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附光盘)
定价:39.00元
作者:科林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21052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目前市场上拥有量大的三星、LG、飞利浦、长城新型显示器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新型大屏幕显示器的工作原理、集成电路检修资料、电路板关键点测试数据及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为方便读者维修新型FC总线控制显示器,书后附加光盘收录了多种在维修工作中的显示器存储器数据。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资料翔实,浅显易懂,适合显示器设计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及广大电子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三星显示器
1.1 三星753DF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1.1.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1.1.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1.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1.2 三星750S/DP15HS/DP17LS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1.2.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1.2.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2.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1.3 三星765MB/763MB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1.3.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1.3.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3.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1.4 三星700p Plus(CSH7839L)/900p(CSH9839L)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1.4.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1.4.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4.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1.5 三星550S/ 450B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1.5.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1.5.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5.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1.6 三星788DF/794MB Plus/798MB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1.6.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1.6.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6.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第2章 LG显示器
2.1 LG F700P/F720P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2.1.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2.1.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2.1.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2.2 LG 775FT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2.2.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2.2.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2.2.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第3章 飞利浦显示器
3.1 飞利浦107E2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3.1.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3.1.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3.1.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3.2 飞利浦107P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3.2.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3.2.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3.2.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3.3 飞利浦109F5/109B5/109E5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3.3.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3.3.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3.3.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3.4 飞利浦109S2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3.4.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3.4.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3.4.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第4章 长城显示器
4.1 长城C—1524彩色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4.1.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4.1.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4.1.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4.2 长城1772ED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
4.2.1 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4.2.2 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4.2.3 主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
附录 显示器常用英文术语释义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在看到《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如何深入理解和掌握新型显示器领域的电路问题,一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作为一名在大学里教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我的工作职责是为学生传授最新的技术知识,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然而,新型显示器技术发展迅猛,相关的教学资源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能够兼顾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教材更是稀缺。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只能基于一些通用的半导体器件原理来讲解,而对于具体到AMO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器的复杂驱动电路、电源管理以及信号传输链路,我们往往缺乏足够详实和权威的参考资料。这本书的书名直击痛点——“电路分析”和“检修”。