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夜观星空:天文观测实践指南
定价:78.00元
作者:(加)特伦斯.迪金森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304589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震撼销售90万册
过去30年星体观测书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倾情作序
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鼎力推荐
入选“科技服务百姓生活”科普图书
作者荣获加拿大国家**勋章
迈克尔·史密斯公众科技发展奖
加拿大皇家研究院公众科学传播特别贡献**奖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第5272号小行星
本书荣获纽约科学院年度书籍
休斯太空天文写作奖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天文爱好者,从宇宙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夜空中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并介绍了各种观测方法,既包括目视观测,也包括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测。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各类观星器材以及天文摄影所需的器材,包括品牌、选购方式、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等,并给出了参考价位。书的末尾列出了一些参考资料,帮助读者进一步扩大视野。本书将复杂的天文观测问题直观化、亲切化,让星体观测不再高深得触不可及,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天文观测的乐趣。以往的天体观测书都有复杂冗长难懂的科学知识做铺垫,而本书打破常规,通过无公式、无需计算的方法,*限度地提高读者观测到星体的成功率,为初学者设计的星图往往会添加天空中的网格、望远镜可见的天体以及星座和恒星的名字,但是其真实性和清晰性不够。本书使用了独特的全天双图,既有真实显示每个季节恒星的全彩色星图,又有与其完全相同的包含名称及定位箭头系统的星图,同时使用这两种星图能够克服过去使用的星图的许多问题。
本书所获奖项:
本书曾荣获纽约科学院年度书籍、休斯太空天文写作奖
目录
绪言
章 发现宇宙
天文爱好者;星星的领域
第2章 宇宙的层次
银河系
第3章 后院天文学
天空中的运动;天空中的路标——北斗七星;测量星空;
恒星亮度;星座和星星的名字;
恒星和星座简表
第4章 北半球星空
全天星图;春季夜空;夏季夜空;
城市中的观星误区;光污染;
秋季夜空;冬季夜空;黄道和黄道星座
第5章 观星器材
双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的常见问题;
天文望远镜的类型;
计算机时代的望远镜;附件;目镜;
挑选架望远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6章 探索深空
双星;夜视能力;变星;
星团;星云;恒星和星系的距离;
侧视法;球状星团;星系;
望远镜观测经验; 天体的名称;
20幅星图
第7章 行星
城市天文学;水星;金星;火星;
小行星带;木星;土星;
带外行星和矮行星;
20062018年可见行星
第8章 月球和太阳
观测太阳;月径幻觉
第9章 日食和月食
月食;日食追逐者;
近年来的日全食、日偏食和月食
0章 彗星、流星和极光
的和非的彗星;流星;极光
1章 天文摄影
旋门追踪器;CCD照相机
2章 南半球星空
南半球星图
3章 资源
作者介绍
特伦斯·迪金森是14本天文书籍的作者以及加拿大天文杂志《星空新闻》(SkyNews)的编辑。他对天文学的兴趣始于5岁,当时他在家门口看到了一颗明亮的流星。在20 世纪60 和70 年代,迪金森在两座大型天文馆中工作,从1976年起成了一名全职的天文作家和编辑。他的书曾荣获纽约科学院年度图书奖,而他因向公众传播天文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太平洋天文学会的克隆普克-罗伯特奖,并获得了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94 年,第5272 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迪金森”命名。1995年,他获得了加拿大国家高勋章。迪金森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天文摄影师,拍摄了本书中的大多数照片(右图是他在后院拍摄的海尔-波普彗星的照片)。他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东部的乡村中,在自家后院享受观测星空的乐趣,而他的私人天文台里则塞满了各种望远镜和用于天文摄影的照相机。
作者所获奖项:
纽约科学院年度少儿科技图书奖
国际天文联盟委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5272迪金森”。
太平洋天文学会的克隆普克- 罗伯特奖,以表彰其向公众传播天文知识做出的贡献。
加拿大国家高勋章。
加拿大科技写作奖名
加拿大国家杂志奖
加拿大迈克尔史密斯公众科技发展奖。
加拿大少儿文学荣誉图书
加拿大皇家研究院公众科学传播特别贡献高奖项。
加拿大科技作家协会奖
加拿大特伦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译者简介:
谢懿,男,1981 年生。2000 年进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本科。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天文学博士学位。2008 年至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学习。2011年任教至今。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美国John Templeton基金会和中国国家天文台新视野项目。现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天文爱好者》杂志编委。
获南京市第九届(2011年)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作者、第二作者各1 项)、2011年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青年学术论文奖(第二作者)。
文摘
序言
