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西昆酬唱集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杨亿 ,王仲荦 注 |
| 定价: | 52.0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ISBN: | 978710112876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西昆酬唱集》是宋朝杨亿所编的一部唱和诗集,共收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人的250唱和诗。西昆体是宋初诗坛独领风骚的一个流派,即是以本集而得名。内容主要涉及咏古怀史、咏物、流连光景以及闺情等,音调铿锵,对仗工稳,用典深密,文字华美,整饬典丽,将古典诗歌,尤其是五七言律诗的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体现了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由于主要的唱和者是参与修纂《册府元龟》的翰林学士,学养深厚,运用典故娴熟隐微,素称难读。史学家王仲荦先生从18岁开始,就对本集作注,历时多年,晚年更作补订,对本集涉及典故作了详尽注释,对阅读、研究《西昆酬唱集》及宋初西昆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出版对我局1980年版作了重新排版,字大行疏,更便阅读。 |
拿到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比了手头几本旧版的《西昆酬唱集》,深感这次的“集注”版本在校勘上的突破是革命性的。过去阅读时总有几处晦涩难解的句子,碍于缺乏可靠的底本对照,只能囫囵吞枣。而这套新注本,通过交叉比对宋本和明代的刻本,对许多讹误之处进行了大胆而审慎的订正,这一点对于追求文本准确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特别是对几位核心诗人如杨夔、钱惟演等人的生平事迹补充,补充了大量零散的史料,使得诗歌的创作背景得以更清晰地重构。我甚至发现其中几首佚文的考证工作做得相当出色,虽然是“集注”,但其考证的力度已经接近于一部独立的学术专著了。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注释中引用的古代诗话和评论家对西昆诗风的评价所吸引,这不仅帮助我理解了文本本身,更让我理解了西昆诗派在当时文坛上所引起的巨大争议和历史地位的演变。
评分从书籍的实用角度来看,这套“集注”的编排设计充分考虑了文人案头的便利性。版式设计简洁大气,正文与注释的字体、行距设置得当,长时间阅读眼睛不易疲劳,这对于需要精读古籍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检索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作者和篇名索引,还增加了一个“用典主题索引”,这对于研究特定典故在唐宋诗歌中的流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尝试搜索了几处不太常见的典故,发现都能迅速定位到涉及的诗篇和详细的解释。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本书的工具书属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是那种只能束之高阁的“大部头”,而是可以随时翻阅、随时查证的案头良伴。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学术价值、文本校勘的精细度,还是从阅读体验和实用功能上来说,这本书都称得上是近年来古典文学整理出版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成果。
评分说实话,我原以为这种专注于某一特定文学流派的“集注”类书籍,阅读起来会像啃一块干瘪的化石,枯燥乏味,只有学者才感兴趣。然而,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沉迷的阅读体验。它的行文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非常注重文学的审美性。注释部分,巧妙地穿插了对相关意象的文化溯源,比如对“梅”和“月”的描写,它不仅解释了具体诗句的含义,还勾勒出了唐宋以来文人对这些意象的审美定势是如何在西昆诗派中得到强化或转变的。我发现自己读着读着,就不再是单纯地在“看注释”,而是真正进入了与古人的对话之中。这种由点及面的阐释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唐宋之际诗歌过渡期的认知,它不再是教科书上一个简单的名词概念,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诗人共同营造的文化景观。对于那些希望从古典文学中汲取雅致趣味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反而充满了惊喜。
评分这套丛书的编排思路,体现了对“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这一定位的深刻理解。它并非孤立地看待《西昆酬唱集》,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文学史的宏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书中后附的几篇导读性质的附录,比如关于西昆诗派与晚唐、北宋初年诗歌流派的比较分析,视角新颖而独到。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格律与藻饰”的辩证讨论,它没有简单地批判西昆诗歌的雕琢之气,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对于“工巧”的追求是如何成为一种时代使命的。这种既不盲目推崇,也不简单贬抑的立场,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成熟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尤其是在比对几位主要作者的风格差异时,那种如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豁然开朗之感,是阅读一般通史类书籍难以给予的。这无疑是一部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有新收获的典范之作。
评分这本《西昆酬唱集注》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古朴典雅的封面设计,让人一上手就有种捧读珍宝的敬畏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深入剖析唐代西昆诗派核心作品的权威注释本。市面上流传的版本大多侧重于原文的罗列,而对其中蕴含的典故、用典以及诗人们之间的唱和机缘,往往一带而过。这本书的“注”字,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它不仅仅是对字词的释义,更是对整个文学现象的细致梳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编者在考证某些模糊不清的诗句出处时,所引用的各种敦煌文献和地方志资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功底。翻开目录,便能感受到其结构的严谨性,注释的详尽程度,足以让初学者也能毫无障碍地进入到那个诗歌流派的精妙世界中,同时也能为专业研究者提供扎实的参阅基础。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酬唱”二字背后的人际网络和文学风尚的深度挖掘,这让冰冷的文字重新焕发出鲜活的历史气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