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方法与技巧-(第二版)

钢筋连接方法与技巧-(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官子昌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钢筋连接
  • 钢筋工程
  • 建筑工程
  • 施工技术
  • 结构工程
  • 建筑施工
  • 连接技术
  • 钢筋绑扎
  • 工程实践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155
商品编码:29801391609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guo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标准》(JGJ/T 27—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kai,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goxg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goxg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1钢筋材料1 1.1钢筋的分类方*1 1.1.1按照化学成分分类1 1.1.2按照钢筋外形分类2 1.1.3按照生产工艺分类2 1.1.4按照goxg货方式分类2 1.2钢筋的品种与规格2

1钢筋材料1

1.1钢筋的分类方*1

1.1.1按照化学成分分类1

1.1.2按照钢筋外形分类2

1.1.3按照生产工艺分类2

1.1.4按照goxg货方式分类2

1.2钢筋的品种与规格2

1.2.1普通钢筋2

1.2.2预应力钢筋5

1.3钢筋的性能13

1.3.1抗拉性能13

1.3.2塑性变形15

1.3.3冲ji韧度15

1.3.4耐疲劳性16

1.3.5冷弯性能16

1.3.6焊接性能17

1.3.7锚固性能17

1.4钢筋质量控制 18

1.4.1检查项目和方*18

1.4.2热轧钢筋检验19

1.4.3冷轧带肋钢筋检验21

1.4.4冷轧扭钢筋检验22

1.4.5冷拔螺旋钢筋检验23

1.4.6冷拔低碳钢丝检验24

1.5钢筋的现场存放与保管26

2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27

2.1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27

2.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构造要求30

2.2.1混凝土构件中的常用钢筋30

2.2.2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35

2.2.3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38

2.2.4框架梁纵向钢筋搭接构造41

2.2.5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43

2.2.6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43

2.3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性能的要求45

2.3.1强度要求45

2.3.2延性要求45

2.3.3变形性能要求46

2.3.4恢复性能要求47

2.3.5连接施工的适应性要求47

2.3.6质量稳定性要求48

2.3.7接头的尺寸要求49

2.3.8经济性要求50

2.4钢筋连接接头性能分析与试验50

2.4.1绑扎搭接接头性能分析50

2.4.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性能要求与接头型式检验51

2.4.3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55

2.5设计规范对钢筋连接的基本规定60

2.5.1基本原则60

2.5.2设计规范对各种连接接头的规定62

2.5.3钢筋连接形式的发展64

3钢筋连接机具65

3.1钢筋绑扎工具65

3.1.1钢丝钩65

3.1.2小撬棍65

3.1.3起拱扳子65

3.1.4绑扎架66

3.2钢筋机械连接机具68

3.2.1带肋钢筋套筒轴向挤压连接机具68

3.2.2带肋钢筋套筒径向挤压连接机具72

3.2.3钢筋冷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机具77

3.2.4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机具80

3.2.5GK型锥螺纹钢筋连接机具84

3.3钢筋焊接机具88

3.3.1钢筋电弧焊接机具88

3.3.2钢筋气压焊机具94

3.3.3钢筋对焊机102

3.3.4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具105

3.3.5全封闭自动钢筋竖、横向电渣焊机具111

3.3.6钢筋电阻点焊机114

3.3.7焊接机具使用要点116

4钢筋绑扎搭接117

4.1钢筋绑扎搭接连接概述117

4.1.1钢筋绑扎搭接的传力机理117

4.1.2钢筋搭接的工程应用119

4.2钢筋绑扎方*及要求120

4.2.1钢筋绑扎准备120

4.2.2钢筋绑扎操作方*125

4.2.3钢筋绑扎搭接技术要求127

4.3钢筋现场绑扎连接130

4.3.1基础钢筋绑扎130

4.3.2墙钢筋绑扎133

4.3.3柱子钢筋绑扎134

4.3.4梁钢筋绑扎136

4.3.5板钢筋绑扎138

4.3.6肋形楼盖钢筋绑扎139

4.3.7现浇悬挑雨篷钢筋绑扎139

4.3.8楼梯钢筋绑扎140

4.3.9钢筋过梁绑扎141

4.3.10牛腿柱钢筋骨架绑扎142

4.3.11地下室(箱形基础)钢筋绑扎142

4.3.12烟囱钢筋绑扎144

4.4钢筋网片、钢筋骨架预制绑扎与安装146

4.4.1钢筋网片预制绑扎146

4.4.2钢筋骨架预制绑扎147

4.4.3绑扎钢筋网(骨架)安装149

4.5钢筋焊接网搭接与安装150

