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火箭氣動流場特性分析 | 作者 | 韓珺禮,陳誌華,薛大文 |
| 定價 | 65.00元 | 齣版社 | 國防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18105957 | 齣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可作為從事飛行器總體技術等相關工程技術研究人員參考用書,也可供兵器科學與技術、流體力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參考。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火箭的主要結構 1.3 火箭的流場結構 第2章 空動力學基本理論 2.1 引言 2.2 氣體特性 2.2.1 氣體的可壓縮性 2.2.2 氣體的狀態方程 2.2.3 理想氣體的熱力學關係式 2.3 空氣動力學控製方程 2.3.1 連續方程 2.3.2 動量方程 2.3.3 能量方程 2.3.4 可壓N-S方程的求解 2.4 激波動力學 2.4.1 氣體聲速 2.4.2 正激波 2.4.3 斜激波 2.4.4 激波相交與反射 2.5 邊界層理論 2.5.1 層流邊界層理論 2.5.2 湍流邊界層理論 2.5.3 邊界層分離 2.6 激波與邊界層相互作用及其誘導的分離 2.7 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 第3章 火箭飛行主要參數與計算方法 3.1 引言 3.2 火箭氣動力參數 3.2.1 主要氣動力分析 3.2.2 推力與重力分析 3.3 火箭彈運動方程的求解 3.4 火箭流場的數學模型 3.4.1 可壓大渦模擬方程 3.4.2 Smagorinsky模型 3.4.3 動力學模型 3.4.4 尺度相似模型 3.4.5 拉伸渦模型 3.5 超聲速流場的數值模擬方法 3.5.1 有限差分法 3.5.2 有限體積法 3.5.3 分裂格式 3.5.4 間斷分解算法——Godunov差分格式 3.5.5 迎風型Roe算法——Roe格式差分格式 3.5.6 混閤Roe/HLL格式 3.5.7 WENO格式 3.5.8 高階精度間斷分解算法——MUSCL格式 3.5.9 龍格-庫塔格式 第4章 偏轉頭火箭彈典型流場與控製原理 4.1 引言 4.1.1 物理模型 4.1.2 網格生成 4.2 偏轉頭彈箭典型二維流場結構 4.2.1 偏轉頭彈箭不同偏轉角時的波係結構 4.2.2 偏轉頭彈箭不同偏轉角周圍速度場特徵 4.2.3 不同偏轉角時偏轉頭彈周圍的溫度分布 4.2.4 不同偏轉角時偏轉頭彈箭周圍的密度分布 4.3 零攻角時偏轉頭彈箭的三維流場及氣動特性分析 4.3.1 壓力分布特性 4.3.2 其他主要流場的分布 4.3.3 偏轉頭彈箭的氣動力係數分析 4.4 不同攻角時偏轉頭彈箭的流場及氣動特性 4.4.1 不同攻角時偏轉頭彈流場特性分析 4.4.2 不同攻角時偏轉頭彈升阻力係數分析 4.4.3 不同攻角時偏轉頭彈箭俯仰力矩係數分析 4.5 高空中偏轉頭彈箭的流場及氣動特性分析 4.5.1 高空中的氣象條件 4.5.2 高空中偏轉頭彈箭的壓力場分析 4.5.3 高空中偏轉頭彈箭的其他主要流場特性 4.5.4 高空中偏轉頭彈箭的氣動力特性分析 第5章 鈍體繞流的分離與控製 5.1 引言 5.2 圓柱繞流特性 5.2.1 圓柱繞流的分離 5.2.2 圓柱繞流的典型流場結構與參數 5.2.3 圓柱繞流的電磁控製 5.3 細長體繞流特性 5.4 流體分離的主要控製方法 第6章 火箭彈流體分離的被動控製 6.1 引言 6.2 微楔作用下三維流場結構及其分離控製 6.2.1 微楔作用下三維流場結構 6.2.2 翼型流動分離的微楔控製 6.3 微楔和微葉片流動分離控製的不同機理 6.3.1 微楔與微葉片的物理模型比較 6.3.2 微楔與微葉片的流動分離控製機理 6.4 渦流發生器對激波邊界層作用所誘導的分離控製研究 6.4.1 無控製條件下激波邊界層特性 6.4.2 渦流發生器控製下激波邊界層作用特性 6.5 火箭彈流體分離的渦流發生器控製研究 6.5.1 微楔控製對火箭彈氣動係數的影響 6.5.2 火箭彈微楔控製機理分析 第7章 火箭彈錶畫流體分離的主動控製 7.1 引言 7.2 壁麵射流與超聲速主流作用時的流場結構特性 7.2.1 壁麵射流物理模型 7.2.2 壁麵射流結構 7.3 激波邊界層誘導流體分離的射流控製 7.3.1 激波邊界層射流的物理模型 7.3.2 激波邊界層射流控製機理 7.4 火箭彈邊界層流體分離的射流控製 7.4.1 火箭彈邊界層射流控製的物理模型 7.4.2 火箭彈邊界層射流控製分析 參考文獻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非常宏偉的感覺,仿佛能瞬間把我帶入浩瀚的宇宙,去探索那些令人驚嘆的科學奧秘。當我看到“火箭氣動流場特性分析”這樣的標題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火箭升空時那巨大的推力,以及周圍空氣被撕裂、捲起的壯觀景象。我想象著書中會詳細闡述火箭在不同飛行階段,麵對復雜多變的空氣動力學環境時,是如何剋服重重阻礙,穩定前行的。特彆是“特性分析”這幾個字,讓我期待能夠深入瞭解那些決定火箭飛行軌跡、穩定性和效率的關鍵參數,比如升力、阻力、推力與速度的關係,甚至可能包括那些我們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邊界層分離、激波發生等現象。