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走進中國科學院博物館 聽化石的故事
定價:128.00元
作者:王原 葛旭 邢路達等
齣版社: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00979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60件精美化石的詳細介紹,40件館藏珍品的高清大圖,外加脊椎動物9大演化事件的新描述,12個開闊眼界的知識窗,2座學科奠基人的科學傢豐碑,以及18位科學傢親口講述的28段化石背後故事的原聲音頻。
內容提要
人類從哪裏來?恐龍有沒有滅絕?史前古鳥能吃馬嗎?誰是長瞭腿的魚?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請跟隨這本書,走進中國科學院一傢專門介紹古生物演化知識的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本書介紹的60 件化石都是中國古動物館的精品,很多中國乃至世界罕見,堪稱*珍品。希望藉由這些來自博物館的精彩化石,以及重編的脊椎動物演化“九大事件”的係統介紹,生動復原過去5 億多年來脊椎動物“從魚到人”波瀾壯闊的演化曆程。本書還特彆錄製瞭4 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4 位古生物研究專傢的訪談音頻,以二維碼掃描下載的形式呈現給讀者。這些受人尊敬的專傢學者將娓娓道來,親口講述你聞所未聞的種種化石背後的故事。
目錄
目錄
總序白春禮
本書序苗德歲
作者分工
引言:走進古生物的世界
神奇的星球
演化中的生命
探秘古生物學
章:來自海洋的魚
海口魚:世界上的條魚
大事件①:脊梁骨的起源
知識窗1:澄江生物群
曙魚:為頜的起源帶來曙光
中生鰻:恐龍時代的水中吸血鬼
全頜魚:長瞭“新臉”的古魚
專傢講故事(1)硃敏
大事件②:頜的齣現
鄧氏魚:泥盆紀海洋的殺手
中華鏇齒鯊:鏇繞的利刃
飛魚:長瞭“翅膀”的魚
獻文魚:柴達木盆地乾旱的見證
專傢講故事(2)張彌曼
楊氏魚:改寫教科書的古魚
專傢講故事(3)張彌曼
拉蒂邁魚:大洋中的“活化石”
第二章:登陸的兩棲先鋒
魚石螈:長瞭四條腿的“魚”
大事件③:由水登陸
中國螈:中國早的四足動物
初螈:中生代的娃娃魚
專傢講故事(4)王原
遼蟾:恐龍時代的古蛙
專傢講故事(5)王原
第三章:爬行動物的世界
齒龜:世界原始的龜
專傢講故事(6)李淳
大事件④:羊膜卵的齣現
南雄龜:史前的巨龜
喜馬拉雅魚龍:見證西藏的海陸變遷
大事件⑤:重返海洋
大淩河蜥:泥石流的殉難者
專傢講故事(7)王原
山西鰐:中生代的隱蔽殺手
準噶爾翼龍:中國早命名的翼龍
專傢講故事(8)汪筱林
大事件⑥:飛上藍天
翼龍胚胎:翼龍産卵的證據
祿豐龍:中國龍
科學傢豐碑:楊鐘健
知識窗2:什麼是恐龍?
馬門溪龍:世界長的脖子
知識窗3:中國的侏羅紀公園
原巴剋龍:遊龍歸來的故事
青島龍:齣訪世界的恐龍大使
切開的恐龍蛋:恐龍繁殖的秘密
專傢講故事(9)王強
竊蛋龍胚胎:洗清的要證
楊氏蛋:蛋與跡共存的珍品
近鳥龍:世界早的帶羽毛恐龍
專傢講故事(10)徐星
知識窗4:燕遼生物群
大事件⑦:羽毛的演化
小盜龍:白堊紀的雙翼滑翔機
專傢講故事(11)徐星
知識窗5:熱河生物群
知識窗6:恐龍滅絕瞭嗎?
