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
定价:32.00元
作者:刘家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48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其他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文件管理,并重点论述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的管理策略与技术解决方案。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如何创建合格的业务管理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如何保留重要数据并长期保证其价值完整,以及文件管理的工具开发等。本书特别注意吸收外成熟的理论与专业经验,使其可能用于指导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实践,例如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元数据的创建与质量管理等。本书还引用了大量标准、法规与实例。
本书配有“电子文件管理实例剖析”多媒体光盘,特别适于电子管理的系统开发。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用于教学工作,也适合IT公司用于系统设计参考以及文件管理人员用作方法指导。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家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精品课程“电子文件管理”的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与企业及合作项目8项。主编学术著作13部,其中与电子文件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有:《中外电子政务研究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文摘
序言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联想到自己单位的具体工作场景。比如,在处理合同审批时,涉及到的电子合同、签字记录、沟通邮件等,如何才能确保它们在未来能够作为有效的证据?在进行项目开发时,产生的源代码、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如何才能安全地保存并证明其原创性?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思路,例如建立统一的电子文件存储库,设定严格的访问权限,以及对关键文件的操作进行日志记录。这些建议都很具操作性,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我们单位的实际流程中。
评分这本书在概念的界定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停留在“什么是电子文件”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产生、使用、归档到最终销毁的每一个环节。这对于我们理解电子文件管理的整体框架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关于“证据保留”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讲道理,而是从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关联性”等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保障措施。例如,对于文件的来源、形成过程、存储介质、访问记录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让我对如何有效地收集、固定和保存电子证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实用的气息。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电子文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易逝性”和“易篡改性”所带来的风险。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把文件保存在电脑里就万无一失了,殊不知一次病毒攻击、一次硬件故障,或者一次不经意的误删除,都可能导致重要的信息付之东流。而关于证据保留的部分,更是触及到了法律和合规的敏感神经。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无论是涉及知识产权纠纷,还是劳动争议,或者是合同履行中的争议,电子证据的有效性往往是判断是非的关键。
评分关于电子文件的证据保留,本书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合法性”。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方便,可能会采用一些不规范的电子签名方式,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获取电子证据。作者提醒我们,在收集和使用电子证据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其合法性。比如,对于电子签名的要求,数据的收集方式,以及隐私保护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本书提供的法律合规性方面的指引,对于我们规避法律风险非常有帮助。
评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书中关于电子文件归档的论述。很多单位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都存在“重使用,轻归档”的现象。文件用完了就随意堆放在电脑里,或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命名,导致文件杂乱无章,难以查找。而当需要进行历史查询或者审计时,往往是一团乱麻。这本书则强调了建立科学的归档体系的重要性,包括统一的分类标准、命名规范、存储介质选择,以及长期保存策略。这些内容对于提升我们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有序、高效的电子文件存储系统。
评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电子文件管理,特别是如何确保其在法律层面的有效性,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该这么做”,以及“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电子文件管理和证据保留的挑战。对于任何一个在信息化浪潮中前行的组织,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证据链”的阐释。过去,我们可能只知道保存好文件本身,但对于如何形成一条完整、连续、可追溯的证据链,却知之甚少。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证据链的重要性,以及在法律实践中,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是如何为己方争取到有利判决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构建证据链的实用技巧,比如利用时间戳、数字签名、日志审计等技术手段,以及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记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也让我意识到,电子文件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评分拿到这本书,其实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所在的单位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数字化转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归档。在此之前,我们单位对电子文件的处理方式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阶段,很多重要的电子数据缺乏规范的保存和检索机制,更不用说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诉讼方面的证据保留了。市面上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书籍其实不少,但很多都过于侧重技术层面,或者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总觉得与实际工作脱节。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既能讲清楚理论基础,又能提供切实可行操作指南的书籍。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几个字,我眼前一亮,觉得这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专业、全面且实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教科书,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操作手册。作者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深刻理解电子文件管理和证据保留的重要性,并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信,这本书将对任何一个致力于提升电子文件管理水平、防范法律风险的个人或组织,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所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评分作者对于电子文件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预警也非常及时和到位。除了技术层面的风险,比如病毒、黑客攻击、硬件故障等,书中还提到了人为因素,比如员工的误操作、恶意删除、信息泄露等。对于这些风险,作者都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以及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电子文件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体系,需要从技术、制度、人员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