4.5.11般规定150

4.5.2搭接方*151

4.5.3安装要求152

4.6钢筋绑扎搭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153

4.6.1钢筋搭接不规范153

4.6.2钢筋绑扎不合格154

4.6.3地梁主次梁钢筋绑扎安装不正确157

4.6.4柱子钢筋绑扎不规范158

4.6.5三角桩承台钢筋安装绑扎不合格159

4.6.6吊筋与腰筋绑扎不规范160

5钢筋机械连接162

5.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现场加工与安装162

5.1.1连接接头的现场加工162

5.1.2连接接头的现场安装163

5.2GK型等强钢筋锥螺纹接头连接164

5.2.1概述164

5.2.2钢筋锥螺纹接头165

5.2.3锥螺纹连接套166

5.2.4钢筋锥螺纹加工166

5.2.5GK型等强钢筋锥螺纹接头连接施工167

5.2.6质量检验170

5.2.7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外观检查不合格接头的处理172

5.3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172

5.3.1概述172

5.3.2镦粗直螺纹接头173

5.3.3钢筋端部丝头加工175

5.3.4镦粗直螺纹套筒加工177

5.3.5冷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177

5.3.6质量检验179

5.4钢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181

5.4.1概述181

5.4.2滚轧直螺纹套筒181

5.4.3钢筋丝头加工183

5.4.4钢筋连接185

5.4.5接头质量检验187

5.4.6钢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187

5.5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190

5.5.1概述190

5.5.2带肋钢筋套筒径向挤压连接190

5.5.3带肋钢筋套筒轴向挤压连接194

5.5.4质量检验197

5.5.5套筒挤压连接异常现象与消除措施197

5.6钢筋套筒灌浆连接198

5.6.1概述198

5.6.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操作198

5.7带肋钢筋熔融金属充填接头连接204

5.7.1概述204

5.7.2连接工艺205

5.7.3现场操作206

5.8钢筋机械连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207

5.8.1直螺纹连接不合格207

5.8.2螺纹加工长度不够209

5.8.3柱筋的螺纹外露过多210

6钢筋焊接连接211

6.1钢筋的焊接性和基本规定211

6.1.1钢筋的焊接性211

6.1.2基本规定211

6.2钢筋电弧焊216

6.2.1概述216

6.2.2焊条216

6.2.3焊剂220

6.2.4焊接工艺220

6.2.5焊接质量检验228

6.2.6钢筋电弧焊焊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230

6.3钢筋闪光对焊231

6.3.1概述231

6.3.2对焊参数232

6.3.3钢筋闪光对焊234

6.3.4焊接后电热处理236

6.3.5焊接质量检验237

6.3.6钢筋闪光对焊焊接缺陷及其消除措施237

6.4箍筋闪光对焊238

6.4.1概述238

6.4.2待焊箍筋加工制作239

6.4.3箍筋对焊操作240

6.5钢筋气压焊241

6.5.1概述241

6.5.2气压焊基本要求242

6.5.3焊接钢筋端部加工242

6.5.4焊接施工及操作要求243

6.5.5焊接质量检验245

6.5.6钢筋气压焊焊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247

6.5.7钢筋气压焊焊接缺陷及其消除措施248

6.6钢筋电渣压力焊251

6.6.1概述251

6.6.2焊接参数252

6.6.3焊接工艺252

6.6.4焊接操作要求254

6.6.5焊接质量检验254

6.6.6电渣压力焊接头焊接缺陷与防止措施255

6.7钢筋电阻点焊256

6.7.1概述256

6.7.2电阻点焊工艺257

6.7.3管桩钢筋骨架滚焊机及使用261

6.8预mai件钢筋mai弧压力焊和mai弧螺柱焊263

6.8.1mai弧压力焊263

6.8.2mai弧螺柱焊267

6.9钢筋负温焊接268

6.9.1概述268

6.9.2钢筋负温焊接268

6.9.3防寒措施269

6.10钢筋焊接连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269

6.10.1钢筋焊接通病269

6.10.2钢筋闪光对焊出现的问题272

6.10.3电渣压力焊接不合格274

7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277

7.1钢筋绑扎与安装操作安全管理277

7.2钢筋焊接与切割安全要求278

7.2.1钢筋焊接与切割施工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278

7.2.2钢筋焊接与切割工作区域及人员的安全防护279

7.2.3钢筋焊接与切割封闭空间内的安全要求280

7.2.4钢筋焊接与切割消防的安全措施282

7.3钢筋焊接安全操作技术283

7.3.1钢筋电焊安全操作技术283

7.3.2直流电焊机安全操作技术285

7.3.3交流电焊机安全操作技术285

7.3.4气瓶的管理与使用285

7.3.5钢筋气焊安全操作技术287

7.3.6点焊机安全操作技术288

7.3.7对焊机安全操作技术288

参考文献290

显示全部信息

