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智慧 麦克斯·亚当斯 约翰·伊夫林 绘

树的智慧 麦克斯·亚当斯 约翰·伊夫林 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麦克斯·亚当斯 约翰·伊夫林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
  • 树木
  • 植物学
  • 生态学
  • 环境保护
  • 园艺
  • 科普
  • 生物学
  • 森林
  • 生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5301
商品编码:2977382147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树的智慧

定价:68.00元

作者:麦克斯·亚当斯 约翰·伊夫林 绘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33253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用媲美《瓦尔登湖》的文字写尽树之智,跟随十八世纪的古典素描见识树之美。

在这本书里,时间的界限、学科的壁垒都被打破,

你将发现树的“诡计”:

种子发芽背后有怎样的博弈?树为更高更强却不倾倒付出了什么努力?为什么树不必约会也能找到伴侣?

你将讶异于人类与树木的“亲密”:

用树枝丈量高度是什么原理?叶片和太阳能电池板有什么关系?山楂树篱在圈地运动中的角色?波提切利画中的树有什么问题?

你能静静回忆祖先怎样向树木学习,也能恣意畅想与树木共创未来的图景。

让我们师事树木,成为更美好的人!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树的“博物志”,作者搜罗了古往今来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识,通过陈列与树有关的故事和调查,探讨了树木的生物学、工程学、环境学和考古文化史,以及数世纪以来人类与树林之间密不可分的文明关系。在他笔下,树是我们向自然学习的起点,也是文明发展的注脚,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智慧与性格,都有存在的意义。

目录


引言树的智慧1

01.怀想树木7

启蒙/秋/树枝/自由树/先见之明/桦树的故事

02.设计精巧的树31

树的作为/不同纬度的树/太阳能板/树之族谱/花楸树的故事

03.繁衍后代51

昆虫出现前的性/春/制造种子/先驱树种/伟哉栎树/人力干预/苹果树的故事

04.交战中的树77

开战/传统武器/B计划/树的战争/生命之木/紫杉的故事

05.群居之树95

森林调色板/林中生活/圣哥伦巴的树林/稀有的树/护林员与栅栏匠/欧洲赤松的故事

06.创新119

有用的教训/切中要点/改头换面的阿森松岛/拨弦乐器匠/榛树的故事

07.木器时代139

斧、扁斧与楔/夏/批木匠/巨石阵解码/诺贝尔奖木工/山毛榉的故事

08.工程师157

激素/机械/水力学/制椅腿匠/树能长多高/昂然挺立/山楂树的故事

09.木炭时代179

纯化的碳/制作木炭/石中剑/“水下巨石阵”/步行者里得利/烧炭工/冬青的故事

10.建筑师196

大小有关系/栋房子/亡者之屋/柴薪/圣哥伦巴住所/栎树的故事

11.树的过往221

树的年龄/中洲的树/“切萨皮克”号/时代的终结/发现古树林/榆树的故事

12.树的未来245

造林英雄/纸的二三事/购置林地/森林菜园/阿兴顿权林/冬/白蜡树的故事

结语林地居民265

词汇表272

作者介绍


麦克斯·亚当斯

一九六一年生于伦敦,是一位备受赞扬的考古学家和传记作者,著有《海军上将科林伍德》、《普罗米修斯一族》等作品,为了体验哈代笔下《林地居民》的生活,他在英国达勒姆郡的一片林地里生活了数十年,轮伐树种、干燥柴薪、储备木炭、打造家具,这种对树木的切近体验让他在本书中展现出万花筒般的林木知识,以自然优美的文笔阐述着树木带给人类的种种智慧。