我對流場本身就充滿好奇,想知道那些看不見的空氣在高速運動時,會呈現齣怎樣的復雜結構和動力學規律。這本書是否會用直觀的圖錶和生動的比喻來解釋這些深奧的物理原理呢?我非常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耐心地為我揭示火箭成功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科學智慧和工程技術。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非常硬核,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在實驗室裏穿著白大褂、盯著電腦屏幕的科學傢們。我猜測這本書裏會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公式,這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吸引力。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學習到如何去理解和分析火箭飛行中的氣動載荷,比如不同階段的壓力分布,以及這些載荷是如何作用在火箭結構上的。我尤其好奇,在火箭穿越大氣層時,會經曆怎樣的氣動加熱效應,以及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來應對這些高溫的。這本書是否會詳細介紹空氣動力學設計的流程,從概念設計到風洞試驗,再到實際飛行驗證的每一個環節?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比如某個著名火箭型號的氣動設計故事,那將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評分讀到“9787118105957”這個數字,我腦海中會産生一個聯想:這一定是一本經過瞭嚴謹學術審校、內容紮實可靠的專業書籍。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火箭氣動流場”的深度剖析,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流體動力學方程的本質,理解那些描述空氣行為的數學模型是如何建立和應用的。我想知道,在模擬火箭飛行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變量需要被考慮?比如,空氣的密度、粘度、溫度是如何影響流場的?不同形狀的火箭構型,又會對流場特性産生怎樣的影響?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復雜流動的可視化方法,也許是流綫圖、等值綫圖,甚至是 CFD(計算流體力學)模擬的截圖。如果書中還能穿插一些曆史性的迴顧,講述氣動理論如何隨著火箭技術的發展而演進,那將會更有意思,能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進步脈絡。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我沒看到,但我可以想象)一定充滿瞭科技感和力量感,可能是一枚蓄勢待發的火箭,或是流綫型的飛艇,亦或是復雜的三維流場模擬圖。當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希望能通過書中詳實的案例和研究,感受到科學傢和工程師們在攻剋火箭氣動難題時所付齣的艱辛努力和智慧閃光。我想瞭解他們是如何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實驗,來預測和控製火箭在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下的空氣動力學行為。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經典的火箭設計案例,分析它們在氣動設計上的成功之處,又或者是否會探討一些曾經遇到的挑戰和如何剋服的經驗?我對那些關於如何減小空氣阻力、提高升力效率,以及在高速飛行中如何保持火箭穩定性的方法特彆感興趣。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窺見火箭背後的工程秘密,理解那些將人類送往太空的偉大機器是如何被設計和優化的?
評分當我看到“火箭氣動流場特性分析”這樣一個專著的名稱時,我的大腦裏會立刻勾勒齣一幅壯觀的畫麵:那是火箭引擎噴射齣熊熊烈焰,強大的推力將它送入蒼穹,而包裹著它的,則是被高速空氣扭麯、撕裂形成的復雜流場。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為我解析,在火箭飛行的不同階段,例如起飛、爬升、巡航以及再入大氣層時,周圍的空氣究竟是如何與火箭錶麵發生相互作用的。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馬赫數、雷諾數等關鍵參數對於流場特性的影響?我想知道,當火箭的速度接近或超過音速時,會産生哪些獨特的現象,例如激波的形成和傳播,以及它們對火箭結構和飛行穩定性的潛在威脅?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清晰的圖示和理論模型,幫助我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計算方法,讓我能夠初步嘗試分析一些簡單的氣動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