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摄影技术指南

实用摄影技术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琦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技术
  • 入门
  • 指南
  • 数码摄影
  • 技巧
  • 构图
  • 曝光
  • 后期
  • 摄影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0073120
商品编码:2995298334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99-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摄影技术指南

定价:25.00元

作者:王琦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8-01

ISBN:97878000731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内容提要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照相机,成为乐此不疲的摄影“发烧友”。经过一段的摄影实践后,更多的人不再满足把摄影只当作一种随意的消遣,能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拍出更多更美的摄影艺术作品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本书以直观、易懂的问答形式,通过一个图表、一张照片;亦或几个操作步骤就把一个问题讲解得清晰透彻,使读者易学易掌握。所选问题针对性强,注重实用。内容从照相机、感光材料、摄影技术到摄影题材,非常广泛,并对数码照相机也有详细的介绍。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摄影技术工具书。相信它会成为你摄影实践的好帮手。

目录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一、照相机的种类
(一)普通照相机
1、照相机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
2、普通照相机有哪些种类?
3、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有何特点?分几种类型?
4、袖珍照相机有几种类型?
5、自动对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有何特点?
6、怎样选购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7、怎样选购傻瓜照相机?
8、怎样保养照相机?
9、什么是APS摄影系统?有何特点?
(二)数码照相机
10、什么是数码照相机?有何特点?
11、数码照相系统工作原理如何?
12、怎样选购和使用数码照相机?
二、镜头
13、什么是境头的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
14、镜头有那些像差?对摄影有哪些影响?
15、摄影镜头怎样分类?
16、什么是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各有何特点?
17、什么是鱼眼镜头?有何特点?
18、什么是微距镜头?有何特点?
19、什么是变焦镜头?有何特点?
20、什么是增距镜?有何特点?
21、使用长焦镜头应注意什么?
22、怎样选购镜头?
23、怎样维护镜头?
24、常见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镜头接口有哪些?
25、国外有哪些的专业镜头厂家?各有何特点?
三、照相机附件及其它
26、何为三角架?哪些情况需要使用?
27、何为遮光罩?哪些情况需要使用?
28、近摄附件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9、摄影用电池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30、使用充电池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滤光镜
31、摄影用滤光镜有哪些类型?
32、常用黑白滤光镜有哪些种类?怎样使用?
33、常用彩色滤光镜有哪些?怎样使用?
34、黑白、彩色共用滤光镜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35、常用特殊效果滤光镜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36、加用滤光镜后怎样修正曝光时间?
37、怎样选用滤光镜?
五、照相机的使用
六、感光材料
摄影技术
摄影门类

作者介绍


王琦,1955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四川省沪州医学院电教中心从事摄影工作。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了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论文100余篇,并出版专著《135单反相机翻拍技术》和《实用暗室技术200问》。