我希望它能系统地梳理各种新型显示技术的电路架构,包括像素驱动、时序控制、色彩校准、功耗优化等关键环节,并能给出清晰的理论阐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在“检修”方面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定位电路故障,例如如何分析屏幕异常、驱动芯片失效、信号传输错误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看到了教学上的巨大潜力,我猜想里面可能会包含一些仿真电路模型,或者是一些实际故障案例的视频演示,甚至是一些用于电路分析和调试的开源软件工具。这些都将极大地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帮助我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型显示器相关的电路知识,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新型显示器技术底层奥秘的工程师们量身打造的。我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显示屏,从早期的CRT到如今的OLED,每一种技术迭代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学习曲线。然而,市面上真正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新型显示器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指导实际检修的书籍却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靠零散的资料、论坛上的讨论,甚至是从实践中“试错”来解决问题。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走弯路。《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我尤其看重它“电路分析”和“检修”这两个关键词。前者意味着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会深入到每一个元器件、每一条信号线的具体功能和相互关系。后者则直接关系到工程师日常工作的痛点,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减少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要知道,在生产线上,哪怕是几分钟的停机,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本能够提供系统化、实操性强的检修指南的书籍,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个人对书中的实际案例分析部分充满期待,希望能够看到针对不同类型新型显示器(比如TFT-LCD、AMOLED、Micro-LED等)的典型故障及其电路层面的解决方案。同时,附带的光盘也很关键,它可能包含了仿真电路、波形分析工具,甚至是更深入的视频教程,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学习的直观性和有效性。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其纸面价格,成为我工作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电视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切体会到,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维修经验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新型显示技术层出不穷,比如QLED、Mini-LED、Micro-LED等等,它们在结构、驱动方式和电路设计上都与过去的LCD、OLED有着天壤之别。很多时候,当一台搭载新型显示器的电视出现故障,我们手头能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往往只能依靠经验进行猜测和尝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成功率不高。因此,当我看到《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期待。《电路分析》意味着它会深入到最底层的硬件层面,解释清楚各种新型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特别是那些复杂的驱动电路、时序控制器、背光控制以及电源管理电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不同新型显示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电路设计上的典型实现方案。而《检修》部分则是我最看重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故障诊断流程,包括各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可能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例如,针对花屏、偏色、黑屏、局部暗点等问题,如何通过电路分析来缩小故障范围,并给出具体的维修建议。附带的光盘我更是寄予厚望,我猜想里面可能会包含一些电路图的详细解析,或者是一些实际维修中遇到的经典案例,甚至是一些能够模拟电路行为的工具,这些都将极大地帮助我们这些基层技术人员提升维修技能和效率。这本书无疑是我在面对新型显示器故障时,最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评分在我看来,《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晦涩的新型显示器电路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实际应用。作为一名长期在电子产品售后服务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切体会到,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依靠经验判断的维修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特别是像OLED、Micro-LED这样的新型显示器,其内部结构和驱动电路都比过去的LCD复杂得多,一旦出现故障,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从何下手。《电路分析》部分,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新型显示器(如QLED、Mini-LED等)的像素驱动方式、信号传输链路、以及电源和背光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用清晰的图示和简洁的语言来解释。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在“检修”方面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屏幕出现亮点、暗点、偏色、闪烁等常见问题,如何通过对电路的分析来快速定位故障源,并给出具体的维修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测量某些关键点的电压来判断问题,或者通过更换某个特定的驱动IC来解决问题?附带的光盘,我猜想里面可能包含了很多实用的信息,比如各种新型显示器的典型电路图、一些常用故障的波形分析、甚至是能够指导我们进行更精确测试的工具软件。这些内容都将极大地提升我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复杂的显示器故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在于它对新型显示器电路的深度解析,更在于它能够为一线技术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检修指导。我们公司在生产线上负责质量检测和故障处理的同事,经常会遇到各种新型显示器带来的棘手问题。过去,对于LCD和LED显示器,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面对OLED、Micro-LED等新技术,很多时候都束手无策。新的驱动电路、新的材料特性,都意味着需要新的诊断方法和维修思路。《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电路分析”的深入和“检修”的实用,那将是我们的福音。我希望它能详细分析各种新型显示器的核心电路,比如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理念、时序控制器的信号生成和传输、以及电源管理和背光控制电路的优化策略。并且,在“检修”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故障诊断流程,能够指导我们的检测人员如何通过电路图、波形分析、元器件参数检测等手段,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从而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带的光盘,我猜想里面可能会包含一些生产线上常见的故障案例,以及针对这些故障的详细分析和解决方案,甚至是一些能够辅助检测的工具软件。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生产线上的技术水平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降低不良品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连接课堂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的桥梁。