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
定价:32.00元
作者:刘家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48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其他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文件管理,并重点论述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的管理策略与技术解决方案。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如何创建合格的业务管理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如何保留重要数据并长期保证其价值完整,以及文件管理的工具开发等。本书特别注意吸收外成熟的理论与专业经验,使其可能用于指导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实践,例如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元数据的创建与质量管理等。本书还引用了大量标准、法规与实例。
本书配有“电子文件管理实例剖析”多媒体光盘,特别适于电子管理的系统开发。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用于教学工作,也适合IT公司用于系统设计参考以及文件管理人员用作方法指导。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家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精品课程“电子文件管理”的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与企业及合作项目8项。主编学术著作13部,其中与电子文件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有:《中外电子政务研究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文摘
序言
《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关于“信息价值”的深刻启蒙。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电子文件只是信息化的产物,是方便我们工作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可言,更多的是其承载的信息内容才重要。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它让我明白了,电子文件本身,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尤其是在涉及法律、合规和证据方面,其价值不可估量。 书中对于电子证据的定义、特征、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证据效力,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它让我了解到,一个看似普通的电子邮件,一次即时通讯的记录,甚至是一个系统日志,都可能在未来的法律诉讼、监管审查中扮演关键角色。它强调了电子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的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这种严谨的分析,让我对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电子信息有了全新的敬畏感,也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这些潜在的“证据”?
评分在阅读《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被书中关于“证据”的论述所吸引。过去,我总觉得“证据”是实实在在的物品,比如合同、发票、照片、录音等等。然而,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数字化时代,电子文件本身,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证据载体。无论是公司内部的邮件往来,还是客户的在线咨询记录,亦或是服务器的系统日志,都可能在未来的法律诉讼、监管审查、知识产权纠纷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识别、收集、保存和管理这些电子证据,以及如何确保其在法律上的有效性。它强调了“证据链”的重要性,即从电子文件的创建到最终的销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这种严谨的论述,让我对日常工作中的电子信息处理方式有了全新的审视。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关乎公司法律风险和合规性的关键环节。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次对“信息无形化”的深度剖析,也让我对“数据”这个词有了更立体的理解。过去,我更多地把它看作是数字化的信息,是方便传输和存储的载体。但《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却将电子文件提升到了“资产”的高度,尤其是将其与“证据”紧密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和风险。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电子文件的分类、存储介质的选择、以及长期保存策略的探讨,都非常细致。我特别注意到关于“防篡改”和“时间戳”的技术应用,这对于确保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公司在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时,无法提供原始的研发文档、设计图纸或者关键的沟通记录,那将是多么致命的打击。这本书提供的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是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指南。 它让我意识到,电子文件的管理并非仅仅是IT部门的技术活,而是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每一个创建、修改、发送电子文件的人,都在无形中参与了证据的生成和管理过程。书中关于“信息治理”和“合规性”的论述,更是将电子文件管理提升到了公司治理的高度。在日益严格的法律法规环境下,未能妥善管理电子文件,可能会导致巨额的罚款、声誉的损害,甚至影响公司的生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做电子文件管理,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地解释了“如何”去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对《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在此之前,我对电子文件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存电脑里”的层面,总觉得是信息化的产物,方便存储和查找,但仅此而已。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电子文件的认知,让我明白了它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重要的“资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证据”。 书中对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使用、存储,到最终的销毁,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特别是关于“证据保留”的部分,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在法律和监管的要求下,有效地收集、保存和管理可能具有证据价值的电子文件,以及如何确保这些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它让我意识到,一个不当的电子文件管理,可能在未来的法律诉讼中,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种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分析,让我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拿到《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关于电脑文件如何分类整理的教程,毕竟“电子文件管理”听起来就像是IT部门的事。然而,翻开书页,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和深入。它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将电子文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将其与“证据”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电子信息在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和潜在影响。 书中对于电子证据的定义、特征、收集、保存、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它让我明白,在数字化时代,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社交媒体信息、内部系统日志等等,都可能成为至关重要的证据。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宝贵的“数字资产”就可能瞬间化为乌有,甚至成为不利于己方的证据。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证据链”的构建和维护的讲解所吸引。它强调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否则就可能功亏一篑。这种严谨的分析,让我对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电子信息有了全新的敬畏感。
评分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电子文件”的理解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无非就是Word文档、Excel表格、PDF文件之类的。感觉就是电脑里的一堆东西,需要的时候找找,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在那里,实在不行了就删除。但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让我明白,所谓的“电子文件”,其范围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而且它的重要性,也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的认知。书中对电子文件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证据保留”的理念所吸引。过去,我总觉得“证据”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比如合同、发票、录音录像等。但是,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数字时代,电子文件本身就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证据。一个邮件往来,一次即时通讯记录,甚至一个系统日志,都可能在关键时刻决定案件的走向。它详细地解释了如何确保这些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电子证据链。这种严谨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处理电子信息的态度,也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在有意无意中,丢失了重要的“证据”?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件管理就是把东西摆放整齐,方便查找。但《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电子文件的管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收纳”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法律、技术、合规、风险控制的复杂系统工程。书中对于电子文件的定义、分类、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证据保留的重要性,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电子文件作为“证据”的价值,以及在各种法律、监管场景下,如何确保电子证据的有效性。 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电子文件管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如何”去做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从文件的创建、存储、传输、使用,到最终的销毁,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指导。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规避多少潜在的风险,节约多少宝贵的资源。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的技术实现,这对于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真正掌握并运用这些技术,无疑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评分读完《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过去我对电子文件的认识,简直是“浅薄”得可笑。我一直以为,电子文件就是电脑里的那些文档、表格、图片,是方便传输和存储的。但这本书,把电子文件提升到了“资产”和“证据”的高度,让我看到了它在法律、合规、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和潜在的威胁。 书中关于电子文件“证据保留”的论述,尤其让我警醒。它详细解释了,在数字化时代,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社交媒体信息、系统日志等,都可能成为至关重要的证据。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潜在的“证据”就可能丧失其价值,甚至反过来成为不利的证据。它强调了电子证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以及如何构建一个严密的“证据链”。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文件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合规问题。
评分《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我断断续续也读了有一阵子了。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对“电子文件管理”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的印象,总觉得不过是电脑里的文件整理,或者是一些公司内部的IT部门的职责范畴。然而,当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才意识到,这其中的水远比我想象的要深邃得多。它不仅仅关乎技术层面的存储和分类,更触及到了法律、合规、风险控制,乃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证据保留”的章节印象深刻。过去,我总以为证据就是那些实物,比如合同、票据、照片等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数字化时代,电子文件本身就是重要的证据载体。无论是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社交媒体信息,还是公司的内部系统日志、数据库记录,都可能在未来的法律诉讼、监管审查、知识产权纠纷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收集、保存和管理这些电子证据,以及在不同场景下证据的有效性问题。例如,它提到了“证据链”的概念,强调了从创建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确保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否则这些电子文件就可能丧失作为证据的价值。这种严谨的论述,让我对日常工作中的电子信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警醒,不能再对看似琐碎的电子信息掉以轻心。
评分《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信息”的全新思考。之前,我更多地将电子文件看作是信息的载体,是方便传输和存储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电子文件本身,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承载了远超我们想象的价值,尤其是在作为“证据”的层面。 书中对于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存和管理的详细阐述,让我深感震撼。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深入地触及了法律和合规的层面。例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证据链”。这让我明白,一个不当的电子文件管理,可能在未来面临法律诉讼时,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处理电子信息的习惯,也让我更加重视文件的规范化管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