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第6版)
定价:46.00元
作者:樊昌信,曹丽娜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1180460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购买通信原理系列图书请点击:第7版《通信原理(第7版)》《通信原理(第7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第6版《通信原理(第6版)》《通信原理(第6版)精简本》《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3部分。部分(章一第5章)阐述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其中第2章(确知信号)是为了满足一些学校和专业的需要而增加的,对于许多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完全可以跳过此章;第3章(*信号)视需要情况可以作复习性讲述。第二部分(第6章~0章)主要论述数字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和数字信号的*接收原理。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字调制和数字带通传输的内容非常丰富,将其放在一章内讲述会使篇幅过长,故分为两章(第7章和第8章)讲述,并且第8章的内容可以视需要,选用其中一部分学习,或者跳过不学,不会影响后面章节的理解。第三部分(1章~4章)讨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以及简要介绍诵倍网的概念。
目录
章 绪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6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确知信号
2.1 通知信号的类型
2.2 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2.3 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2.4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过程
3.1 过程的基本概念
3.2 平稳过程
3.3 高斯过程
3.4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5 窄带过程
3.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3.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3.8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信道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4.7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5.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5.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 名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5.6 频分复用和调频立体声
5.7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6.3 数字基础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6.4 间串拢的基带传输特性
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6 眼图
6.7 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
6.8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0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1章 差错控制编码
2章 正交编码与伪序列
3章 同步原理
4章 通信网
附录A 巴塞伐尔定理
附录B 误差函数值表
附录C 贝塞尔函数值表
附录D 式(7.5—18)和式(7.5—20)的推导
附录E 带通模拟信号抽样定理的证明
附录F A律的推导
附录G 式(10.4—1)的计算
附录H 式(10.5—7)的推导
附录I 伽罗华域GF(2m)
附录J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K 部分习题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了解通信背后的原理。当我接触到《通信原理(第6版)》时,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以其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讲解,为我揭示了通信世界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的介绍,例如,如何描述一个信号(时域、频域),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例子,将傅里叶变换、卷积等抽象的数学工具变得易于理解。在模拟通信部分,我对调幅、调频、调相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不仅给出了它们的数学模型,还分析了它们的频谱特性和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我对书中关于噪声的讨论也十分着迷,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噪声的来源和模型,以及它们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通信信号总是伴随着噪声。数字通信部分,书中对ASK、FSK、PSK、QAM等调制方式的介绍,让我了解了如何将数字信息编码到模拟信号中进行传输。我喜欢书中对星座图的绘制,这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调制方式的信号空间。此外,书中关于信道编码和解码的章节,让我初步了解了如何通过添加冗余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通信原理知识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解题秘籍”。我曾经在设计一个小型无线通信模块时,遇到了信号衰落和干扰的问题,当时束手无策。在翻阅了《通信原理(第6版)》之后,我找到了灵感。书中对于多径传播和衰落信道的详细分析,让我明白了信号衰落的成因,例如反射、衍射、散射等。作者还介绍了分集技术,如空间分集、频率分集,以及均衡技术,这些都是解决多径衰落的有效手段。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介绍,它如何通过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子流,并在正交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有效地克服了符号间干扰(ISI),这对于我解决通信链路中的串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此外,书中对噪声的深入分析,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信号质量下降的原因,例如热噪声、散弹噪声、以及外部干扰等。作者提出的滤波器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来抑制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噪声,都对我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对信道编码的讨论,也让我认识到如何通过添加冗余来提高通信的鲁棒性。例如,LDPC码和Turbo码的原理概述,虽然复杂,但其强大的纠错能力让我看到了提升通信可靠性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有力工具。