文摘


序言



飞檐走壁间的艺术:城市探险与极限运动摄影实录 本书并非探讨如何精确控制光圈、快门或景深的“技术指南”,而是深入记录了一群热衷于城市极限运动和废墟探索的摄影师,他们如何在极端环境下捕捉转瞬即逝的视觉奇迹。这不是一本关于设备维护或后期处理的教科书,而是一份充满汗水、肾上腺素飙升的实战经验集锦,着重于“如何到达、如何生存、以及如何在混乱中创造秩序”的非传统摄影哲学。 第一章:都市的脉搏——高空与边缘的取景哲学 本章聚焦于城市天际线和结构边缘地带的摄影实践。我们不讨论如何搭建稳定的三脚架,而是研究如何在强风、狭窄空间和不稳定的落脚点上,利用身体的平衡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完成一次拍摄。 1. 垂直世界的感知: 深入分析了“城市攀爬者”(Urban Climber)视角下的光线特性。在高耸的摩天大楼外部,光线不仅来自太阳,还来自于下方街道的反射、霓虹灯的散射以及云层的折射。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预判一天中特定时间点,城市热气流对相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在无遮蔽环境中,如何利用身体作为“活体稳定器”进行慢速快门曝光。 2. 结构破坏与美学: 探讨了在废弃工厂、未完工的建筑工地进行拍摄的伦理和实践。这不仅仅是找到一个好的角度,更是理解“结构如何衰败”的过程。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如何辨识结构危险点、如何安全通过碎石和腐蚀物体的图文详解。我们分享了如何利用现场的锈蚀纹理、剥落的油漆和生锈的金属结构,来构建具有强烈历史感和工业美学的画面。重点介绍了在极低照度下,如何仅依靠头灯和环境微光进行曝光,并强调了在这些环境中,保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绝对优先性。 3. 速度的捕获: 这一节专门为城市跑酷(Parkour)和极限自行车(Street Biking)摄影师准备。捕捉高速运动物体,关键不在于高帧率,而在于对动作起始点和终结点的精准预判。我们详细剖析了“提前锁定焦点”的技巧——如何在大约提前半秒的情况下,将焦点固定在预计的运动路线上,而不是紧追不放。书中提供了大量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背景(如模糊的砖墙或快速移动的车流),来衬托出跑酷者身体的几何线条和力量感。 第二章:废墟深处的低语——黑暗、灰尘与时间的肖像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读者带入被遗忘的空间,探索那些鲜有人至的地下隧道、废弃医院和被时间遗忘的军事设施。这里的摄影是对耐心的终极考验。 1. 光线的“匮乏”与“创造”: 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传统的测光系统完全失效。我们摒弃了复杂的闪光灯布阵,转而研究如何“唤醒”环境光。书中展示了如何利用高功率LED灯条,从极远距离(有时超过50米)对一个巨大的空间进行柔和的“洗礼式”补光,以突显空间的宏大感,而非仅仅照亮主体。同时,也分享了如何利用强力的小型频闪灯,在数秒的曝光时间内,进行“光绘”创作,为冰冷的废墟增添一丝超现实的暖意。 2. 灰尘、霉菌与相机的搏斗: 极端环境对设备是毁灭性的。本章详尽描述了针对高湿度、高粉尘环境的防护策略。这包括自制的防潮箱构造、对镜头卡口和电池仓的即时密封技术,以及在拍摄结束后,如何进行初步的“现场净化”,以防止腐蚀性颗粒进入精密部件。我们重点介绍了特定类型滤镜的选择,例如那些能够抵抗酸性雨水和化学侵蚀的特殊涂层滤镜。 3. 叙事性的空间布局: 在废弃空间中,每件遗落的物品——一张褪色的病历、一个破碎的玩偶、一堆散落的工具——都是一个故事的碎片。本章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图,将这些碎片有机地组织起来。我们提出“叙事三角”理论:在任何画面中,至少要包含三个具有叙事暗示的元素,引导观看者自行构建时间线和事件背景,而非简单地记录“一个空房间”。 第三章:人与环境的互动——记录“挑战者”的精神内核 摄影的最终目的不是记录物体,而是记录行为和意志。本章着重于如何捕捉极限运动者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其精神状态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张力。 1. 挑战极限的瞬间表情捕捉: 在高速运动中,人脸表情的捕捉尤为困难。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对人眼和面部肌肉微小变化的观察,提前判断运动员进入“心流”(Flow State)的精确时刻,并在那个瞬间进行连拍。这需要摄影师对目标人物的动作习惯有近乎“同步”的理解。 2. 逆境中的技术调试: 极端天气(如暴雨、浓雾、极寒)对技术设置提出了严峻挑战。书中收录了“现场快速降温/升温”的应急方案,以及在液晶屏完全冻结或反光严重时,如何仅依靠取景器和经验来判断曝光和对焦。我们分享了在零下温度下,如何维持电池的有效输出,并教授了如何根据环境湿度,即时调整RAW文件的白平衡,以对抗环境光线的偏色。 3. 身体的语言与环境的对话: 极限运动的美感在于人对环境约束的反抗与融合。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案例解析,展示了如何通过裁剪、角度选择和景深控制,使人物在画面中显得既渺小(突显环境的巨大和危险),又无比坚定(突显意志的力量)。例如,如何通过俯拍将跑酷者置于建筑的几何线条中,使他成为视觉冲击力的核心,而非仅仅是一个被拍摄的对象。 结语:超越快门速度的哲学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读者去“体验”而非仅仅是“记录”。我们鼓励摄影师走出工作室,将身体置于挑战之中,因为只有当你真正感受到那块岩石的粗糙、那阵风的寒冷,你才能拍出具有穿透力的画面。这本笔记记录的不是如何设置参数,而是如何与世界进行一场充满风险的、坦诚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实用摄影技术指南》这本书,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摄影技术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对摄影艺术的全新理解。我一直认为摄影就是记录,是把眼前所见真实地呈现出来,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摄影更是一种“再创作”,是通过摄影师的视角和技巧,将平凡的景物赋予生命和情感。书中关于“色彩的运用”这一章节,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色彩的重要性,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如何去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和烘托氛围。书中列举了大量不同色彩搭配的案例,分析了暖色调和冷色调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力,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我开始在我的日常拍摄中,有意识地去捕捉那些具有强烈色彩对比的画面,比如夕阳下的红与蓝,或者清晨的橙黄与浅蓝,发现这些色彩的组合能够极大地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另外,书中对于“故事性的表达”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引导我思考,如何通过一张照片来讲述一个故事,如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环境的烘托来传递情感信息。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捕捉那些能够引发我思考和共鸣的瞬间,并将它们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本能够触及摄影灵魂的指南。

