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视觉乐园-于幸泽的艺术世界 | 作者 | 王萌 |
| 定价 | 90.00元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031868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回)”的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学术来源是王萌先生从艺术管理学的角度于2006年提出、2010年进一步完善的“文化发生场”理论,这一理念旨在探索美术馆运营方式的新思维。在现代艺术早已实现“博物馆化”的前提下和当代艺术正在与美术馆发生新的关系这一现实中,“文化发生场”理论启迪我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美术馆概念下的“典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的“分离式”功能框架,而倡导美术馆的文化功能更好地与艺术的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以自身的“文化战略”为宗旨提出一揽子计划,将艺术原生态中作为“艺术碎片”存在的资源通过“博物馆行为”整合为“艺术现象”,从而让美术馆从一个物理意义上存在的实体空间转换为一个有内在生命的文化发生的“场域”。本册的主要内容是对艺术家于幸泽作品的呈现与分析。 |
| 作者简介 | |
| 王萌,现任职于中国美术馆。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美术馆学研究者。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美术史学士。曾策划的展览有:“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回)——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北京寺上美术馆)、“此时此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韩国文化中心)、“从现代出发——15位艺术家的15个表达”(中国美术馆)、“折象——王彦萍作品展”(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国意志——中国当代绘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798布鲁姆画廊,与彭锋、赵野联合策展)、“神奇的新‘疆’——张永旭作品展”(新疆吐鲁番博物馆)、“独立——张方白个展”(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与彭锋合作,展览总监)等。此外,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2011)和德国“中国文化年”(2012)期间,作为“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视觉艺术策展团队的成员,成功实现了在堪培拉和布德斯多尔夫的项目。 |
| 目录 | |
| 壹 缘起:于幸泽的北京个展 7 贰 深化:于幸泽的创作世界 17 叁 附录:评论精选艺术简历 145 |
| 编辑推荐 | |
| 让美术馆从一个物理意义上存在的实体空间转换为一个有内在生命的文化发生的“场域”。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初探 当我在书店的艺术类书架上偶然瞥见这本书的名字——“BF-视觉乐园-于幸泽的艺术世界”,便立刻被它所吸引。它不像那些直接点明作者风格的封面那样直白,反而透露出一种神秘和邀请感。“视觉乐园”四个字,仿佛一个等待我去探索的奇幻之地,而“于幸泽的艺术世界”则暗示着一位艺术家独特的创作空间。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满怀期待地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的封面材质,搭配精心挑选的字体,都透露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于幸泽的“视觉乐园”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又将以何种方式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艺术视角。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艺术领域的大门,我准备好迈出第一步,去感受那份由王萌所记录和呈现的艺术魅力,看看这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作品,是否能带来我所期盼的惊喜。9787513031868这个ISBN号,也为我购买和收藏提供了便捷的指引,让我对这次艺术的“寻宝之旅”充满了信心。
评分惊喜的发现 老实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幸泽”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然而,正是这种未知,让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纯粹的探索欲。我没有预设的期望,只是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去迎接。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些较为传统的、学院派的绘画作品,但事实远非如此。于幸泽的艺术,展现了一种更加自由、奔放,甚至带着些许实验性的特质。画面中的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张力,线条的处理流畅而富有生命力,仿佛每一个笔触都蕴含着艺术家澎湃的情感。我被那些奇特的造型和意象深深吸引,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激起了一连串的联想,让我忍不住想要去解读其中隐藏的故事和寓意。王萌的文字,恰如其分地引导着我的思考,她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梳理,对作品背后理念的剖析,都让我对这些画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无疑是带给我一次愉快的“意外之喜”。
评分艺术的感染力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我能感受到于幸泽在创作过程中所投入的热情与精力,也能从王萌的文字中体会到她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位艺术家的高度认可。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通过这本书的载体,直观地传递给了我。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与艺术家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启发。我喜欢书中的那种自由挥洒的感觉,无论是色彩的碰撞,还是意象的组合,都打破了常规的束缚,展现出一种不受限制的创造力。这种艺术的感染力,让我觉得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甚至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视觉乐园”,去捕捉那些不经意间的美好,去用更开放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画册,更像是一剂精神的“强心针”,为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评分关于“乐园”的遐想 “视觉乐园”这个名字,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单单是指画面上的色彩斑斓,也不仅仅是形象上的奇思妙想,更是一种心境,一种超脱现实的自由状态。于幸泽的艺术,就像是在为我们构建一个属于心灵的“乐园”,在这里,我们可以暂时抛却尘世的烦恼,尽情地沉浸在纯粹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之中。我惊叹于艺术家能够将如此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以如此直接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次翻看,我都能在其中找到新的乐趣,新的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满足了我对艺术的好奇,更激起了我对“乐园”的进一步遐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所在?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视觉乐园”,而于幸泽的艺术,就是帮助我们去发现和构建它的钥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种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让我对艺术,乃至对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思维的碰撞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艺术作品,不如说是一场与艺术家灵魂的深度对话。于幸泽的艺术,并非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它更像是一种思想的载体,一种对生命、对世界独特感悟的表达。我常常在凝视一幅画作良久之后,陷入沉思。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组合,那些跳跃的色彩,都在诉说着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某种哲学思考。有时,我会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孩童般的纯真和想象力,有时,又会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深刻洞察。这种多层次的解读空间,正是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它不像那些告诉你“这是什么”的书,而是鼓励你去“感受什么”、“思考什么”。王萌的文字,在这场思维的碰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没有生硬地灌输观点,而是用一种引导性的方式,激发读者自身的思考,让我能够独立地去构建对作品的理解。这本书,拓宽了我对艺术表达方式的认知,让我意识到艺术的边界可以如此辽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