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文件管理--電子文件與證據保留
定價:32.00元
作者:劉傢真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482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圍繞電子文件生命周期,緊密聯係理論與實踐,論述瞭辦公自動化係統及其他網絡環境中的電子文件管理,並重點論述需要長期保存的電子文件的管理策略與技術解決方案。深入淺齣地論述瞭電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特彆是如何創建閤格的業務管理係統與文件管理係統,如何保留重要數據並長期保證其價值完整,以及文件管理的工具開發等。本書特彆注意吸收外成熟的理論與專業經驗,使其可能用於指導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的實踐,例如電子文件管理係統的功能需求、元數據的創建與質量管理等。本書還引用瞭大量標準、法規與實例。
本書配有“電子文件管理實例剖析”多媒體光盤,特彆適於電子管理的係統開發。本書適閤高等院校用於教學工作,也適閤IT公司用於係統設計參考以及文件管理人員用作方法指導。
目錄
作者介紹
劉傢真,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國傢精品課程“電子文件管理”的負責人。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3項,與企業及閤作項目8項。主編學術著作13部,其中與電子文件與電子政務相關的有:《中外電子政務研究案例》(高等教育齣版社,2008
文摘
序言
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對於“證據鏈”的闡釋。過去,我們可能隻知道保存好文件本身,但對於如何形成一條完整、連續、可追溯的證據鏈,卻知之甚少。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示瞭證據鏈的重要性,以及在法律實踐中,一條完整的證據鏈是如何為己方爭取到有利判決的。這本書提供瞭一些構建證據鏈的實用技巧,比如利用時間戳、數字簽名、日誌審計等技術手段,以及規範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記錄。這些內容對於我們日常的工作非常有指導意義,也讓我意識到,電子文件管理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係統工程。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專業、全麵且實用。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電子文件管理的教科書,更是一本指導實踐的操作手冊。作者將復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巧有機地結閤在一起,讓讀者能夠深刻理解電子文件管理和證據保留的重要性,並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信,這本書將對任何一個緻力於提升電子文件管理水平、防範法律風險的個人或組織,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所提供的知識和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
評分拿到這本書,其實是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所在的單位正在推行一係列的數字化轉型,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電子文件的管理和歸檔。在此之前,我們單位對電子文件的處理方式還停留在比較粗放的階段,很多重要的電子數據缺乏規範的保存和檢索機製,更不用說應對可能齣現的法律訴訟方麵的證據保留瞭。市麵上關於電子文件管理的書籍其實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側重技術層麵,或者過於理論化,讀起來總覺得與實際工作脫節。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既能講清楚理論基礎,又能提供切實可行操作指南的書籍。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電子文件與證據保留”這幾個字,我眼前一亮,覺得這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一本。
評分關於電子文件的證據保留,本書還觸及到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閤法性”。很多時候,我們為瞭方便,可能會采用一些不規範的電子簽名方式,或者通過非正式的渠道獲取電子證據。作者提醒我們,在收集和使用電子證據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其閤法性。比如,對於電子簽名的要求,數據的收集方式,以及隱私保護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本書提供的法律閤規性方麵的指引,對於我們規避法律風險非常有幫助。
評分這本書在概念的界定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停留在“什麼是電子文件”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電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從産生、使用、歸檔到最終銷毀的每一個環節。這對於我們理解電子文件管理的整體框架非常有幫助。特彆是關於“證據保留”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空泛地講道理,而是從證據的“真實性”、“完整性”、“關聯性”等角度進行瞭細緻的剖析,並提齣瞭一係列具體的保障措施。例如,對於文件的來源、形成過程、存儲介質、訪問記錄等都提齣瞭詳細的要求,這讓我對如何有效地收集、固定和保存電子證據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書中關於電子文件歸檔的論述。很多單位在電子文件管理方麵都存在“重使用,輕歸檔”的現象。文件用完瞭就隨意堆放在電腦裏,或者按照自己的習慣命名,導緻文件雜亂無章,難以查找。而當需要進行曆史查詢或者審計時,往往是一團亂麻。這本書則強調瞭建立科學的歸檔體係的重要性,包括統一的分類標準、命名規範、存儲介質選擇,以及長期保存策略。這些內容對於提升我們單位的檔案管理水平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有序、高效的電子文件存儲係統。
評分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而又實用的氣息。作者在開篇就強調瞭電子文件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易逝性”和“易篡改性”所帶來的風險。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把文件保存在電腦裏就萬無一失瞭,殊不知一次病毒攻擊、一次硬件故障,或者一次不經意的誤刪除,都可能導緻重要的信息付之東流。而關於證據保留的部分,更是觸及到瞭法律和閤規的敏感神經。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中,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無論是涉及知識産權糾紛,還是勞動爭議,或者是閤同履行中的爭議,電子證據的有效性往往是判斷是非的關鍵。
評分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電子文件管理,特彆是如何確保其在法律層麵的有效性,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該這麼做”,以及“怎麼做纔能做得更好”。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從而能夠更自信、更從容地應對各種復雜的電子文件管理和證據保留的挑戰。對於任何一個在信息化浪潮中前行的組織,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參考。
評分作者對於電子文件管理中可能齣現的各種風險的預警也非常及時和到位。除瞭技術層麵的風險,比如病毒、黑客攻擊、硬件故障等,書中還提到瞭人為因素,比如員工的誤操作、惡意刪除、信息泄露等。對於這些風險,作者都提齣瞭相應的防範措施。比如,建立完善的備份和恢復機製,實施嚴格的權限管理,以及加強員工的培訓和安全意識教育。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電子文件管理是一個全方位的體係,需要從技術、製度、人員等多個維度進行綜閤考慮。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聯想到自己單位的具體工作場景。比如,在處理閤同審批時,涉及到的電子閤同、簽字記錄、溝通郵件等,如何纔能確保它們在未來能夠作為有效的證據?在進行項目開發時,産生的源代碼、設計文檔、測試報告等,如何纔能安全地保存並證明其原創性?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好的思路,例如建立統一的電子文件存儲庫,設定嚴格的訪問權限,以及對關鍵文件的操作進行日誌記錄。這些建議都很具操作性,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將其融入到我們單位的實際流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