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惠電子裝聯操作工應會技術基礎9787121277528王毅著

正版惠電子裝聯操作工應會技術基礎9787121277528王毅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毅著 著
圖書標籤:
  • 裝聯操作工
  • 惠電子
  • 應會技術
  • 技術基礎
  • 電子裝聯
  • 王毅
  • 9787121277528
  • 正版圖書
  • 工業技術
  • 職業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玄岩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77528
商品編碼:2983011432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1-01

具體描述

【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包含(二手舊書、新書)均為正版,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為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二手書籍,8成新左右,不缺頁,不影響閱讀和使用,發貨前會再次檢查。

二手書籍,沒有光盤、學習卡等附帶産品。

二手書籍,或多或少都有筆記和重點勾畫,比較挑剔和習慣用新書的買傢請謹慎購買。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裝聯操作工應會技術基礎

定價:68.00元

作者:王毅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12775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詳細介紹瞭現代電子裝聯工藝過程中,各個工序常見的技術要求及對異常問題的處理方法,包括從PCB到PCBA及*終産品的每一個主要過程,如PCB清潔、印锡、點膠、貼片、迴流、AOI檢測、手工焊、壓接、電批使用、三防塗覆、返修技術、各類設備維護保養等,貫穿整個單闆加工的工藝流程。同時還介紹瞭各個環節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所涉及的案例都是實際生産過程中經常發生的,貼近實際生産,避免瞭生硬的理論知識灌輸,采取圖文並茂的形式便於讀者理解,對從業者的技能提升很有幫助。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毅: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負責中興通訊係統産品直通率提升工作,以及生産現場工藝管製和部件生産環節多個自動化項目推進工作。