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基础知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当前最前沿的新型显示技术中,我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的教科书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AMOLED、Micro-LED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本书的书名就包含了“电路分析”和“检修”,这正是我最需要的。我希望它能够详细解析各种新型显示器(如柔性OLED、Micro-LED阵列等)的驱动电路设计,包括像素阵列的结构、驱动IC的功能和接口、时序控制信号的生成和传输等。同时,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故障排除方法,例如如何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波形来判断电路问题,如何识别和测试关键元器件,以及如何根据电路图进行故障定位。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猜想它可能包含了一些实际电路的仿真模型,或者是针对典型故障的视频演示,甚至是一些可以下载和使用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工具。这些宝贵的资源将极大地帮助我巩固课堂知识,提升我的动手能力,为我未来从事显示技术相关的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为那些身处研发前沿,却又苦于资料匮乏的工程师们带来的福音。《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个书名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直接触及了新型显示器领域最核心的两个技术挑战:一是理解其复杂的电路原理,二是掌握高效的故障检修方法。我本人在一家专注于高端电视和显示器研发的公司工作,我们最近在攻克一些关于Micro-LED屏幕的驱动电路设计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高密度像素驱动和精准的色彩控制,这其中的电路设计难度非常大。市面上的通用教材很少能深入到这个层面,我们更多的是依赖于行业内的技术白皮书和一些零散的论文,这不仅耗时,而且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新型显示器的驱动原理,比如薄膜晶体管(TFT)阵列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源极驱动IC(Source Driver IC)和栅极驱动IC(Gate Driver IC)的设计要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检修指南,能够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电路分析来诊断屏幕的各种异常现象,比如像素失效、驱动信号异常、电源不稳定等,并且能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书中附带的光盘,我猜想里面可能会包含一些实用的电路图谱,或者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信号分析和波形测量的实用工具,甚至是针对一些典型故障的详细维修案例解析。这些都会极大地提升我们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迎接新型显示器技术带来的各种挑战。
评分作为一个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对显示技术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近几年新型显示技术的飞速进步,比如OLED、QLED、Micro-LED等,让我感到非常着迷。然而,市面上大多数介绍新型显示器的书籍,往往停留在技术概念的普及层面,对于其底层的电路设计和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却非常有限。这让我很难真正理解这些先进技术是如何实现的,也无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其书名就包含了“电路分析”和“检修”,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新型显示器(如AMOLED、Mini-LED等)的像素驱动电路、时序控制器(TCON)、以及背光和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原理。我希望能了解不同驱动方式的优劣,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电路实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检修”的指导,即使我不是专业的维修人员,但了解一些基本的故障排除思路和方法,也能让我对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如何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一些常见的电路故障是如何发生的。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猜想它可能会包含一些实用的电路图示、故障案例分析,甚至是能够模拟某些电路行为的简单工具。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我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新型显示器的神奇世界。
评分我对《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在“分析”和“检修”这两个核心环节所能带来的价值。在当前的消费电子市场,显示屏的更新换代速度可以说是最快的领域之一。从手机、平板到电视、笔记本电脑,再到车载显示和虚拟现实设备,各种新型显示技术层出不穷,而这些技术往往意味着全新的电路设计和更复杂的信号处理。作为一名在产品研发岗位工作的工程师,我时常感到,对这些新型显示器底层电路的理解,是能否在产品设计和优化上取得突破的关键。然而,市面上的资料往往偏重于宏观的技术介绍,真正深入到电路层面的分析,特别是能与实际检修紧密结合的,却非常难得。《电路分析》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各种新型显示器(如OLED、QLED、MicroLED等)的像素驱动电路、时序控制器(TCON)、栅驱动IC(GDDIC)和源驱动IC(SDIC)等核心部件的详细解析,包括它们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信号接口和关键参数。而《检修》部分,我则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故障排查思路,能够指导我们如何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定位到具体的电路故障点,并给出相应的维修对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附带的光盘,我猜想它可能包含了很多实用的资源,比如电路图的详细注解、典型故障波形的分析、甚至是一些常用的检修工具的软件链接或使用教程。这些附加的资源,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工程师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我相信,这本书将极大地弥补我在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和检修方面的知识盲区,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评分这本《新型显示器电路分析与检修(第2版)》真是太及时了,感觉就像是我在研发一线摸索了很久的一个难题终于有了答案。我们公司最近在开发一款面向高端市场的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显示模块的设计和优化是重中之重。市面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尤其是关于驱动电路、时序控制以及电源管理这几个关键部分,想要找到一套完整、权威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设计和排查问题,实在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根据一些零散的国外技术文档,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摸索,遇到问题的时候, debugging 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大海捞针”。这本书的书名里就包含了“电路分析”和“检修”,这正是我最需要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详细解释不同新型显示器(比如柔性OLED、Micro-LED等)的驱动架构,包括像素驱动、行/列扫描、色彩管理以及功耗优化方面的电路设计。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故障诊断方法论,能够指导我们如何通过观察波形、测量电压、分析逻辑状态等手段,快速定位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盲目地更换元器件。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猜想里面可能会有各种实际电路的仿真模型,或者是一些典型的故障波形分析,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检验理论的学习者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极大地提升我们团队在显示技术研发上的效率和竞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