第四章:羽翼飛天的鳥類
熱河鳥:中國已知原始的鳥
專傢講故事(12)鄒晶梅
知識窗7:鳥的演化
孔子鳥:早具喙的古鳥之一
會鳥:早會翱翔的大鳥
專傢講故事(13)周忠和
原羽鳥:原始的反鳥
燕鳥:食魚的古鳥
專傢講故事(14)周忠和
中原鳥:能吃馬的古鳥
專傢講故事(15)周忠和
第五章:哺乳動物的崛起
水龍獸:大陸漂移的證據
專傢講故事(16)李錦玲
西域肯氏獸:珍貴的化石“九龍壁”
中國尖齒獸:恐龍時代吃奶的小精靈
大事件⑧:哺乳動物的興起
爬獸:能吃恐龍的哺乳動物
專傢講故事(17)王元青
翔獸:早會飛的哺乳動物
專傢講故事(18)王元青
尤因塔獸:長相的素食者
黃河象:寫入小學課本的古象
鋸齒虎:凶猛的史前大貓
專傢講故事(19)劉金毅
刃齒虎:悲傷的陷阱
知識窗8:瀕危的王獸
巨鬣狗:凶悍的草原清道夫
專傢講故事(20)劉金毅
始貓熊:大熊貓的始祖
鼻雷獸:巨獸時代的來臨
準噶爾巨犀:史前大的陸生哺乳動物
專傢講故事(21)邱占祥
知識窗9:走齣西藏的披毛犀
專傢講故事(22)鄧濤
埃氏馬:世界已知大的馬
專傢講故事(23)鄧濤
和政羊:叫羊非羊的動物
腫骨鹿:頭頂大角的古人類獵物
曉鼠:地球上的隻鼠
矽藻鼠:一個滅絕類群的“復生”
專傢講故事(24)李傳夔
第六章:人類的黎明
基猴:泄密的跟骨
專傢講故事(25)倪喜軍
巨猿:消失的巨人
大事件⑨:人類的起源
北京直立人:珍寶的神秘消失
專傢講故事(26)吳新智
知識窗10:中國古人類的演化
專傢講故事(27)吳新智
手斧:古人類的重要工具
知識窗11:石器技術的演變
專傢講故事(28)高星
科學傢豐碑:裴文中
石球:古人類捕獵的有力武器
小孤山人的項鏈:古人也愛美
知識窗12:大滅絕5 1 ?
第七章:看恐龍,到中國古動物館
我們是誰
綠色和青色
中國恐龍五寶
走進標本館
小達爾文俱樂部
導覽圖和其他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一地質年代錶
附錄二中國含古生物展陳的部分博物館
索引
作者介紹
王原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與地質古生物學科普工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脊椎動物誌》(兩棲類)、《史前生物曆程》《熱河生物群》《十萬個為什麼》(古生物)、《徵程: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等。曾獲國傢自然科學奬、全國創新爭先奬、中國科學院傑齣科技成就奬和多項圖書大奬。
葛旭
中國古動物館社教部副主任,高級館員。主要從事與古生物有關的科普教育和科普展覽設計工作。主持並參與過多次中科院與北京市的科普項目,在國傢核心期刊上發錶過多篇科普教育文章。
邢路達
中國古動物館社教部主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碩士畢業,專業方嚮為舊石器時古學與人類演化,目前從事古生物科普教育與展覽策劃。譯有《演化》《中國的舊石器時代》《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化石》《博物》《恐龍》雜誌撰稿人。曾獲中科院科普創新大賽一等奬、先進個人。
謝丹
中國古動物館策劃與發展部主管,主要從事外古生物展覽的策劃及相關科普工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畢業,專業方嚮為微體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在《恐龍》和《化石》雜誌發錶過多篇科普文章。
馬寜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館員。主要從事標本管理與舊石器時古學研究。主要作品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館史》《許傢窯遺址74093 地點1977 年齣土石製品研究》等。
文摘
序言
單從書名而言,這本書就仿佛一位睿智的長者,帶著我踏上瞭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妙旅行。書名中“走進中國科學院博物館”的錶述,讓我瞬間感受到一種親切而專業的引導,仿佛我即將被引入一個充滿智慧與探索精神的殿堂。而“聽化石的故事”更是將一個原本可能略顯嚴肅的科普主題,賦予瞭生動的情感和引人入勝的敘事色彩。化石,這些沉默的遺物,背後蘊藏著地球億萬年的變遷和無數生命的傳奇。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彆齣心裁的方式,將這些冷冰冰的岩石化石,轉化為鮮活的生命畫麵。我希望能讀到關於中國境內那些令人驚嘆的化石發掘故事,瞭解科學傢們如何從零碎的痕跡中抽絲剝繭,還原齣古代生物的真實麵貌。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關於化石形成過程、化石鑒定方法,甚至是化石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與地球生命史的親密接觸,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深情凝望,一次點燃內心好奇與求知欲望的火種。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它仿佛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那幅精美的插畫,將古老而神秘的化石景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層次感,仿佛能感受到遠古的微風拂過,聽到石縫中低語的秘密。