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
定价:92.00元
作者:杨俊 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18099225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航类图书
n《 href='#' target='_blank'>导航系统的信息可靠性、检测与诊断》
n《 href='#' target='_blank'>水下组合导航系统》
n《 href='#' target='_blank'>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技术》
n《 href='#' target='_blank'>基于高频虚拟组件的运载器水下导航及海洋遥感技术》
n《 href='#' target='_blank'>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的进展》
n《 href='#' target='_blank'>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理论与技术》
n《 href='#' target='_blank'>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
n内容提要
卫星导航用户设备测试系统以导航信号模拟源为核心,集成通用电子测量仪器构成自动化测试环境,对卫星导航应用终端进行各类有线、无线条件下的功能性能测试,覆盖导航研究、产品研发、生产、使用维护的多个阶段。《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系统全面阐述了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集成测试系统体系架构及其对卫星导航用户设备和产品进行测试与评估的技术和方法,内容包括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标准规范、卫星导航终端室内、室外测试评估方法与流程、卫星导航用户终端测试系统体系结构、卫星导航终端整机性能测试平台设计、卫星导航终端天线测试平台技术、卫星导航终端接口协议测试平台设计、卫星导航终端空中接口测试平台设计、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控制与性能评估平台设计,全书共计9章。n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是关于卫星导航测试标准规范、导航设备测试评估方法、测试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的专著。通过《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阅读可完整掌握卫星导航应用终端检测系统与产品测试的技术及应用。《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可作为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模块、设备及产品在设计、研制、生产、计量等领域相关专业方向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各级检测中心人员的培训教材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标准规范n
1.1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标准体系n
1.1.1 国外体系n
1.1.2 体系n
1.2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国军标详解n
1.2.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部分:标准(GB/T18214.1-2000)n
1.2.2 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5527-1995)n
1.2.3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2267-1990)n
1.2.4 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2012)n
1.2.5 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T19392-2003)n
1.2.6 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3部分(GB/T26782.3-2011)n
1.2.7 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GB/T26766-2011)n
1.2.8 GPS导航型接收设备通用规范(SJ/T11420-2010)n
1.2.9 GPS授时型接收设备通用规范(SJ/T11423-2010)n
1.2.1 0GPS定时接收设备通用规范(SJ20726一1999)n
1.2.1 1GPS接收机OEM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SJ/T11428-2010)n
1.2.1 2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SJ/T794一2011)n
1.2.1 3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JT/T732.2-2008)n
1.2.1 4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车载终端(AQ3004-2005)n
1.2.1 5卫星导航导航型接收设备通用规范(QJ20007-2011)n
1.2.1 6卫星导航接收机基带处理集成电路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QJ20008-2011)n
1.2.1 7北斗用户设备检定规程(CHB5.6-2009)n
1.2.1 8GNSS卫星接收机天线通用规范n
1.2.1 9GNSS导航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n
1.2.2 0GNSS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n
1.2.2 1SS测量型()EM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n
1.2.2 2GNSS授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n
1.2.2 3北斗RDSS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n
1.2.2 4GNSS导航设备通用规范n
1.2.2 5GNSS定位型接收机通用规范n
1.2.2 6GNSS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n
1.2.2 7GNSS全系统卫星导航信号源/模拟器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n
1.2.2 8GNSS接收机数据自主交换格式n
1.2.2 9GNSS接收机差分信号格式n
1.2.3 0GNSS兼容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n
1.2.3 1基于北斗导航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标准n
参考文献n
n
第2章 卫星导航终端室内测试评估方法与流程n
2.1 室内有线测试评估技术n
2.1.1 RNSS测试n
2.1.2 RDSS测试n
2.1.3 GNSS多模组合测试n
2.1.4 GNSS/INS组合测试n
2.1.5 差分定位测试n
2.1.6 抗干扰测试n
2.2 室内无线测试评估技术n
参考文献n
n
第3章 卫星导航终端室外测试评估方法与流程n
3.1 室外无线静态测试评估技术n
3.1.1 RNSS性能测试n
3.1.2 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测试n
3.1.3 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测试n
3.2 室外无线动态测试评估技术n
3.2.1 GPS系统RNSS测试n
3.2.2 北斗系统RNSS测试n
参考文献n
n
第4章 卫星导航用户终端测试系统体系结构n
4.1 卫星导航用户终端测试系统体系结构设计n
4.2 卫星导航用户终端测试系统分类及内涵n