文摘


序言



《精密部件裝配技術指南》 第一章:裝配前的準備與基礎知識 本章旨在為裝配操作工提供進行精密部件裝配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必要準備。我們將從理解裝配圖紙和技術文件入手,這是確保裝配準確性和高效性的首要步驟。 1.1 圖紙識讀與理解: 1.1.1 圖紙類型與構成: 詳細介紹機械裝配中常見的圖紙類型,如裝配圖、零件圖、爆炸圖等,以及它們各自的作用和錶達方式。重點講解圖紙中的視圖(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剖視圖、局部放大圖等)及其含義,理解三維空間關係在二維圖紙上的呈現。 1.1.2 圖層與符號解讀: 闡述圖紙中的各種圖層(如輪廓綫、尺寸綫、標注綫、中心綫、虛綫、點畫綫等)的視覺區分和技術意義。深入解析國傢標準(GB)或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幾何形狀、尺寸、公差、錶麵粗糙度、焊接符號、材料標記等各種圖示符號的含義,確保操作工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圖紙傳達的信息。 1.1.3 尺寸標注與公差理解: 詳細講解尺寸標注的規則,包括基準尺寸、纍計尺寸、相對尺寸等。重點闡述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等級(IT等級)、配閤(過盈配閤、間隙配閤、過渡配閤)的含義及影響,以及形位公差(直綫度、平麵度、圓度、平行度、垂直度、角度、對稱度、跳動等)的圖示和檢驗方法。理解公差是保證零件之間相互作用和整體功能實現的關鍵。 1.1.4 技術要求與說明: 學習圖紙上附帶的技術要求、工藝說明、注意事項等文字信息。這部分內容往往包含關鍵的裝配順序、特定的工具要求、潤滑要求、清洗要求、檢驗標準等,是指導實際操作的重要依據。 1.2 量具的使用與維護: 1.2.1 常用量具的種類與原理: 詳細介紹裝配操作中常用的量具,包括: 通用量具: 遊標卡尺、數顯卡尺、韆分尺(外徑韆分尺、內徑韆分尺、深度韆分尺)、量塊、角度尺、水平尺、高度尺等。 專用量具: 根據裝配零件的特性,可能涉及塞規、環規、花鍵規、齒輪量規、孔用量錶、百分錶、韆分錶、測微頭等。 光學測量儀器: 投影儀、顯微鏡(用於微小尺寸或錶麵形貌觀察)。 電子測量儀器: 測力計、扭力扳手、電子天平(用於稱重或力值測量)。 講解每種量具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測量原理及適用範圍。 1.2.2 量具的正確使用方法: 針對每種量具,詳細演示和講解正確的讀數方法、測量姿勢、施力大小(避免過大或過小導緻測量誤差)、測量位置(如確保測量麵與被測麵垂直)。強調“三點法”等測量技巧,以提高測量精度。 1.2.3 量具的校準與維護: 講解量具的定期校準的重要性,如何通過標準量具(如量塊)來校驗量具的準確性。介紹量具的日常維護,包括清潔、防銹、防震、妥善存放,以及發現損壞或不準確時的處理流程(報修或更換)。 1.3 材料與緊固件基礎: 1.3.1 常見材料的識彆與特性: 介紹裝配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材料,如碳鋼、不銹鋼、鋁閤金、銅閤金、工程塑料、橡膠等。簡述其基本力學性能(強度、硬度、韌性)、耐腐蝕性、耐磨性等,以及在裝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要求(如避免劃傷、避免過熱等)。 1.3.2 螺紋連接基礎: 螺紋類型: 介紹常見的螺紋類型,如公製螺紋(M)、英製螺紋(UNC, UNF)、管螺紋(G, NPT)等,及其牙型、規格(公稱直徑、螺距、中徑、內徑)。 螺紋配閤: 理解螺紋的配閤公差,以及不同配閤等級(如6H/6g)對連接緊固性和可靠性的影響。 緊固件識彆: 詳細介紹各種螺栓、螺母、螺釘、墊圈(平墊、彈簧墊、鎖緊墊等)的種類、規格、強度等級(如螺栓的4.8, 8.8, 10.9, 12.9級,螺母的6, 8, 10, 12級),以及它們在裝配中的作用(連接、鎖緊、緩衝等)。 常用連接方式: 講解螺紋連接的基本步驟,包括預緊力、扭矩控製的重要性。 1.3.3 其他連接形式: 簡要介紹軸銷、鍵、花鍵、卡環、鉚釘等非螺紋連接件的種類、用途和基本安裝要求。 1.4 裝配環境與安全操作: 1.4.1 工作場所的要求: 強調良好的照明、通風、清潔度對精密裝配的重要性。講解如何保持工作颱麵的整潔,避免灰塵、油汙等汙染物對精密部件的影響。 1.4.2 安全操作規程: 詳細列舉並講解裝配操作中的常見安全風險,如銳利邊緣、高溫部件、化學品、電氣設備等。強調個人防護裝備(PPE)的使用,如安全眼鏡、防護手套、安全鞋、耳塞等。講解安全操作規程,如工具的正確使用、重物搬運、電氣安全、化學品安全等。 1.4.3 緊急情況處理: 介紹在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如刀具摺斷、零件跌落、輕微劃傷、化學品濺灑等,以及初步的應急處理方法。瞭解緊急聯係人和求助渠道。 第二章:精密部件的裝配技術與工藝 本章將聚焦於實際的精密部件裝配操作,從部件的準備、裝配步驟、裝配方法到質量控製,提供詳細的技術指導。 2.1 部件的檢驗與準備: 2.1.1 來件檢驗: 學習在裝配前對接收到的部件進行外觀檢查和尺寸復核。檢查有無毛刺、劃痕、磕碰、變形、銹蝕等缺陷。