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建筑钢笔手绘技法与案例 | 作者 | 李国光,种道玉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379114 | 出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前 言 第 一 章 建筑钢笔手绘概述 1.1 建筑钢笔表现的概念与特点 2 1.1.1 建筑钢笔表现的概念 2 1.1.2 建筑钢笔表现的特点 3 1.2 建筑钢笔表现的工具与线条表达 4 1.2.1 绘画工具的选择 4 1.2.2 线条的表现方法 6 1.3 表现手法分类 10 1.3.1 线描式表现 10 1.3.2 素描式表现 17 1.3.3 快速式表现 23 1.3.4 细致式表现 28 1.3.5 个性化表现 33 1.3.6 学习大师的作品与风格 41 1.4 学习训练心态 50 第二章 建筑钢笔手绘技法 2.1 透视基础 52 2.1.1 一点透视 53 2.1.2 两点透视 59 2.1.3 三点透视 65 2.2 构图与画面布置 69 2.2.1 构图原理 70 2.2.2 画面布置 71 2.2.3 视觉中心 76 2.2.4 画面元素的提炼取舍 79 2.3 画面的处理技巧 81 2.3.1 形体与比例 81 2.3.2 统一与变化 83 2.3.3 画面的层次变化 85 2.3.4 阴影与调子 88 2.3.5 对比手法 91 2.3.6 均衡与稳定 94 2.3.7 重复韵律与节奏 97 2.3.8 性格与风格 98 第三章 建筑钢笔手绘训练 3.1 画面配景的分解训练 102 3.1.1 植物表现 102 3.1.2 人物表现 106 3.1.3 地面、水面与天空的表现 110 3.1.4 交通工具表现 112 3.1.5 建筑细节表现 114 3.2 绘画步骤解析 119 3.2.1 现代建筑单体表现 120 3.2.2 传统商业建筑表现 122 3.2.3 民居建筑写生 124 3.2.4 建筑群人视图表现 126 3.2.5 城市鸟瞰图表现 128 第四章 建筑钢笔手绘写生与创作 4.1 皖南古村落写生 132 4.2 北京胡同老街写生 142 4.3 江南古镇写生 152 4.4 北京现代建筑写生 158 4.5 上海世博会建筑写生 166 4.6 港澳城市建筑写生 170 4.7 高校建筑写生 181 4.8 建筑快题方案手绘表现 190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作为一名对建筑表现有初步了解的爱好者,我近期注意到了一本名为《BF-建筑钢笔手绘技法与案例》的书籍,由李国光与种道玉合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ISBN号为9787512379114。对于钢笔手绘这一经典表现手法,我一直抱有深切的敬意和学习的渴望。当前市面上关于建筑表现的图书数量不少,但真正能够系统讲解钢笔手绘技法,并辅以详实案例的书籍却相对稀少。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在于其“技法”部分的深入程度。我希望它能清晰地阐述从线条的控制、明暗的层次、材质的表现,到最终的构图布局等一系列完整的绘画流程。特别是对于光影的描绘,如何通过钢笔的浓淡变化来塑造建筑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这是我一直以来努力攻克的难关。此外,书中的“案例”部分也极具吸引力,我相信通过学习这些真实的创作过程,能够帮助我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并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独立创作能力。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我对此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系统的指导和深刻的启发。
评分收到这本《BF-建筑钢笔手绘技法与案例》,书号9787512379114,作者李国光、种道玉,出版社是中国电力出版社。说实话,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有一种“对了,就是这个!”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在数字时代,很多东西都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建筑表现也一样,后期软件固然强大,但那种纯粹的、带有温度的手绘感,是任何软件都无法完全替代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心中激起了一股久违的创作热情。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案例”的部分,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从一个最初的草图,一步步构建出最终令人惊叹的建筑表现图的。是怎样捕捉建筑的灵魂?又是怎样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空间的层次感和氛围感?这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更是一种艺术的思考。我还特别想了解,在钢笔手绘中,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线条粗细来表现建筑的不同材质,比如粗糙的石墙,光滑的玻璃幕墙,或者是充满历史感的砖瓦。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决定了一幅作品的成败。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出了“技法与案例”,这让我相信它一定能提供很多实用的指导,而非空泛的理论。
评分近期我注意到了一本名为《BF-建筑钢笔手绘技法与案例》的书,作者是李国光和种道玉,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推出,书号9787512379114。作为一名对建筑表现艺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认为钢笔手绘是连接设计理念与视觉呈现的桥梁,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手绘的独特温度和个性化表达愈发珍贵。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其“技法”部分,希望能从中学习到系统而精炼的绘制技巧。我尤其对如何运用钢笔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来表现建筑的质感、体块和氛围感兴趣。例如,如何通过笔触的细腻变化来呈现建筑材料的微妙差异,如何利用线条的韵律感来勾勒出建筑的动感或庄重感,这些都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同时,书中“案例”的设置也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建筑案例,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设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触的钢笔画面的。这不仅是学习技法,更是学习一种观察和表达建筑的方式。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钢笔手绘技能的绝佳机会,我对此充满期待,相信它能为我的学习之路带来新的启发。
评分这次偶然间翻到一本名为《BF-建筑钢笔手绘技法与案例》的书,作者是李国光和种道玉,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512379114。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从封面设计和目录来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建筑表现领域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对钢笔手绘建筑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教程,但总觉得有些零散,不够系统。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内容的条理性和深度。封面简洁大气,隐约透露出笔触的质感,让人对内部的技法充满期待。翻阅目录,我看到了从基础的线条练习、光影处理,到不同类型建筑的表现手法,再到实际案例的分析,仿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呈现在眼前。尤其是一些关于表现细节的章节,比如如何处理材质的肌理、如何勾勒出建筑的体块感,这些都是在实际绘画中常常会遇到的难点,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清晰的解答和有效的技巧。同时,案例部分也是我非常看重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关键,通过学习大师级的案例,可以直观地感受技法的应用,学习其构图、取景、以及最终效果的呈现方式,这对于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评分这本书,李国光、种道玉的《BF-建筑钢笔手绘技法与案例》,书号9787512379114,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和出版社深深吸引了。作为一名长期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深知手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项目初期,或者是一些需要快速表达想法的场合,钢笔手绘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落地”的技巧,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理论,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比如,如何快速捕捉建筑的特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勾勒出有说服力的效果图。而且,书名中的“案例”二字,让我觉得非常有实践意义。我希望看到一些不同风格、不同体量的建筑案例,以及作者是如何分析这些案例,并将其转化为手绘语言的。尤其是关于细节的处理,比如如何表现建筑立面的材质质感,如何绘制出具有透视感的窗户和门,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细节。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希望重拾或加强手绘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