4.2.1 卫星导航用户终端检定系统n
4.2.2 组合导航实时仿真测试系统n
4.2.3 多波束抗干扰天线测试系统n
4.2.4 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检测中心n
4.2.5 卫星导航终端快速检测系统n
4.3 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检测中心结构组成n
4.4 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检测中心工作模式n
4.4.1 室内测试模式n
4.4.2 室外静态测试模式n
4.4.3 室外动态测试模式n
4.5 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检测中心接口关系n
n
第5章 卫星导航终端整机性能测试平台设计n
5.1 GNSS终端有线检测平台设计n
5.1.1 系统组成n
5.1.2 工作原理n
5.1.3 多端口GNSS阵列信号模拟子系统n
5.1.4 RDSS阵列信号入站子系统n
5.1.5 干扰信号模拟子系统n
5.1.6 惯导观测数据模拟子系统n
5.1.7 电源测试子系统n
5.1.8 射频模块测试子系统n
5.1.9 高低温环境测试子系统n
5.1.10 有线测试工位台n
5.1.11 有线测试评估子系统n
5.1.12 时频信号分配子系统n
5.2 GNSS终端无线检测平台设计n
5.2.1 系统组成n
5.2.2 工作原理n
5.2.3 单端口GNSS阵列信号模拟子系统n
5.2.4 RDSS阵列信号入站子系统n
5.2.5 干扰信号模拟子系统n
5.2.6 惯导观测数据模拟子系统n
5.2.7 无线闭环接收验证子系统n
参考文献n
n
第6章 卫星导航终端天线测试平台技术n
6.1 组成与工作原理n
6.2 转台与位置控制子系统n
6.2.1 极化定位器n
6.2.2 绝缘立柱n
6.2.3 直线自动线性滑行装置n
6.2.4 底部重型转台n
6.2.5 可编程位置控制器n
6.2.6 手持遥控器n
6.3 天线测试微波子系统n
6.3.1 天线射频测试信号设备n
6.3.2 测量参考天线n
6.3.3 天线测试系统软件n
6.3.4 天线测量软件n
6.4 系统标校n
参考文献n
n
第7章 卫星导航终端接口协议测试平台设计n
7.1 系统组成n
7.2 工作原理n
7.3 射频接口测试子系统n
7.3.1 功能与性能指标n
7.3.2 子系统方案n
7.4 信息接口测试子系统n
7.4.1 功能与性能指标n
7.4.2 子系统方案n
7.5 电气接口测试子系统n
7.5.1 功能与性能指标n
7.5.2 子系统方案n
7.6 接口综合检测评估子系统n
7.6.1 功能与性能指标n
7.6.2 子系统方案n
参考文献n
n
第8章 卫星导航终端空中接口测试平台设计n
8.1 对天静态检测平台方案设计n
8.1.1 组成与工作原理n
8.1.2 方案设计n
8.2 对天动态检测平台方案设计n
8.2.1 组成与工作原理n
8.2.2 对天动态检测车辆子系统n
8.2.3 对天动态检测平台基准子系统n
8.2.4 车载GNSS/INS组合导航基准子系统n
8.2.5 车载导航信号采集回放子系统n
参考文献n
n
第9章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控制与性能评估平台设计n
9.1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系统n
9.1.1 组成与工作原理n
9.1.2 数据监控子系统设计n
9.1.3 数据处理子系统设计n
9.1.4 自动检测控制子系统设计n
9.1.5 报表生成子系统设计n
9.1.6 接口管理子系统设计n
9.1.7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n
9.2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控制系统n
9.2.1 误差校准设计n
9.2.2 实时控制设计n
9.2.3 测试流程图形化编辑设计n
9.2.4 测试工位可配置设计n
9.2.5 测试设备可配置设计n
9.2.6 可配置模板设计n
9.2.7 多种测试模式设计n
9.2.8 操作员权限管理及操作日志设计n
9.2.9 测试报表设计n
9.2.1 0试验信息实时采集和存储设计n
9.2.1 1测试数据管理设计n
9.2.1 2试验结果实时评估设计n
n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在我翻阅的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那种停留在表面概念的泛泛之谈,而是对“测试评估”这一核心主题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测试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的讨论。作者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终端特性,提出了多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流程设计和参数设置建议。例如,在评估终端的动态定位精度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和环境因素,来选择最优的测试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方法。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定位精度测试”,背后却蕴含着如此复杂的科学计算和工程考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确定度分析”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在测试过程中,如何识别和量化各种误差源,并最终评估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这种对不确定度的严谨分析,是确保测试结果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关键。读到这里,我不仅对卫星导航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整个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提供的系统性方法论,也为我今后在工作中进行类似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技术前沿”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预见性”的指导。它不仅仅满足于介绍现有的测试技术,更是大胆地探讨了未来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的发展趋势。我看到了关于“下一代导航系统”的测试挑战,比如在低轨卫星导航、量子导航等新兴技术出现时,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新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书中对于“智能化测试”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自动化测试流程,提高测试效率,甚至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终端的潜在故障,从而实现主动式的测试评估。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测试技术的无限可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数字孪生”在测试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它能够构建一个与真实世界高度一致的虚拟测试环境,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测试。