按照圖紙要求,使用閤適的量具對關鍵尺寸、形狀、位置公差進行復測,確保部件符閤圖紙精度要求。 2.1.2 清潔與去毛刺: 講解不同材質部件的清潔方法(如溶劑清洗、超聲波清洗、壓縮空氣吹掃等),去除錶麵油汙、灰塵、氧化層等。演示如何使用專用颳刀、銼刀、砂紙、拋光膏等工具對部件上的毛刺、飛邊進行精細去除,避免其影響配閤精度或造成後續故障。 2.1.3 潤滑與防銹: 根據工藝要求,對需要潤滑的配閤麵、活動件等進行恰當的潤滑。介紹不同類型潤滑劑(如潤滑油、潤滑脂、固體潤滑劑)的選擇和塗抹方法,確保潤滑層均勻、適量。對不立即裝配的零件進行有效的防銹處理。 2.2 精密裝配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2.2.1 配閤件的裝配: 過盈配閤的裝配: 詳細講解過盈配閤的幾種裝配方法,包括: 加熱法: 通過加熱外圈(如軸承座)或冷卻內圈(如軸承)來減小配閤間隙。講解加熱溫度的控製(避免材料性能改變)、加熱均勻性、冷卻介質等。 壓入法: 使用壓力機(液壓機、油壓機)進行壓入。講解壓力的選擇、導嚮套的使用、壓入速度的控製、防止傾斜和卡死的技巧。 衝擊法(有限製使用): 在特定情況下,配閤使用適當的錘子和襯套進行輕微的敲擊安裝,但需嚴格控製力度和角度。 間隙配閤與過渡配閤的裝配: 講解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工具(如專用壓裝器、推拉杆)進行平穩、均勻的裝配,避免部件受力不均或發生傾斜。 2.2.2 軸承的裝配: 詳細講解各種類型軸承(深溝球軸承、調心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滾針軸承等)的裝配工藝,包括軸承與軸、與座孔的配閤選擇,軸承的安裝順序,以及如何使用專用工具(如感應加熱器、壓力機)進行無損安裝。強調軸承的清潔和潤滑。 2.2.3 齒輪與傳動件的裝配: 講解齒輪與軸的連接(鍵連接、花鍵連接、壓配連接),確保齒輪的徑嚮和軸嚮位置準確。講解傳動鏈的對中和張緊調整,如皮帶的張緊度、鏈條的鬆緊度等。 2.2.4 密封件的裝配: 講解各種密封件(油封、O型圈、墊片、填料等)的安裝方法。強調避免颳傷密封唇、正確方嚮的安裝,以及必要的潤滑。 2.2.5 螺紋連接的裝配: 預緊力的施加: 講解螺紋連接的預緊力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其對連接強度的重要性。 扭矩控製: 重點講解使用扭力扳手(手動、電動、氣動)進行螺紋緊固,並介紹扭矩的設定、測量、檢查方法。講解不同螺栓強度等級、螺紋規格、連接形式所對應的推薦扭矩值。 防鬆裝置的應用: 介紹各種防鬆措施,如使用彈簧墊圈、鎖緊螺母、開口銷、專用螺栓等,並講解其正確的使用方法。 2.3 特殊裝配工藝與設備: 2.3.1 焊接與釺焊: (若涉及)簡要介紹焊前準備、焊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防止變形、保護氣氛),以及焊後檢驗。 2.3.2 粘接與密封: 介紹不同類型粘接劑(如厭氧膠、瞬乾膠、環氧樹脂膠)的選擇、錶麵處理、施膠方法、固化條件等。講解密封劑的種類、使用方法和固化要求。 2.3.3 壓鉚與鉚接: 介紹冷擠壓、熱鉚等工藝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點。 2.3.4 專用裝配設備的使用: 介紹壓力機、感應加熱器、自動化裝配綫、機器人輔助裝配等專用設備的基本操作和維護要求。 2.4 裝配過程中的質量控製與檢驗: 2.4.1 自檢與互檢: 強調操作工在裝配過程中進行自我檢查的重要性,包括尺寸、配閤、間隙、運轉平穩性等。鼓勵操作工之間相互檢查,共同提高裝配質量。 2.4.2 過程檢驗: 講解在裝配過程中進行的中間檢驗,如關鍵尺寸的測量、配閤力的檢測、角度的校準等。 2.4.3 整機(部件)的功能性試驗: 介紹裝配完成後進行的整機或部件的功能性試驗,如空載運行、負載試驗、密封性試驗、噪音測試、振動測試等。根據試驗結果判斷裝配是否閤格。 2.4.4 缺陷記錄與返工/返修: 學習如何準確記錄在裝配過程中發現的缺陷,分析缺陷原因。理解返工(重新裝配)與返修(修復缺陷)的程序和要求,以及如何進行返工/返修後的復驗。 第三章:裝配中的問題分析與故障排除 本章旨在幫助裝配操作工提升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的能力,培養獨立分析和排除故障的意識。 3.1 常見裝配問題的識彆與分析: 3.1.1 配閤問題: 過緊: 部件難以裝配或無法裝配。分析原因可能包括:公差超差、測量錯誤、清潔不到位、變形、加熱/冷卻溫度不當、壓入力度過大。 過鬆: 部件裝配後存在過大間隙,影響功能或穩定性。分析原因可能包括:公差超差、配閤選擇錯誤、測量錯誤、磨損。 3.1.2 異響與振動: 裝配後部件運轉時産生不正常的噪音或振動。分析原因可能包括:軸承損壞或安裝不當、齒輪嚙閤不良、鬆動件、不對中、潤滑不良。 3.1.3 泄漏: 密封件失效導緻流體(油、水、氣)泄漏。分析原因可能包括:密封件損壞、安裝方嚮錯誤、配閤麵粗糙度不夠、壓力過高、密封件老化。 3.1.4 運動不暢或卡滯: 部件無法順暢轉動或移動。分析原因可能包括:乾涉、異物、潤滑不足、變形、預緊力不當。 3.1.5 螺紋連接失效: 螺紋鬆動、滑扣、斷裂。分析原因可能包括:預緊力不足、使用非標緊固件、螺紋損壞、過載、振動。 3.2 故障排除的係統方法: 3.2.1 信息收集: 詳細詢問或觀察故障現象,記錄相關信息,如故障發生的時間、條件、頻率、具體錶現等。 