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条成语词典(缩印本)(学生版) 716A1000914 716A1000915

10000条成语词典(缩印本)(学生版) 716A1000914 716A10009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语言文字
  • 词汇
  • 参考工具书
  • 学生用书
  • 普及读物
  • 汉语
  • 缩印本
  • 716A1000914
  • 716A100091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浮光掠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36912
商品编码:29779063463
丛书名: 10000条成语词典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10000条成语词典(缩印本)(学生版)
作者: 汪耀楠 开本:
YJ: 26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4-01-01
书号: 978751353691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前言
凡例
词目1字音序索引
词典正文
词目笔画索引
暂时没有目录
《中华诗词鉴赏与创作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广大学习者、文学爱好者及诗词研究者的综合性工具书与鉴赏手册,旨在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并提供系统性的学习与创作方法。全书摒弃了单纯的词条罗列和枯燥的理论说教,转而侧重于诗词的语境、意境、格律与审美的有机结合,力求在阅读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全书共分七大部分,结构严谨,内容翔实: --- 第一部分:溯源与脉络——中国诗歌发展史纲要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中国诗歌自先秦至近现代的演变轨迹。重点解析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四言体奠基作用,《楚辞》的浪漫主义色彩与骚体开创,汉魏六朝乐府、古诗的自由抒情,以及近体诗(格律诗)的成熟与鼎盛。 核心内容包括: 先秦诗歌的社会功能与审美特质:对周代雅颂、风诗的社会背景分析,侧重于其朴素的写实手法和淳厚的民间气息。 辞赋的兴盛与诗歌的自觉:探讨赋体对声律的探索如何反哺后来的近体诗,以及建安风骨所展现的时代精神。 唐诗的黄金时代:细致划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的风格流变,探讨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如何代表各自时代的文学高峰,并分析山水田园诗派与社会现实诗派的差异与互补。 宋词的转型与发展:深入解析宋词的音乐性、语言的俚俗化倾向,以及豪放、婉约两大主流风格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成就。 --- 第二部分:格律精解与声韵辨析 本部分致力于揭开格律诗的“神秘面纱”,以清晰的图表和详尽的注释,教授读者掌握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严格规范。 重点剖析: 平仄基础:详细解释何为“平声”与“仄声”,并提供不同方言区(以现代标准普通话为基准,兼顾中古音的参照)的实际读法与判断依据。 对仗的艺术:超越“词性相对”的表面要求,深入探讨句法结构、意象对应、虚实相生的深层次对仗技巧,并列举大量名家名句作为实例剖析。 粘仗与起承转合:详细图解律诗八句中,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的粘连规则,并结合具体的诗篇结构,解析诗人如何通过格律实现情感的自然递进。 词牌入门:选取了最常见、结构相对稳定的词牌(如《蝶恋花》《忆秦娥》《浪淘沙》等)进行示范,讲解其基本格式、句读和韵脚要求,帮助初学者建立词的韵律概念。 --- 第三部分:意象的解码——诗歌文化符号解读 诗歌的魅力往往在于其高度凝练的意象系统。本部分着重于解析中国古典文化中具有固定象征意义的意象群,帮助读者理解“字面意思”背后的“文化含义”。 意象分类解析(节选): 时令与节气意象:春风、秋月、残荷、飞雪,分别象征新生、思念、凋零与坚韧。 自然物象意象:松竹梅(岁寒三友)、杨柳(惜别)、鸿雁(书信)、孤舟(漂泊)。 历史与典故意象:长城、灞桥、东风、子规啼,它们承载了哪些特定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负载。 色彩与光影意象:青衫、朱颜、斜阳、暮霭,在诗歌语境中如何烘托气氛,渲染情绪基调。 --- 第四部分:审美鉴赏——如何品读一首诗词 本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指导读者如何从“阅读者”转变为“鉴赏者”。 情景交融的辨识: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融合点,辨析何为“以景衬情”,何为“移情于景”。 韵味与“言外之意”:探讨中国诗词中“含蓄”的美学原则,如何捕捉那些没有直接说出,但却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情绪。 句法的美感:分析倒装句、省略句、反复句在诗歌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打破日常语言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张力。 体裁的区分与审美侧重:对比古风的雄浑开阔、律诗的工整凝练、绝句的精巧含蓄,以及词的婉转缠绵,理解不同体裁如何适宜表达不同题材与情感深度。 --- 第五部分:创作实践——从模仿到创新 本部分为有志于诗词创作的读者提供系统性的训练方法。 取材与立意: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意,确立健康积极的立意方向。 炼字与锤词:讲解动词、形容词在诗歌中的选择标准,特别是名词用作动词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推敲”达到“语不嫌浅,意不嫌深”的境界。 格律练习入门:提供大量的“填空式”或“换意式”的格律练习题,辅助读者在实践中巩固平仄与对仗的规则。 避免的误区:列举常见的新手在创作中容易犯的错误,如强行拗救、意象错位、过度堆砌典故等。 --- 第六部分:名家流派与风格速览 本部分提供简明的流派介绍,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并理解不同诗人所处的文学坐标。涵盖初唐四杰、盛唐田园山水派、盛唐浪漫边塞派、中唐新乐府运动、晚唐唯美派,宋代苏辛豪放派、柳秦婉约派等,简述其核心艺术主张。 --- 第七部分:诗词术语及典故索引 提供清晰的术语解释,如“颈联”“颔联”“换韵”“过拍”“换头”“流水句”等。同时附录一份常用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的精炼索引,方便读者在阅读中快速查阅背景知识。 本书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结构编排,旨在成为读者提升文学素养、领略中华诗词之美的理想伴侣。它不仅是一本供查阅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可供反复研习的鉴赏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或许最让我感到失望的是,这本词典的“学生版”定位,在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上,并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考量。成语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它的字面意思,更关键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典故、引申义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这本“缩印本”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释义往往是高度概括、极其精简的,像是将百科全书的释义压缩成了微博体。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深度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学生来说,这种浅尝辄止的解释远远不够。它似乎预设了使用者已经对这些成语有着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与“学生版”的目标群体是相悖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引导我们从字面走向内涵的向导,而不是一个只能提供最基本索引的目录。购买这本词典,我希望能获得一个详尽的学习辅助工具,但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勉强能辨认出成语的“微缩清单”。如果编者认为简化内容就能降低学习难度,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会增加理解的偏差和困惑。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检索系统的设计感到非常困惑和抓狂。通常来说,一本合格的词典,无论大小,都应该有一套清晰、逻辑严谨的检索导引。然而,这本“缩印本”似乎将“缩印”的理念贯彻到了结构逻辑层面。它的部首查字法,那些用来指示页码和首字的关键标记,做得极其微小且不突出,使得定位一个生僻字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寻宝游戏。你必须非常耐心地、甚至带着一种“探案”的心态去逐行逐字地搜寻,稍有不慎就会错过。而且,它似乎在内容编排上存在一些不一致性,比如有些成语的释义和出处标注得极为简洁,仿佛只是给那些本来就认识它的人做个标记,但对于真正需要学习的学生来说,这种“点到为止”的解释根本不够。我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找”和“确认”上,而不是在“学习”上。效率的损耗是实实在在的,它非但没有成为我学习路上的加速器,反而成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绊脚石。对于需要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学生群体而言,这种低效的内部设计是不可原谅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尘封了二十年的旧黄历,而不是一本面向当代学生的学习工具。装帧设计方面,恕我直言,简直是敷衍到了极点。封面那塑料覆膜的质感,摸上去有一种廉价的摩擦感,似乎轻轻一碰就会卷边或起泡。更让人费解的是,这所谓的“学生版”在内容的深度上,给我的感觉是“缩水”得比物理尺寸还要厉害。我比对了手边另一本稍大但更新的成语书,发现很多近些年学术界较为推崇的、或者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新”成语(或者说,是重新被重视的古语)在这本小册子里完全不见踪影。它给人的感觉是,这本词典的编纂可能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某个节点,然后就被简单粗暴地缩小了尺寸,直接推向市场,美其名曰“经典再现”。这完全不符合“学生版”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教学大纲的定位。学习语言,尤其是成语这种需要理解其历史语境和使用频率的知识点,如果内容本身就滞后了,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我购买的期望是得到一个精炼但全面的工具,结果拿到手的却是一个陈旧而空洞的“小铁盒”。