读到这里,我不仅对卫星导航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技术创新”在测试评估领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些令人兴奋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标准化与认证”部分,让我看到了卫星导航技术背后庞大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仅是关于单个终端的性能,更是涉及到整个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化组织在卫星导航领域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制定相关的测试评估标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一致性测试”的讨论,它确保了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导航终端都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保证了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使用的导航设备能够相互兼容,背后有着如此严谨的标准化工作。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各种认证流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认证来证明终端的性能和可靠性。这对于那些希望将导航产品推向市场的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到这里,我不仅对卫星导航产业的规范化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合规性”在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而严谨的测试评估则是实现标准化的关键。
评分《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这本书,在我看来,并非是那种“一口吃个胖子”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探索之路,每一步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思考。书中关于“信号质量评估”的章节,就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简单地列出信噪比、载波相位等参数,而是详细阐述了这些参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复杂的算法来量化信号的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来评估终端的定位精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多径效应”的分析,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反射、衍射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测试方法来评估终端在存在多径效应时的表现。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某些城市区域,我们的导航会出现“漂移”现象,原来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物理原理和工程挑战。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用于测试信号质量的仪器设备,从信号发生器到频谱分析仪,以及相关的软件工具,这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实际测试操作的窗口。读到这里,我不仅对卫星导航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测试”这项工作本身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试试看”,而是需要深入的理论知识和精密的工程实践相结合。
评分我带着一种“验收”的态度来阅读这本书,毕竟“测试评估”这几个字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书中关于“测试用例设计”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一些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车载导航、航空导航、军事应用、物联网设备等)来定制化设计测试用例,以及如何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潜在的误操作。作者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比如针对车载导航,会强调在行驶中的动态测试,考虑不同速度、不同转弯半径下的信号接收稳定性;而对于军事应用,则会侧重于信号欺骗、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测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边界条件测试”的讨论,即如何通过模拟接近极限的工作条件来发现潜在的缺陷,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压力测试”思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工具和设备,从高精度的信号模拟器到各种用于采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平台,让我对整个测试评估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对于测试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有所欠缺,书中提供的系统性方法论,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范本。而且,书中对于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和“报告规范”的强调,也让我认识到,一次完整的测试评估,远不止是运行测试,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测试过程和结果以一种严谨、清晰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有策略性的安排,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最核心的技术难题,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比如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国际标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入手。这对于像我这样,虽然对卫星导航有一定兴趣,但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测试评估的哲学”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何需要如此严谨的测试评估体系,以及它在保障国家安全、民生福祉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它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测试方法论,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标准化的测试环境,如何制定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的测试用例,以及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鲁棒性测试”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让终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而是探讨了如何系统性地设计能够暴露终端弱点的测试场景,例如对输入信号进行微小的干扰,观察终端的反应,从而评估其在复杂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稳定性。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某次重大会议期间,对用于安保的导航终端进行大规模高强度测试的经验分享,这让我觉得书中的内容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到的某些测试方法,是否也能应用于我目前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虽然我的领域与卫星导航看似不相关,但其背后的测试评估逻辑和技术思路,却有着普适的借鉴意义。