3.2.2 初步判斷: 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結閤裝配知識,對故障的可能原因進行初步判斷,縮小排查範圍。 3.2.3 分解與檢查: 必要時,按照正確的程序對相關部件進行分解,並逐一檢查可能存在問題的部件。 3.2.4 驗證與測試: 對懷疑的故障點進行驗證,如測量尺寸、檢查配閤、施加適當的力或扭矩進行測試。 3.2.5 修復與調整: 根據診斷結果,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如更換損壞部件、調整配閤、重新潤滑、緊固鬆動件等。 3.2.6 復驗: 修復後,對故障點進行復驗,確保問題已解決,並進行功能性測試。 3.3 案例分析: 通過列舉實際裝配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問題,深入分析其産生的原因,並提供詳細的排除步驟和解決方案。例如: 軸承內圈壓裝過緊導緻早期損壞的分析與預防。 齒輪裝配後嚙閤間隙過大的原因查找與調整。 油封安裝不當導緻泄漏的分析與正確安裝指導。 螺栓連接鬆動的原因分析及有效的防鬆措施選擇。 3.4 持續改進與知識積纍: 鼓勵操作工記錄在裝配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解決方法,形成個人或團隊的經驗庫。 強調持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關注工藝改進和質量提升。 培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對每一個裝配環節都力求做到最好。 本書旨在為精密部件裝配操作工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技術指導,涵蓋瞭裝配前的基礎知識、實際操作中的關鍵技術、以及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思路。通過學習和實踐本書內容,操作工將能更準確、高效、可靠地完成精密部件的裝配任務,為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率的提升做齣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對某些新型電子元器件的識彆和焊接總感覺力不從心,尤其是一些微型貼片元件,稍微不留神就可能造成虛焊或者短路,不僅影響産品質量,還浪費瞭不少時間和材料。這本書的光盤目錄裏麵,專門提到瞭“SMT貼片焊接技術詳解”,我當時就眼前一亮。我一直很想深入瞭解一下SMT的各種工藝參數設置,比如迴流焊的溫度麯綫如何優化,锡膏的粘度控製,以及不同類型焊料的選擇和使用。這本書的介紹,從原理到實踐,估計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啓發。我希望它能夠詳細講解不同類型貼片元件的焊接方法,包括單邊引腳、雙邊引腳、BGA等,並且能提供一些常見的焊接缺陷及其排除方法。我還特彆關心書中關於靜電防護(ESD)的章節,因為在電子裝配過程中,靜電對敏感元件的損害是隱形的,而且一旦發生,後果往往很嚴重。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靜電防護措施和正確的操作規程,讓我能夠從源頭上杜絕靜電帶來的風險。這本書的書名裏麵提到瞭“操作工應會技術基礎”,這讓我覺得它非常貼閤實際工作需求,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際操作上。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電子技術方麵的書籍,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粗糙,都不能真正解決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本書的作者是王毅,這個名字我不太熟悉,但從書名和齣版社來看,應該是一本比較正規的技術教材。我特彆看重的是這本書在“裝聯”這個環節的詳細描述。裝聯不僅僅是簡單的焊接,還包括瞭元件的布局、連接器的插接、綫纜的固定、結構的安裝等一係列操作。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不同類型電子産品的裝聯工藝,比如PCB的安裝、元器件的固定方式(螺絲、卡扣、粘接劑等),以及綫束的處理和布綫技巧。還有就是,在裝聯過程中,如何正確使用各種工具,比如螺絲刀、鉗子、紮帶槍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具,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對産品造成損壞。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裝聯過程中的質量控製要點,比如外觀檢查、連接可靠性測試等,那就更完美瞭。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電子産品的整體組裝過程有一個更清晰、更係統地認識,從而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産品閤格率。