现代结构工程中的先进材料与连接技术:理论、实践与挑战 本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土木工程和结构设计领域中,特种钢材、复合材料以及新型连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需求、对结构韧性与耐久性的更高要求,传统连接方式正面临革新。本书旨在为结构工程师、材料科学家、项目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参考。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共计二十章,系统地梳理了从材料科学基础到复杂结构节点性能评估的全过程。 --- 第一部分:先进结构材料的特性与选择 本部分重点关注现代结构设计中日益普及的高性能与非常规材料,为连接技术的研究奠定材料基础。 第一章:高强度钢材的冶金学基础与力学行为 本章详述了Q550级及以上超高强度钢材的微观组织演变、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以及其在屈服、拉伸和疲劳载荷下的非线性响应。重点分析了这些材料在焊接热影响区(HAZ)的脆性敏感性及韧性保持策略。 第二章:耐候钢(Corten Steel)的腐蚀机理与表面钝化 深入研究了耐候钢在不同大气环境下的锈层形成动力学。本章详细对比了不同保护性锈层(如Cu/P富集层)的结构稳定性,并讨论了如何在连接节点处有效管理锈蚀产物,避免应力腐蚀开裂(SCC)的风险。 第三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潜力 本章聚焦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其高比强度和抗疲劳特性。探讨了FRP片材、型材与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界面粘结机理及其长期服役性能评估方法。 第四章:新型混凝土与高性能灌浆材料 介绍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自密实混凝土(SCC)的配合比设计、流变学特性及其在预制构件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UHPC作为填充材料时,对锚固区应力分布和承载力的优化作用。 --- 第二部分:非传统与高效率连接技术 本部分侧重于当前工程实践中用于提高施工效率、增强抗震性能或适用于特殊环境的新型连接技术。 第五章:栓接技术的发展:从摩擦型到承载型高强度螺栓 本章详细对比了不同等级高强度螺栓(如扭剪型、承压型)的预拉力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特别关注了在地震区,螺栓连接的“强柱弱梁”设计原则下,连接接头的耗能机制与延展性评估。 第六章:结构胶粘接技术在钢结构上的应用 探讨了结构环氧树脂、聚氨酯等胶粘剂在钢结构节点中的应用,包括表面处理、胶层厚度控制对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的影响。本章包含对胶接结构疲劳性能的长期预测模型。 第七章:预应力技术在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 分析了预应力筋索在梁柱节点、后张法施加中的张拉控制流程。重点阐述了预应力如何通过施加压应力,有效抑制疲劳裂纹扩展,并提升结构的刚度和抗侧移能力。 第八章:机械锚固与插入式连接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研究了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PC结构)的埋件、锚固件和插拔式节点的设计标准。通过有限元分析(FEA),量化了锚固件拔出力峰值和变形特性。 --- 第三部分:焊接工艺的优化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聚焦于传统但仍是核心的焊接技术,特别是针对先进材料和复杂节点的要求。 第九章:高强度钢材的焊接性评估与工艺选择 深入剖析了高强度钢焊接时面临的冷裂纹和延迟裂纹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预热、层间温度控制和焊后热处理(PWHT)来降低脆性。对比了MIG/MAG焊、埋弧焊在厚大截面焊接中的优劣。 第十章:激光复合焊与电子束焊在精密结构中的应用 探讨了能量密度极高的激光焊和电子束焊技术,它们在减少热影响区、保持材料原有力学性能方面的优势。重点讨论了其在薄板连接和复杂三维结构制造中的精确控制技术。 第十一章: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预测与控制 详细阐述了焊接过程中热循环对材料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式。介绍了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如ANSYS/ABAQUS)预测变形量的方法,以及通过应力释放技术(如开槽、打孔)进行主动控制的策略。 第十二章:无损检测(NDT)技术在焊缝质量保证中的前沿进展 涵盖了超声波相控阵检测(PAUT)、数字射线检测(DRT)在识别内部缺陷(如未焊透、夹渣、孔隙)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如何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疲劳寿命预测,对结构安全进行再评估。 --- 第四部分:复杂节点的力学行为与抗震性能 本部分将连接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结构受力场景,特别是应对极端荷载。 第十三章:节点域的应力集中分析与塑性铰形成 运用塑性铰理论和局部屈服模型,分析了梁柱节点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SCF)。探讨了如何通过增设加强板或焊缝加强,使塑性铰区后移,确保节点区的强度大于梁或柱的强度。 第十四章:抗震连接的延展性设计与耗能机制 聚焦于耗能支撑系统、屈曲约束约束支撑(BRB)等抗震元件的连接设计。量化了这些连接在多次往复加载下的能量耗散能力和刚度退化规律。 第十五章:疲劳载荷下连接件的寿命预测模型 基于S-N曲线、Strain-Life方法,分析了反复荷载(如桥梁、风力发电机塔筒)对不同类型连接(螺栓、焊缝)的损伤累积效应。本章提供了疲劳风险评估的实用流程图。 第十六章:节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屈曲性能 研究了在连接区域,由于板件受力集中或厚度变化导致的局部屈曲风险。