评分

阅读《实用摄影技术指南》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摄影实践。它让我不再拘泥于技术本身,而是将技术融于创作的思考之中。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拍摄不同题材的技巧”的论述,无论是风光、人像、微距还是街拍,书中都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例如,在拍摄风光时,作者强调了如何利用天气和光线来捕捉壮丽的景色,以及如何通过广角镜头来展现宏大的场景;在拍摄人像时,则着重讲解了如何与模特沟通,如何捕捉人物的情感瞬间,以及如何利用背景来衬托主体。我尝试着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我最近一次的旅行拍摄中,比如在海边拍摄日出,我按照书中的建议,选择了合适的角度和曝光,捕捉到了令人惊叹的色彩和光影;在古镇拍摄人文,我尝试着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用长焦镜头捕捉他们的表情和细节,竟然也拍出了一些富有故事感的人物照片。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对无数个实战场景的总结和提炼,让我能够快速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拍摄能力。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中蕴含的无数宝贵经验,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它是我摄影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评分

《实用摄影技术指南》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探索摄影的奥秘。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按快门”的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如何去拍”的思考者。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后期处理”的讲解,我之前一直认为后期处理是“欺骗”,是让照片变得不真实,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处理并非是锦上添花,而是摄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甚至能够将摄影师的创意和想法更完整地呈现出来。书中详细介绍了Lightroom和Photoshop这两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并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进行曝光校正、色彩调整、细节锐化、背景虚化等等。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技巧来处理我之前拍摄的一些照片,惊喜地发现,经过简单的后期处理,原本黯淡无光的照片瞬间变得生动起来,色彩更加饱满,细节更加清晰,整体的视觉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本书不仅仅教我“怎么做”,更教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理解每一个调整背后的逻辑和目的,从而能够更自如地运用后期工具来表达我的艺术追求。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摄影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

《实用摄影技术指南》这本书,可以说是我摄影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提升自己照片的“质感”,但万万没想到,它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书的开头部分,虽然涉及了一些基础的相机操作和参数设置,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菜单选项,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光圈、快门速度、ISO这“摄影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直接影响照片的曝光和景深。我之前一直对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模式感到困惑,看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在什么场景下应该选择哪种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来获得我想要的效果。特别是关于景深的部分,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光圈值下背景虚化的程度,让我对如何营造“奶油感”的虚化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迫不及待地在周末去公园实践,尝试着拍摄花朵,通过控制光圈大小,成功地将背景虚化,让花朵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仿佛置身于一个唯美的梦境。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焦段镜头的作用和选择,让我对“定焦”和“变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镜头比单纯追求高像素更重要。这本书的叙述逻辑清晰,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操建议,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立刻上手实践。

评分

这本《实用摄影技术指南》确实是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虽然我之前对摄影的了解仅限于按下快门,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对摄影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带领我这个门外汉进入了摄影的奇妙世界。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构图的章节,书中用大量的实例图解,细致地讲解了黄金分割、三分法、对称构图等等,并且还分析了不同构图方式所能营造出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比如拍摄街景时,我会刻意去寻找那些符合三分法的画面,结果发现照片立刻变得更加有张力和故事感。此外,书中对光线的运用也讲得非常透彻,我一直以为光线只是自然的存在,没想到它可以如此巧妙地被摄影师驾驭,书中关于顺光、侧光、逆光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来塑造主体,让我恍然大悟。我之前拍人像总是显得平淡无奇,自从看了这部分内容,我开始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尝试用柔和的侧光来勾勒人物轮廓,用逆光制造出梦幻的光晕,效果令人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平易近人,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新手也能轻松理解,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