评分

这本号称是“缩印本”的成语词典,实在是让人捏了一把汗。我原本是抱着能方便携带、随时翻阅的期待买下的,毕竟学生嘛,总有临时需要查阅的紧要关头。然而,当我真正打开它的时候,那种“缩印”带来的震撼感是生理上的——它小得让人有些心疼那些油墨和纸张。首先,字体问题简直是道硬伤。不是说它模糊不清,而是那种密密麻麻、恨不得把一个字的笔画都塞进一粒米里的排版方式,对长时间阅读或查找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的老花镜都快要顶不住这种极限挑战了。更别提,作为一本学生版,它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在日常学习压力下视力已经岌岌可危的群体。我试着在图书馆快速核对几个不熟悉的成语,结果光是对焦字体就花费了双倍的时间,效率是彻底打乱了。如果说实用性是词典的灵魂,那这本“缩印本”似乎为了追求便携性,彻底牺牲了解读性,变成了一件更像工艺品而非工具书的存在。它更适合放在书架上以示“我有”,而不是在课桌上用来“学以致用”。我真的怀疑,设计者是否真正使用过自己设计的产品,或者他们认为所有学生都拥有一双鹰眼。这种“省地方”的设计思路,在工具属性上彻底翻车了。

评分

从装帧的耐用性角度来审视,这本词典的质量实在令人担忧。要知道,学生用书的使用强度是极高的,它会被塞进书包,可能会被压在沉重的教科书下面,甚至可能在午休时被随手扔在桌角。这本书的封面和装订线,给我的直观感受是“脆弱”。我担心如果经常翻阅,特别是需要用力翻到靠内侧的页码时,书脊的胶水会率先表示抗议并散架。而且,纸张的选择也显得过于单薄,虽然这或许是实现“缩印”的必要牺牲,但过度轻薄的纸张意味着它很容易被汗水或不小心沾到的水渍浸湿而皱曲变形,一旦纸张起皱,那原本就拥挤的版面就更难以阅读了。这本词典似乎更适合被供奉起来,而不是被实际使用。我需要的是一本能经受住我高强度学习周期的“战友”,而不是一个需要我小心翼翼呵护的“玻璃制品”。对于这种工具书,设计者必须理解,耐用性与可靠性是其生命线,而这本产品在这方面表现得像一个对环境要求极高的“娇贵小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