分析了支撑件与连接板的宽高比限制,以及如何通过增加支撑宽度或设置加强筋来提高局部承载力。 --- 第五部分:装配式结构与数字化连接管理 本部分面向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数字化工具和模块化施工对连接技术提出的新要求。 第十七章:模块化建筑中的标准接口与公差配合 讨论了预制构件在工厂制造与现场安装过程中,对连接接口(如干式连接、半刚性连接)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公差要求。分析了温度变化和施工误差对连接性能的累积影响。 第十八章:面向装配(DfMA)的连接设计原则 介绍了如何从设计初期就考虑拆卸和再利用的需求,优化连接的可拆卸性。对比了胶接、栓接和机械锁固件在实现构件循环利用方面的性能表现。 第十九章: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在连接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探讨了如何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FBG)、应变片等嵌入式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连接点的应力、温度和位移。结合有限元模型,实现对结构连接健康状况的远程、连续评估。 第二十章:连接技术标准、规范的国际对比与未来趋势 对比了欧洲(Eurocode)、美国(AISC)和中国相关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关键连接节点(如刚性节点、偏心受剪连接)的设计承载力要求,并预测了未来连接技术在智能化、轻量化方向上的发展。 --- 本书特色: 深度与广度兼备: 理论推导严谨,同时大量引用国际前沿工程案例与试验数据。 实践导向: 每一章节均包含“工程实践要点”或“常见问题解析”。 跨学科整合: 熔合了材料科学、焊接冶金、结构动力学与计算机模拟等多学科知识。 本书是结构工程专业人员在应对复杂基础设施、超高层建筑和装配式项目时,不可或缺的技术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技术员,以前对钢筋连接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比较浅薄,经常在施工现场遇到各种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阅读了“钢筋连接方法与技巧-(第二版)”后,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书中对于不同钢筋等级、不同直径的钢筋,在不同的工程部位,应该采用哪种连接方式,以及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对比和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连接方案,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自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年的老兵,我对“钢筋连接方法与技巧-(第二版)”这本书真是爱不释手。刚拿到手,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严谨的专业人士之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明了的目录,将钢筋连接的方方面面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连接方法的详细阐述,无论是传统的绑扎连接,还是现代化的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篇幅。

评分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我对“钢筋连接方法与技巧-(第二版)”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印象深刻。书中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更是深入探讨了连接方法的理论依据、设计规范的解读,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引用。它还对不同连接方式在受力性能、经济性、施工速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科学的量化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技术经济比选,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书中还提及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让我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无与伦比!我特别喜欢它在“技巧”二字上的侧重点。很多连接方法,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在进行钢筋焊接时,书中详细讲解了焊条的选择、焊接姿势、电弧长度的控制,以及焊缝的质量要求等。还提到了如何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并且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这些“干货”对于一线施工人员来说,简直就是宝藏。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之前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最生动、最实际的体现。书中不仅有各种连接方法的原理介绍,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和操作步骤,图文并茂,讲解得非常细致。比如,在讲到套筒挤压连接时,书中不仅分析了挤压力的计算,还详细指导了如何正确操作挤压机,包括挤压的位置、次数,以及如何进行外观检查和拉拔试验,这些细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