约翰·伊夫林英国作家、园艺家,本书中收录的古典植物素描皆出于其一七七六年出版的著作《林木志》。

文摘


序言



远古的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 作者:阿米莉亚·凡尔纳 译者:陆文浩 插画:伊萨克·布莱克伍德 --- 卷首语: “我们以为征服了时间,却不知时间早已在我们脚下编织了另一张网。那些被泥土深埋的低语,正等待着一个足够虔诚的耳朵去倾听。” --- 内容简介: 《远古的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是一部横跨历史学、考古学、符号学和前沿量子物理学的宏大叙事作品。它不再关注那些被主流历史记载的帝王将相,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文明曙光前,那些被时间和遗忘共同封存的“前文明”(Pre-Civilization)留下的蛛丝马迹。 本书的核心叙事围绕着一位年逾七旬,却依旧活跃在学术前沿的神秘语言学家——伊莱亚斯·凡尔纳教授展开。凡尔纳教授毕生致力于破译“非线性书写系统”,即那些不遵循我们已知任何语言逻辑,却在世界各地看似毫无关联的古代遗址中反复出现的、几何结构极其复杂的符号组合。 故事始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深处,一个本应是普通探矿活动的地点,却意外揭开了一处被冰川覆盖的地下结构。这个结构并非印加或前印加文明的产物,其建筑材料和内部刻文,指向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见的文明——“欧洛斯文明”(The Oros Culture)。 第一部分:碎片的汇合 欧洛斯文明的碎片,如同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拼图,此前一直被误认为是不同地域的独立神话或艺术创作。凡尔纳教授将他毕生的研究成果——一套被称为“共振频率分析法”的解码工具——首次应用于这些新发现的文物上。他摒弃了传统的词汇对照法,转而研究这些符号在不同介质(如岩石、金属合金、甚至特定晶体结构)上刻画时所产生的微观振动模式。 书中详尽描绘了凡尔纳教授团队的勘探历程:从撒哈拉沙漠深处一座神秘金字塔底部的“星图地窖”,到南极冰盖之下发现的,由非自然材料构筑的巨大“数据核心”,再到中国西部戈壁滩上,被风沙掩埋的、刻有精细电路图的黑色石碑。这些发现无一不指向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在约三万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全球性文明,其科技水平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越了当代人类。 第二部分:时空织网者的蓝图 欧洛斯文明的伟大之处,并非在于他们建造了宏伟的宫殿,而在于他们对“时空结构”的理解和应用。书中通过对凡尔纳教授破译的“欧洛斯核心文本”的解读,揭示了这个文明的哲学观和科学观。他们不将时间视为线性的河流,而是将其视为一张多维度的、可编辑的“织网”。 欧洛斯人似乎掌握了一种技术,能够感知并微调宇宙背景中的“信息流”。文本中反复出现一个核心概念——“锚点”(The Anchor Points),这些锚点并非地理位置,而是特定的宇宙事件序列,它们是维持当前时间线稳定运行的关键节点。 作者以引人入胜的笔触,复原了欧洛斯文明的衰亡之谜。根据解读,他们并非毁于战争或自然灾害,而是因为一次对“织网”的过度干预,导致了系统性的“信息反噬”。这次事件被他们称为“大静默”(The Great Silence),在那之后,欧洛斯文明选择性地“退出了历史记录”,将关键的技术和知识深埋,并设置了复杂的防御机制,以防后来的文明重蹈覆辙。 第三部分:现代的回响与伦理困境 随着凡尔纳教授团队逐步解开欧洛斯文明的“警示系统”,故事进入了紧张的现代冲突阶段。全球的权力机构——包括一些秘密的国际财团和国家安全机构——开始觊觎这些足以颠覆现代科学和地缘政治的知识。 书中引入了多位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配角:一位不相信任何超自然现象的冷峻物理学家卡尔·霍尔姆斯,他试图用标准的粒子物理学来解释欧洛斯文明的能量来源;一位坚定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艾琳·陈,她认为这些知识的公开将彻底摧毁人类现有的信仰体系;以及一个神秘的“守夜人组织”,他们自称是欧洛斯文明留下的守护者,任务是阻止任何未经授权的知识复苏。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南极的数据核心被成功激活的瞬间。凡尔纳教授面临着一个艰难的伦理选择:是公开这些可能带来无限可能,但也可能引发全球性灾难的“时空操作指南”,还是遵从欧洛斯文明的遗愿,让这些知识永远沉睡? 本书特色: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对科学细节的严谨构建和对哲学思辨的深入探讨。插画家伊萨克·布莱克伍德的贡献不可磨灭,他根据凡尔纳教授的描述,绘制了大量欧洛斯文明的几何结构和符号草图,这些图示本身似乎也蕴含着某种视觉节奏,令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来自远古的“陌生感”。 《远古的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是一部挑战读者认知边界的作品,它探讨了我们对“进步”的定义,以及人类在宇宙时间尺度中的真正位置。它提出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们所珍视的“历史”,究竟是真实发生的一切,还是一系列精心维护的幻象? --- 读者画像: 适合热衷于史前考古、古文字学、硬科幻理论,以及对《时间简史》、《所罗门之钥》等具有思辨深度的作品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情节跌宕起伏,学术推演严谨,是对人类知识疆界的一次大胆而深刻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树的智慧”,这个书名本身就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它仿佛在低语,邀请你去探寻那隐藏在静默中的深刻哲理。麦克斯·亚当斯,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却让我对作者的独特性充满期待,究竟是怎样的视角,能够让他捕捉到树木的智慧?而约翰·伊夫林,单凭这个名字,我便能想象出那些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气息的插画,它们定然能将书中的故事和智慧,以一种直观而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阐述“树的智慧”?是会从科学的角度,揭示树木在生理上的精妙运作,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其他生命体和谐共处?抑或是从更偏向哲学和文学的角度,去描绘树木的生命周期,它们在漫长岁月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它们如何象征着坚韧、耐心和成长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厚的生命力,一种源自古老自然界的宁静和力量。也许,它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慰藉和启示的方法,甚至能够引导我思考人生中的某些困境,并从中获得解决的思路。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未知而美好的想象。