评分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通信原理(第6版)》,当时我正在为一项新的研发项目寻找相关的技术资料。我立刻被这本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所吸引。从最基础的模拟信号处理,到复杂的数字调制和编码技术,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我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数学推导的严谨性,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使得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噪声分析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各种噪声的来源、模型和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方法。这对于我理解实际通信链路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非常有帮助。在数字通信部分,书中对ASK、FSK、PSK、QAM等调制方式的原理、频谱特性、性能比较都有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信道编码和解码的理论,包括线性分组码、卷积码、LDPC码等,以及相应的解码算法。这些内容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至关重要。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多径效应和衰落信道的处理。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衰落模型,并提出了分集、均衡等应对策略。这些技术在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书中还对现代通信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如OFDM、MIMO等进行了介绍,这些都是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和深入的通信原理知识体系,并且为我的项目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评分作为一名在学术界深耕多年的研究者,我对于《通信原理(第6版)》的评价,更多的是从其理论深度和前沿性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的架构非常完整,覆盖了通信原理的几乎所有核心概念,并且在细节上的处理也相当到位。尤其是在随机过程部分,作者对于马尔可夫过程、平稳过程、高斯过程的数学描述和性质的阐述,为后续的信号分析和系统性能评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关于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我一直认为是理解噪声和信号频谱特性的关键。我对于书中关于最优估计的章节印象深刻,特别是卡尔曼滤波器的原理推导和应用实例,这对于理解现代通信系统中很多跟踪和估计问题非常有帮助。书中也对现代通信系统中越来越重要的多径传播和衰落信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瑞利衰落、莱斯衰落等模型,以及相应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4G、5G等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至关重要。此外,本书对于多用户通信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作者对CDMA(码分多址)技术的原理和性能分析,以及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抑制符号间干扰方面的优势,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都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书中还涉及了现代信息论的许多前沿话题,如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联系,以及一些高级编码技术,如LDPC码和Turbo码的原理概述。虽然这些内容可能超出了初学者的范畴,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来说,本书提供的视角和参考文献非常有价值,能够引导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引人思考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通信领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为更深入的研究打开大门。
评分当我开始接触通信领域的时候,《通信原理(第6版)》是我手中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作者清晰的讲解风格。书中从信号与系统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基本工具,这为后续的章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对书中关于频谱分析的讲解尤为赞赏,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清晰地展示了不同信号的频谱特性,以及系统对信号频谱的影响。这对于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至关重要。在模拟调制部分,书中对调幅、调频、调相的原理、调制解调器结构、频谱特点、以及与噪声的关系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通过波形图和频谱图直观地展示了信号的变化过程,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数字调制部分,书中对ASK、FSK、PSK、QAM等各种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喜欢书中对各种调制方式星座图的绘制,这能够帮助我直观地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信号空间特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信道编码和解码的理论,包括检错码和纠错码,如海明码、卷积码、LDPC码等。我对书中关于信道容量和香农定理的讲解印象深刻,这让我理解了通信的理论极限。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通信原理教材,它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通信领域的核心知识,并且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座灯塔,在我迷茫于通信原理的浩瀚海洋中,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学习兴趣、培养我探索精神的读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基础概念的细致讲解,例如,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信号的能量和功率、以及如何利用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来分析信号的频谱成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图示,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在噪声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热噪声、散弹噪声等常见的噪声类型,还对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滤波等手段来抑制噪声。我记得书中关于高斯白噪声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它在通信系统中无处不在的影响,以及如何量化其对信号的影响。在模拟调制方面,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调幅、调频、调相等技术,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我对书中关于调幅信号的频谱分析印象深刻,清晰地展示了其带宽占用情况。数字调制部分,书中对ASK、FSK、PSK、QAM等技术的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QAM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利用幅度和相位来编码更多的信息。此外,书中关于信道编码的章节,让我认识到了纠错码的重要性,并了解了汉明码、卷积码等经典编码的原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评分这本书在我通往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道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启蒙者角色。一开始,我被书中关于信息熵和信源编码的讨论所吸引。作者对信息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阐述,简直是拨云见日,让我瞬间理解了信息量的本质。他解释了香农的理论是如何将信息量度化,并且如何通过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方法实现最优的无损数据压缩。我至今记得书中关于霍夫曼编码的例子,通过构建编码树,为出现频率不同的信源符号分配不同长度的编码,效率之高令人惊叹。接着,书的篇幅深入到了信道容量的概念,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他通过解释香农-哈特利定理,揭示了信道容量的极限,并说明了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实现可靠的通信。