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 陈旭

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 陈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旭 著
图书标签:
  • 朱鹮
  • 生态保护
  • 野生动物
  • 鸟类
  • 生物多样性
  • 环境科学
  • 科普读物
  • 动物行为
  • 自然保护
  • 陈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上海锦绣文章)
ISBN:9787545217964
商品编码:298437763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

定价:29.80元

作者:陈旭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452179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生物配方,一旦消失将不可逆转。一种曾经仅剩7只的鸟儿,险些在地球上消失,而今重又枝繁叶茂。读完此书,请大声说出这种鸟的名字!

内容提要


在我国的陕西洋县,生活着一种美丽的鸟儿——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它也是日本的“神鸟”。上世纪,*一度在日本灭绝,在陕西洋县,仅存的7只*承载了这一族群后的希望,经过中日两国环保人员和科学家以及民众的相救与保护,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到现在的1200余只,*逐渐脱离了濒危的境地,这时期的保护工作,也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目录


章 “日本的日本”
第二章 寻找朱鹮
第三章 姚家沟?金家河
第四章 朱鹮的生命史
第五章 夜宿地?营巢地
第六章 人工繁育
第七章 天人合一
第八章 “东方宝石”重放光芒

作者介绍


陈旭——参加中国部生态记录片《森林之歌》摄制组,担任其中第四集《云横秦岭》的撰稿人和科学顾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陕西外宣片担任《长安城颂》撰稿人。著有《秦岭家园》(为WWF来华工作30周年纪念礼品书)、《中国大秦岭》《海南百岁老人影像志》等书。2011年,担任《生命长青,熊猫家园》专题片撰稿人,该片获国家林业局嘉奖。

文摘


序言



绿色生态物种系列:苔原之歌 图书简介 系列总览: 《绿色生态物种系列》致力于深入探索地球上那些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迁中面临严峻挑战的珍稀动植物。本系列以科学严谨性为基石,结合生动的实地观察与人文关怀,旨在唤醒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倡导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继探究雨林精灵、深海奇观之后,本册将目光投向地球上最为严酷、也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北极苔原,聚焦于在那里挣扎求存的标志性物种。 --- 分册主题:《苔原之歌:驯鹿的迁徙与永冻土的消融》 作者: 艾丽斯·冯·施密特(著名生态地理学家,北极研究学会资深会员) 出版社: 苍穹自然人文出版社 预计页数: 420页(含大量高清实地摄影及生态图谱) ISBN: 978-7-5689-1023-4 一、 冰封之地的生命史诗 《苔原之歌》并非一本枯燥的物种名录,而是一部描绘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宏大而精微的生命史诗。苔原,这片被冰雪覆盖、生长季节短暂的广袤冻土,以其极端的环境条件,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生物群落。本书的开篇,带领读者穿越北纬六十度以北的界限,从西伯利亚的针叶林边缘,到北美大陆的低矮灌木带,直面这片“没有树木的大地”。 重点内容揭示: 1. 驯鹿(Caribou/Reindeer)的迁徙奥秘与群体结构 本书的核心叙事围绕着驯鹿的史诗性迁徙展开。我们将跟随野生驯鹿(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穿越数千公里的年度往返旅程。艾丽斯·冯·施密特教授在过去十五年间,通过卫星项圈追踪和地毯式野外调查,首次系统性地记录了不同亚群的迁徙路径变异。 导航之谜: 探究驯鹿如何利用地磁场、太阳位置以及植被气味来指导它们的长途跋涉,尤其是在永夜或极昼环境下的导航机制。 母系社会的韧性: 详细解析驯鹿群体的复杂社会结构,特别是母鹿在选择产犊地和抵御捕食者中的领导作用。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幼鹿出生后头几周的脆弱生存状况的纪实文字,生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食物与挑战: 深入分析驯鹿的冬季食谱——地衣(Reindeer Moss)的营养价值与季节性可得性。特别关注苔原上标志性的捕食者:北极狼(Arctic Wolf)与棕熊(Grizzly Bear)如何协调捕食压力,维持生态平衡。 2. 永冻土的呼吸:冻土层下的生物圈 苔原生态的基石是永冻土(Permafrost)。本书突破性地探讨了深埋地下的“秘密生命”。 微生物的冰封世界: 介绍在零度以下仍能保持活性的古老细菌和真菌,它们如何分解有机物,并在短暂的夏季释放营养。 植物的适应策略: 详述北极柳(Arctic Willow)、矮桦(Dwarf Birch)以及各种苔藓和地衣如何以匍匐的姿态,最大化吸收有限的热量和阳光,并抵御强风。书中包含一组精美的植物微观结构图,揭示它们叶片和根系的特化功能。 3. 气候变暖的“加速器”效应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转向全球气候变暖对苔原生态的致命冲击,这已成为当前保护行动刻不容缓的主题。 “灌木化”的入侵: 记录了由于气温升高,原本低矮的植被正在向灌木和森林过渡的现象。这种“灌木化”(Shrubification)如何改变地表反照率(Albedo),进而加速冰雪融化,形成恶性循环。 “雨对雪”事件(Rain-on-Snow Events): 详细分析近年来北极地区频繁发生的“雨对雪”现象。雨水在上层积雪上结冰,形成坚硬的冰壳,这使地下的苔原地衣被完全封锁,直接导致数以万计的驯鹿因饥饿而死亡。书中配有具体的灾难案例分析和受灾群体的生存记录。 人类活动的边界: 探讨油气开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业对脆弱苔原栖息地的直接破碎化影响。重点关注特定原住民社区(如萨米人、因纽特人)在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工业压力下的艰难抉择。 二、 独特的叙事手法与学术价值 《苔原之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信息量,更在于其叙事结构。作者采用了“宏大叙事与微观聚焦”相结合的方式: 1. “时间轴”记录: 每章都以一个季节为单位,带领读者体验苔原在极昼、极夜中发生的变化,使抽象的气候数据具象化。 2. 专家访谈录: 穿插了多位当地科学家、环保活动家以及原住民长老的口述历史和一手见解,确保了内容的客观性与人情味。 3. 保护行动指南: 结尾部分提供了一份详尽的“苔原保护倡议”,不仅面向政策制定者,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参与方式,强调了从个人消费习惯到国际政策游说的多层次干预必要性。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环境科学、地理学、动物行为学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对极地探险、气候变化、野生动物保护感兴趣的公众读者;以及寻求深度自然文学作品的爱好者。它不仅是对一个特定物种的记录,更是对地球气候系统临界点的一次深刻反思。 --- 《苔原之歌》:倾听冰雪消融前的最后呼唤。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那种淡淡的绿色和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虽然我还没阅读,但光从封面,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我猜测《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简单的科普读物的层面,它很可能会深入到朱鹮这个物种的历史变迁,从它曾经的繁盛,到逐渐衰落,再到被发现、被关注、被拯救的整个过程。我期待作者能够用充满诗意和文学性的语言,描绘出朱鹮的优美姿态,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那种微妙而又深刻的联系。也许书中会包含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朱鹮曾经的生存状态,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这个物种的态度和认知。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让我们为朱鹮的命运感到担忧,也为它们的重现而感到欣慰。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让美丽的物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评分