評分

我注意到這本書的作者是王毅,雖然我對這位作者不太熟悉,但我相信一個好的作者一定能夠將復雜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圖文並茂,用大量的插圖和示意圖來解釋復雜的概念和操作步驟。畢竟,我們是“操作工”,很多時候,一張圖比長篇大論更能幫助我們理解。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人體工程學的知識,比如如何正確地握持工具,如何調整工作颱的高度和角度,以減少長時間工作對身體造成的疲勞和損傷。作為一名操作工,身體健康是完成工作的基礎,所以這方麵的內容非常有必要。我還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關於團隊協作的理念。在電子裝聯生産綫上,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隻有大傢齊心協力,纔能保證生産的順利進行。如果書中能有一些關於溝通技巧、協作方法、以及團隊精神的討論,那就更好瞭。

評分

電子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和材料層齣不窮,作為一名操作工,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這本書的書號是9787121277528,這個信息讓我可以很容易地在網上搜索到它,也方便我瞭解這本書的詳細信息和讀者的反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涵蓋一些比較前沿的電子裝聯技術,比如柔性綫路闆(FPC)的裝配、高密度互連(HDI)闆的焊接,以及一些新興的封裝技術,比如倒裝芯片(Flip-chip)的工藝。當然,我也知道這本書是“技術基礎”,所以可能不會涉及過於深奧的理論,但至少應該能夠為我們這些一綫操作人員提供一些入門級的指導和瞭解。我還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不同國傢和地區在電子裝聯方麵的行業標準和規範,這對於我們拓展視野,瞭解國際先進經驗非常有幫助。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綠色電子製造和環保要求的介紹,那就更好瞭,畢竟現在社會對環保越來越重視,我們也需要在這方麵有所瞭解和實踐。

評分

書名中的“電子裝聯”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從元器件的處理到整機的組裝,再到最終的測試和包裝,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細的操作和嚴格的控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講解電子裝聯的整個流程,並對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點進行深入剖析。例如,在元器件的選型方麵,希望能夠介紹不同類型元器件的特性、功耗、以及可靠性,並提供一些選型建議。在焊接方麵,希望能夠詳細講解各種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焊接、波峰焊、迴流焊等,並對焊接參數進行詳細說明,比如焊料的成分、焊接溫度、焊接時間等。我還非常關心書中關於“質量控製”的內容。電子産品的質量直接關係到用戶的體驗和企業的聲譽,所以,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質量檢測方法,比如目視檢查、X-ray檢測、ICT測試、FCT測試等,並對檢測標準進行詳細說明。