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通信系统效率很高,而有些则受限于物理条件。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信道模型,如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衰落信道等,并分析了不同信道特性对传输可靠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衰落信道的讨论,我学到了分集技术、均衡技术等克服衰落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是实际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书中关于误码率的计算和分析也相当到位,作者详细推导了各种调制解调方式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误码率性能,并进行了横向比较,帮助我理解哪种技术在特定场景下更具优势。对于纠错码的讲解,我尤其感到受益匪浅。作者不仅介绍了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的编码原理,还详细讲解了其对应的解码算法,如维特比算法。这些算法的复杂性在书中得到了清晰的梳理,我反复研读,终于理解了如何通过冗余来检测和纠正错误。这本书的数学严谨性与工程实用性的结合,是我认为它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通信原理的百科全书”,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全面的内容覆盖,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通信科学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信号与系统理论,到复杂的现代通信技术,书中几乎涵盖了所有我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数学推导的严谨性,每一条公式的推导都清晰明了,让我能够追溯其逻辑来源。例如,在讲解高斯噪声的统计特性时,作者给出了详细的概率密度函数推导,并分析了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书中关于频谱分析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清晰地展示了不同信号的频谱特性,以及系统对信号频谱的影响。这对于我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至关重要。在模拟调制部分,书中对AM、FM、PM的原理、调制解调器结构、频谱特点,以及与噪声的关系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对书中关于噪声和失真的讨论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实际通信系统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最优性能。数字调制部分,书中对ASK、FSK、PSK、QAM等技术的原理、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喜欢书中对各种调制方式星座图的绘制,这能够帮助我直观地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信号空间特性。此外,书中对信道编码的讨论,也让我认识到如何通过添加冗余来提高通信的鲁棒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内容详实、逻辑严谨的通信原理教材,它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学生,接触通信原理课程时,感觉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直到我拿到《通信原理(第6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理论,更像是通信技术发展的“编年史”和“解剖图”。从最基础的信号表示方法,到复杂的编码解码技术,作者都用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讲解。我记得在学习傅里叶变换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例子,从三角函数展开到指数形式,再到复指数形式,让我逐渐理解了信号的频谱特性。这对于我理解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至关重要。在模拟调制部分,书中对AM、FM、PM的讲解,不仅有严谨的数学推导,更有直观的图示,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调制方式下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变化。我对书中关于噪声和失真的讨论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实际通信系统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最优性能。在数字调制部分,书中对ASK、FSK、PSK、QAM等技术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数字信号来表示信息,以及不同的调制方式如何影响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我喜欢书中对星座图的运用,这能让我一目了然地看出不同信号状态的区分度。书中关于信道编码和解码的章节,让我认识到冗余的威力,如何通过添加冗余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对汉明码和卷积码的讲解,让我初步接触到了纠错码的奥秘。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扎实的通信原理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后续更复杂的通信技术。
评分作为通信领域的一名初学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建立我基础知识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当我拿到《通信原理(第6版)》时,就被它厚重的篇幅和严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我便沉浸在作者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讲解之中。书中从最基本的信号和系统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等。作者对于每一种调制方式的原理、频谱特性、优缺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且结合了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图示,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噪声的章节,它系统地讲解了各种噪声的来源、统计特性以及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抑制噪声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解高斯白噪声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其概率密度函数,还详细阐述了它在信道传输中如何影响信号的解调精度。书中还对数字调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PCM、ASK、FSK、PSK、QAM等,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能比较。每种调制方式的星座图都绘制得非常直观,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信号状态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此外,书中对于信道编码和解码的部分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介绍了检错码、纠错码,如汉明码、卷积码、LDPC码等,这些理论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作者在讲解这些编码方法时,不仅阐述了其编码和解码的数学原理,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让我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特别赞赏作者在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发展背景和应用案例,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体会到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的,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通信原理知识体系,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