在我看来,《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这个书名就充满了故事感和使命感。我猜想,作者陈旭所要讲述的,绝不仅仅是关于一种鸟的科学知识,而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坚持、关于希望的史诗。我想象着,书中或许会从朱鹮最古老的传说讲起,穿梭于历史的长河,展现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盛与衰落。然后,笔锋一转,进入到现代,讲述那些发现它濒危的惊心动魄,以及科学家们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一点点地解开朱鹮生存的奥秘。我期待能够读到关于保护区建设的艰辛,关于人工繁育的挑战,以及那些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普通人的故事。这本书会不会让我们看到,在看似遥远的科研工作中,其实蕴含着多么深厚的情感和多么伟大的责任感?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生态保护理念呈现给读者,让我们明白,保护朱鹮,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物种,更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期待它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守护之情。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光听名字,我就能联想到许多关于大自然、关于濒危物种、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这本书,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陈旭会如何描绘朱鹮这美丽的生灵。我脑海中勾勒出朱鹮那优雅的身姿,它们洁白的羽毛,那标志性的红色脸颊,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在中国的湿地上翩翩起舞的画面。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物种的濒危是触目惊心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文明的警示。这本书是否会带我们走进那些曾经朱鹮数量锐减、甚至一度濒临灭绝的绝望时刻?又或者,它更侧重于讲述那些为拯救朱鹮而付出的不懈努力,那些科研人员、保护者们,他们是怎样与时间和命运抗争,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地将这个美丽的物种从灭绝的边缘拉回?我猜测,书中一定充满了动人的细节,关于朱鹮的生活习性,它们独特的繁殖方式,它们对栖息环境的依赖,以及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它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科学知识融入故事之中,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习,在感动中思考。

评分

我一直对自然界的奇迹和人类为保护这些奇迹所做的努力感到着迷。当我在书店的推荐区看到了《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想象着,这本书的作者陈旭,一定是一位对自然充满敬畏,并且有着深厚人文关怀的写作者。我推测,这本书的主体内容,将围绕着朱鹮这一珍稀鸟类展开,从它的生物学特性、生存习性,到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文化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详细地叙述人类如何从“发现”朱鹮濒危到“拯救”它的整个曲折而又充满希望的过程。这其中一定离不开无数科学家、动物保护工作者以及民间环保人士的默默奉献,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他们的智慧和毅力,为朱鹮争取到了生存的权利。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读到那些感人的故事,看到那些在荒野中默默耕耘的身影,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光芒。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借由朱鹮这个个体,引发我们对更广泛的生态保护问题的思考,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物种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命网络。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绿色生态物种系列:拯救朱鹮》这本书时,第一反应是它的选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这个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关注濒危物种的保护,无疑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朱鹮,这个在中国曾经一度鲜为人知的物种,却因为它的独特美丽和濒临灭绝的命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符号。我好奇作者陈旭是如何切入这个主题的,他会选择以一种宏大的视角来展现整个生态保护的历程,还是会聚焦于某个具体的保护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来串联起朱鹮的“复兴”之路?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将我们带到朱鹮曾经的家园,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也见证那里的生态变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述朱鹮的故事,更能借此引申出对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讨论。也许书中会穿插一些关于其他濒危物种的简要介绍,或者讲述一些国际上的生态保护经验,让我们对“绿色生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我期待书中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能够启发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