评分《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反思式”的学习材料。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创新。书中关于“测试局限性与改进方向”的章节,就让我深有启发。作者坦诚地指出了当前测试评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模拟极端环境、评估复杂人机交互场景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开放式创新”的呼吁,它鼓励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打破思维定势,积极探索新的测试方法和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应用需求。这让我看到了,技术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地自我革新和突破。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审视未来的发展。读到这里,我不仅对卫星导航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持续学习”和“勇于探索”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能够以更开放、更前瞻的视角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是我最期待的,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将枯燥的技术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指导。书中详细阐述了卫星导航终端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测试评估来应对这些挑战。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书中深入分析了高精度定位的需求,以及在这种场景下,如何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测试评估,确保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还看到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中,大量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联网导航设备的测试方案,这让我看到了卫星导航技术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的潜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测试技术,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优化测试流程,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终端的性能衰减趋势。这种将传统测试方法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的思路,让我看到了未来卫星导航测试评估的发展方向。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用户体验评估”的章节,它不仅仅关注技术指标,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评估导航系统的易用性、导航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这种以人为本的测试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仅是写给技术专家的,也为我这样对新技术应用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很好的洞察。
评分阅读《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次系统性的“知识升级”。它并没有刻意回避复杂的术语,但又巧妙地将这些术语置于清晰的语境中,让我能够逐步理解。书中关于“性能指标的定义与测量”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一些常用的性能指标,而是详细解释了这些指标的物理含义、测量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评估终端的“冷启动时间”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测试流程,还分析了影响冷启动时间的各种因素,如卫星可见性、初始位置信息等,并给出了如何通过优化算法来缩短冷启动时间的建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功耗评估”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测量终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并分析了功耗对终端续航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软件和硬件设计来降低功耗。这对于那些依赖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读到这里,我不仅对卫星导航终端的性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精细化”的测试评估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满足于“能用”,而是要追求“更好用”、“更高效”。
评分这本《卫星导航终端测试评估技术与应用》的书,我翻了几页,感觉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又不是那种直接把所有东西倾倒出来的粗暴,而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我去探索。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斥着各种参数和公式,读起来会让人昏昏欲睡。然而,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生动的案例分析中,让我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例如,书中对不同类型卫星导航终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衰减的详细阐述,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是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衰减,以及评估这些衰减的量化方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多模兼容性测试”的章节,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在信号融合时的协同与冲突,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测试流程来验证其兼容性,这让我对日益复杂的导航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测试场景的设计也极为考究,考虑到了城市峡谷效应、高纬度地区信号遮挡、甚至军事应用中的电子对抗环境,这些细节的呈现,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实际应用的深刻洞察。总而言之,这本书并没有给我“读了就懂了”的轻松感,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烈的求知欲,想要去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去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测试方法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初入迷宫的探险家,每读一页,就解锁了一个新的路径,但同时又意识到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我去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