評分

讀瞭這本書的書名,我聯想到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過的一些問題,比如有時候會發現同一個型號的電子元件,在不同的生産廠傢,其規格參數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彆,這在裝配時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電子元器件的特性,以及它們之間的兼容性問題。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元器件,比如電容器、電阻、電感、集成電路等,希望能夠有詳細的參數說明和選型指南。我還關心書中關於“裝聯”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疑難雜癥”的解決方案。比如,在進行PCB闆的組裝時,如果遇到元件引腳氧化、基闆變形、焊盤脫落等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如果是在綫測試(ICT)或者功能測試(FCT)過程中齣現不閤格品,操作工應該如何進行初步的故障診斷和返修?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故障排除技巧和維修指導,讓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內解決問題,減少産品延誤。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正版惠電子裝聯操作工應會技術基礎”中的“正版”二字,讓我覺得作者和齣版社都非常注重知識産權,也給瞭我一種信任感,相信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嚴格審查和校對的。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名電子裝聯操作工,除瞭掌握基本的焊接和裝配技能,還需要具備哪些方麵的“應會”技術?我猜想,這應該包括對電子産品工作原理的基本理解,至少要知道每個元器件在電路中的作用,這樣在齣現問題的時候,纔能更準確地判斷故障原因。此外,我還認為,安全操作規程是必不可少的。電子産品在生産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高電壓、高溫、化學試劑等危險因素,操作工必須清楚瞭解如何安全地進行操作,如何避免意外發生。這本書如果能在安全生産方麵給予足夠的重視,提供詳細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應急處理預案,那就非常有價值瞭。我還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關於材料特性的基礎知識,比如不同種類金屬的導電性、絕緣性,以及塑料、陶瓷等材料的耐溫性、機械強度等,這對於我們選擇閤適的材料和進行正確的裝配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裏提到瞭“裝聯”,這個詞我覺得非常關鍵。在電子産品的製造過程中,從元器件的焊接、電路闆的組裝,到整機的調試和包裝,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裝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的裝聯方式,比如通孔元件的插件(THT)技術,SMT貼片元件的貼裝技術,以及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裝方法,例如連接器、開關、指示燈等。對於每一個環節,我都希望能夠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工具要求、以及質量檢驗的標準。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返修”的章節。在實際生産中,難免會齣現一些不良品,如何有效地進行返修,保證返修後的産品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返修技巧、返修設備的使用,以及返修後産品檢驗的標準。這本書的名字雖然是“基礎”,但我希望它能夠包含一些進階的知識,讓我們能夠從基礎操作工,嚮更專業的技能人員發展。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專業勁兒,簡潔明瞭,沒有花裏鬍哨的圖案,這讓我第一時間就覺得它是一本內容紮實的工具書。書的裝訂也很牢固,每一頁都能平鋪得很開,翻閱起來非常順手,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纍。我翻看瞭目錄,感覺內容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從基礎的電子元器件識彆,到復雜的裝配工藝流程,再到最後的質量檢測環節,幾乎涵蓋瞭一個電子裝聯操作工需要掌握的全部關鍵技術點。特彆是看到裏麵講解瞭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讓我覺得非常實用,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作者似乎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很多章節都配有詳細的圖解和案例分析,這對於我這種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相信,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更加自信地應對實際工作中的各種挑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為一名更優秀的電子裝聯操作工。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非常好,字跡清晰,圖片色彩鮮艷,看起來就很舒服,而且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容易泛黃的廉價紙。總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留下瞭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社是“9787121277528”,這個信息錶明它是一本正規齣版的圖書,讓我對內容的可靠性有瞭信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涵蓋當前電子裝聯領域的一些主流技術和工藝。比如,對於PCB闆的組裝,希望能夠詳細講解SMT貼片元件的焊接工藝,包括錶麵處理、锡膏印刷、貼裝、迴流焊等各個環節。對於通孔元件的插件,希望能夠介紹自動化插件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我還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關於電子産品的可靠性設計和製造方麵的知識。比如,如何通過閤理的元器件布局、走綫設計、以及封裝選擇來提高産品的可靠性。在裝配過程中,如何通過嚴格的工藝控製和質量檢驗來保證産品的可靠性。這本書的“基礎”二字,讓我期待它能為我們這些一綫操作人員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讓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