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易安堂集校注 | 作者 | 李国新 校注 |
| 定价 | 68.0元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726827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323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龙献图(1775~1838)是“桂全诗派”的重要作家,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清代乾嘉以降的诗坛产生过的影响。龙献图、李国新编写的《易安堂集校注(精)》以壁山阁本为底本,以《三管集》、《漓江耆旧集》、《临桂县志》(光绪本)、《平乐县志》(光绪本)、《拙学斋论诗*句考略》等文献资料为参校,较全面地搜集、校订、注释了龙献图的诗作。在前言中,以龙献图的生平及交游为切入点,对其诗作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解析:一是从四个方面分析龙献图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是以“平淡自然”、“抒写性灵”、“自描技法”、“诗歌的组合艺术”为四个支点来剖析龙献图诗歌的艺术特色;三是龙献图诗歌的得失及地位。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严谨性。作者(或整理者)的考据功夫令人叹服,大量的注释和旁征博引,如同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原著深层意蕴的阶梯。很多晦涩难懂的典故和词语,经过细致的梳理和白话的阐释,变得清晰易懂,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却丝毫没有损害原著的学术价值。我尤其欣赏那些对版本异同的细致比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这部整理本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对于严肃的研究者或希望深入探究文本源流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它不是简单地“翻译”或“解释”,而是真正地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解框架,让读者能带着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去欣赏原著的精妙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显示出编纂者极高的智慧。清晰的分章、合理的过渡,使得原本可能略显庞杂的材料得以井然有序地呈现。特别是对一些跨越时间或主题的论述,编者采用了巧妙的编排方式,使得原本松散的知识点能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上的优化,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我发现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在不同章节间进行跳转和回顾,而不会产生迷失感。这种精心的结构设计,无疑是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让我在探索复杂文本时,总能找到可靠的参照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理解的效率。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激活”了被尘封的经典。它不仅仅是搬运和复刻,更像是一种现代语境下的“再阐释”,让古老的智慧重新焕发出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发现一些与当下社会现象或个人困惑相呼应的观点,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共鸣。这种经典与现代的对话能力,恰恰是优秀整理本的核心魅力所在。它让我不再觉得这些历史文献是遥不可及的故纸堆,而是鲜活的、可以随时提供启发和慰藉的精神资源。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思想的跨时空交流,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初拿到手时,指尖触及封面的纹理,便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墨色在上面印得清晰又不失温润,翻阅起来是种享受。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排版的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格调。装帧的工艺,尤其是线装或精装部分的制作,都显得非常扎实耐用,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我在面对这些经典文字时,能更快地沉浸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的接收层面。这种细致入微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作品应有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对于我个人而言,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慢读”体验。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速成的时代,它强迫我放慢脚步,去品味每一个字斟句酌的力度。虽然主题可能涉及宏大叙事或精微哲思,但作者(或编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娓娓道来的从容,又不失逻辑的紧凑。读到某些段落时,那种文采斐然、气韵生动的笔触,仿佛能透过文字将我带到那个特定时空的场景之中,耳畔似乎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种阅读体验,更接近于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入的对话,需要投入心神去捕捉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和思想的暗流,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