書名也同樣引人入勝,"走進中國科學院博物館"立刻勾勒齣一種知識殿堂的莊重感,而"聽化石的故事"則瞬間激發瞭我的好奇心,讓我想象著那些沉睡瞭億萬年的生命,如今將以何種方式在我眼前蘇醒。ISBN碼和作者信息雖是輔助,卻也傳達齣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探索那些沉默的遺跡背後隱藏的生命史詩,去瞭解那些曆經滄桑的岩層中蘊藏的地球變遷。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去中國科學院的殿堂,去進行一場與過去時空的對話,去感受科學的魅力,去揭開地球生命演化的神秘麵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枯燥的學術知識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並沉浸其中。
評分我一直對自然科學,尤其是古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地球的形成,生命的演化,這些宏大的主題總能讓我心生敬畏。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它可能是我一直尋找的那個能滿足我對這些主題好奇心的窗口。中國科學院博物館,這個名字本身就代錶著權威和深度,而“聽化石的故事”則暗示瞭這本書並非枯燥的科普,而是將科學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故事 narrative 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中國化石,比如早期的生命形態,恐龍時代的輝煌,以及哺乳動物的興起。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化石的形態、地質背景、埋藏環境等信息,還原齣這些古代生物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甚至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生態關係。我更希望能瞭解中國在古生物學研究方麵的獨特貢獻和重要發現,比如在中國發現的一些舉世聞名的化石,它們是如何改變我們對生命演化史的認知的。這本書如果能將科學的嚴謹與故事的趣味相結閤,我相信它一定能夠成為一本既有學術價值又深受讀者喜愛的佳作,點燃更多人心中的科學火種。
評分這本書的外包裝設計,雖然沒有直接展現書籍內容,但其整體的簡潔與質感,已經傳達齣一種專業與匠心。深邃的藍色背景,如同浩瀚的宇宙或是深邃的海洋,暗示著本書內容可能涉及的時間跨度和生命起源的神秘。書名上的字體選擇,既保留瞭傳統印刷的典雅,又透著一股現代的活力,仿佛在邀請讀者跨越時空的界限。ISBN碼和作者信息,低調而清晰地標記在不顯眼的位置,這是一種對內容本身的自信,不必過度渲染,而是將重點放在知識的傳遞上。我猜想,這本書的選材一定是精挑細選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觀點,都經過瞭嚴謹的考證。我特彆希望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避免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那段古老的時光。想象一下,當讀到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新理論,或者看到關於早期人類祖先的化石證據時,那種豁然開朗的驚喜,這不正是一本好書所能帶給我們的寶貴體驗嗎?我期待它能成為我的科學啓濛讀物,甚至是收藏級的讀物,在書架上熠熠生輝。
評分這本《滿58包郵 走進中國科學院博物館 聽化石的故事》的書名,就如同一首悠揚的序麯,為我開啓瞭一段充滿探索欲的閱讀旅程。首先,“中國科學院博物館”這幾個字,就如同金字招牌,瞬間拉滿瞭我的信任感。我知道那裏匯聚瞭中國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最珍貴的自然遺産,由那裏齣品的書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接著,“聽化石的故事”,這絕對是一個極富詩意和想象力的描述。化石,那些沉默瞭韆萬年的生命遺骸,本身就承載著無數的秘密和傳奇。將它們比作“故事”,意味著這本書不會是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會以一種引人入勝、富有情感的方式,講述生命演進的壯麗史詩。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那些生活在遙遠過去的生靈,它們是如何生存,如何繁衍,又為何最終成為化石。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中國境內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化石發現,例如震撼世界的“古生物寶庫”,以及這些發現對於理解地球生命史的重大意義。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然成為一本值得細細品讀,反復迴味的知識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