评价一 这本书的气息,就像是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我躺在草地上,抬头仰望那片深邃的、缀满钻石的夜幕。特伦斯·迪金森的文字,不是那种冰冷枯燥的科学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一种让人跃跃欲试的热情。读这本书,你不会觉得自己在上课,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朋友聊天,他不仅知道星辰的名字,更懂得如何去“认识”它们,如何与它们建立一种更亲密的联系。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观测方式的详细阐述,从肉眼到双筒望远镜,再到望远镜的选择和使用,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循序渐进,仿佛你跟着他的指引,真的能一点点地拨开迷雾,看到那些隐藏在光污染背后的宇宙奇观。他对于不同天体的介绍,比如行星的形态、星云的色彩、星系的壮丽,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普,更融入了他作为观测者几十年的心路历程,那种对宇宙的好奇、敬畏,以及每一次成功观测的喜悦,都通过文字传递过来,让人忍不住也想立刻拿起望远镜,去亲自验证,去感受那份震撼。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让你明白,观星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与浩瀚宇宙对话的方式。
评分评价二 我一直以为观星是个非常高深莫测的领域,需要精密的仪器和海量的知识储备,直到我翻开这本书。特伦斯·迪金森用一种极其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天文观测的奥秘一点点揭开。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从最基本、最直观的感受入手,比如如何辨认北极星,如何利用星座来导航,这些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的建议,不是一味地推崇昂贵的设备,而是强调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并且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保养和调试。他对于不同深空天体的观测技巧,也写得非常具体,比如如何寻找和识别黯淡的星云,如何捕捉到行星细微的细节,每一个步骤都好像有画面感。读到他描述自己在某个寒冷的夜晚,成功观测到一个之前只在图片上见过的星系时,我能感受到他文字里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满足,这让我觉得,原来观星离我并没有那么遥远,我也可以拥有那样的体验。这本书让我对夜空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只是点点星光,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等待我去探索的未知。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气质,就像是倾听一位身经百战的探险家,在篝火旁娓娓道来他与星空共度的漫漫长夜。特伦斯·迪金森先生的文字,洋溢着一种对宇宙深邃而又充满激情的爱。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天文观测经验,以一种最贴近读者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从最基础的肉眼辨识,到双筒和望远镜的使用,再到如何去“寻找”那些隐藏在光污染下的微弱星辰,他一步步地引领着我们,仿佛我们就在他的身边,一同仰望着那片令人敬畏的夜空。我尤其喜欢他对不同天体的生动描绘,不仅仅是科学数据的堆砌,而是充满了诗意和个人化的感受,让你在了解行星、星云、星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他作为观测者,在那一刻的心灵触动。他关于器材选择的建议,也非常务实,不会给人一种“必须拥有最高级装备”的压力,而是强调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感染,一种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热情,以及与宇宙建立深层连接的渴望。它让我觉得,观星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一本冷冰冰的科学手册,而更像是一位老友的肺腑之言,充满了热忱和实践的智慧。特伦斯·迪金森先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他几十年来与星空为伴的宝贵经验。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天文观测中的各种实用技巧,从初学者最关心的如何选择和使用望远镜,到如何根据不同天体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地点和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他在书中分享的那些“小窍门”,比如如何在黑暗中适应视力,如何使用红光手电筒不破坏暗适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极大地提升观测的舒适度和效率。他对不同类别天体的介绍,也并非止于数据,而是加入了大量他个人的观测感受和心得,让你在了解天体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宇宙的深情。他笔下的星云,仿佛不再是遥远的尘埃,而是触手可及的宇宙画卷;他描述的行星,也似乎有了生命,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看”星空,更是教会我如何去“感受”星空,如何与这片无垠的黑暗建立起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
评分评价四 作为一名对宇宙充满好奇的普通人,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夜空,但又苦于无从下手。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特伦斯·迪金森先生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原本复杂的观星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没有回避专业术语,但总会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最令我赞赏的是,他不仅仅关注“知道”什么,更注重“怎么做”。他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及其优缺点,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以及如何进行基础的维护和调校。那些关于观测技巧的描述,例如如何寻找目标、如何判断视宁度、如何利用星图等等,都写得非常实用,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读到书中关于如何克服光污染、如何在城市中进行观星的建议时,我感到一丝希望,仿佛即使身处都市,也能与星空有所连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观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一步步走进的奇妙世界,它让我对夜空充满了期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成为一名小小观星者的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