都充满好奇的人,平时喜欢阅读一些能启发思考的书籍,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从书名《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以及封面上所传递的信息来看,我预感这本书一定能带我进入一个奇妙的知识殿堂。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讲述一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发现背后的故事,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的苹果落地,或者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的灵感闪现。但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这些“大人物”的故事上,而是能挖掘出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却同样伟大、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的科学探索。也许是一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虽然不如那些轰动世界的发现那样声名远扬,但却为后来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渴望看到那些充满智慧、毅力和偶然性的瞬间,它们如何汇聚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强大力量。 我一直觉得,科学并非冰冷的公式和枯燥的理论,它背后蕴含着人类对未知世界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极具艺术性和哲学性的精神追求。这本书的书名《100则故事启示录》恰好点出了这一点,它暗示着每一则科学大发现都可能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智慧的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对人生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让我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甚至从中获得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灵感。 对于我来说,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不仅仅是要讲清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引人思考“为什么”以及“还有什么可能”。《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这个名字,让我对后者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科学探索的曲折与艰辛,以及科学家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打开我的思维,让我看到科学研究的无限可能,以及它们如何不断地挑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潜力似乎远不止于一篇篇独立的故事。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100则故事的串联,能够勾勒出一幅宏大的人类科学探索图景,让我看到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科学家们的智慧火花是如何碰撞、传承,最终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科学产生更深的敬畏感,同时也能激励我对生活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发现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大发现”。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就像一个承诺,承诺将带来一连串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一直认为,科学并非是枯燥的公式和冷冰冰的定理,它更像是一场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探险,而每一次的“大发现”,都可能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我非常好奇书中将如何呈现这些“科学大发现”。是聚焦于某个关键性的实验,还是描绘一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发现本身的结果描述,而是能深入到发现的过程,展现科学家们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数据,以及在面对挫折时是如何坚持不懈的。 “启示录”这个词,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充满了期待。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科普层面,而是会尝试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解读这些科学发现对人类文明、对我们认知世界的深远影响。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科学是如何一点点地驱散愚昧,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在我看来,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发生在普通人身上,而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也源于那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敢于挑战权威的个体。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那些被载入史册的科学家们,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总的来说,我对《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的期待,是它能成为一本既能让我增长知识,又能让我获得思想启发的读物。我希望它能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科学的魅力,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从中获得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100则故事启示录:科学大发现》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改变世界的瞬间,而“启示录”这个词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预示着它将揭示科学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故事巧妙结合的书籍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伟大的成就往往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努力和灵感堆砌而成。 我非常好奇书中会讲述哪些具体的“科学大发现”。是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那样,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发了一连串深刻的思考,还是像居里夫人夫妇在艰苦条件下提炼镭那样,是无数次失败与坚持的结晶?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了解科学家们在做出伟大发现之前所经历的挣扎、困惑,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突破的。 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科学知识,而是能够通过讲述故事,让读者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魅力和艰辛。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科学家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同时,我也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面对挑战的启发。 在我看来,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解释世界,更在于它能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想象。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预感,它可能会将一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故事,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引发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憧憬。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人类的智慧是如何一步步推动文明的进步,又是如何不断地拓展着我们认知的边界。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成为一本既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的读物,通过100个精彩的科学故事,带我领略科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发我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