评分

甫一看到《树的智慧》这本书,我的心就仿佛被一种宁静而古老的力量所触动。书名本身就带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它指向了自然界中最沉默也最伟大的生命形式——树木,并试图从中提炼出它们所蕴含的智慧。作者麦克斯·亚当斯,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尚属陌生,但这反而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是怎样的求索和体悟,让他能够洞察到树木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而一旁的约翰·伊夫林,我则猜测他的笔触定然是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能够将文字中的深邃思想转化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片充满生命力的森林,在那里,每一棵树都是一位智者,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关于生长、关于坚韧、关于连接的故事。或许,我会了解到树木如何用看似缓慢的节奏,却无比坚定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或许,我会体会到它们如何在无声的交流中,构建起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网络;又或许,我会从中获得关于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保持内心平和的深刻启示。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一次知识的灌输,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在树木的智慧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充满了让人好奇和遐想的空间——《树的智慧》,作者是麦克斯·亚当斯,而插画部分则由约翰·伊夫林担纲。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自然、对生命、对那些沉默而伟大的生灵的探寻欲。我一直对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道理的事物抱有特别的兴趣,而树,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它们扎根大地,经历风雨,默默地生长,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仿佛是地球古老的智者,将生命的奥秘镌刻在年轮之中。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揭示树木不为人知的智慧,或许是它们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策略,或许是它们在漫长生命中积累的生存哲学,又或许是它们传递给我们的关于成长、韧性与连接的启示。麦克斯·亚当斯的文字,加上约翰·伊夫林的画作,这样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我猜想,这不会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一场诗意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深邃之处的探险,用文字和画面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树木的内心,感受那份宁静而强大的力量。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树的智慧》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参天古木,它们笔直地伸向天空,枝繁叶茂,仿佛承载着整个森林的秘密。而“麦克斯·亚当斯”和“约翰·伊夫林”这两个名字,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而树木更是其中最沉默也最深刻的教育者。想象一下,一棵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经历无数个春夏秋冬,才能成长为如今的模样,这其中蕴含着多少关于耐心、坚持和适应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地了解树木的生命周期,它们如何汲取养分,如何抵御风雨,如何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姿态。约翰·伊夫林富有生命力的插画,想必会为这些智慧注入灵魂,让文字不再是孤立的讲述,而是与视觉的冲击力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一个鲜活生动的画面。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读“树的智慧”?是侧重于科学的视角,还是更偏向于哲学的思辨?我更倾向于后者,希望这本书能引发我对于生命意义、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评分

《树的智慧》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树的智慧”,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几分神秘和哲学色彩。它不像是一本硬邦邦的科学手册,更像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深藏于自然界中的古老而珍贵的教诲。麦克斯·亚当斯这个名字,我之前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充满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他对树木的智慧有了如此深刻的洞察?而约翰·伊夫林,我则隐隐感觉这个名字与美好的插画相关联。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那些精美的画面:斑驳的光影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粗糙的树皮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根系在土壤中纵横交错,默默地支撑着生命的勃勃生机。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诗意盎然的笔触,讲述树木在漫长生命中积淀下来的经验,比如它们如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何与周围的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又或者它们如何以一种无声的方式传递信息,保持着一种古老的集体意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树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植物,更是作为一种智慧的载体,引导我反思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和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