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学经典一本通 | 作者 | '国学经典'编委会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22111288 | 出版日期 | 2013-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5000年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而诸子百家的著述更是浩如烟海,且良莠不齐,文字艰深,阅读起来费时费力。为了让读者在短时问内领略诸子百家的智慧,掌握其精髓,也为了传承经典,让更多的人与先贤近距离接触,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著述进行了适当的取舍,辑成本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卷 论语 第二卷 孟子 第三卷 大学 第四卷 中庸 第五卷 诗经 第六卷 楚辞 第七卷 唐诗 第八卷 宋词 第九卷 元曲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当时我对古代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感到很困惑,总觉得零散的资料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结构设置,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名家语录,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图。从最基础的“仁义礼智信”的流变,到后世对儒家思想的引申和批判,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作者在梳理不同学派观点冲突时,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非常精妙,使得原本复杂的思想交锋变得条理分明。例如,在阐述道家“无为”思想的不同解读时,它不仅展示了庄子和老子的侧重点差异,还穿插了魏晋名士对此的实践与反思,这种立体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这种编排,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场思想的探险旅程,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连接点和更深层次的关联。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种“大全集”类型的书籍通常抱持着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因为追求“全”而牺牲了“精”。然而,这本书成功地避开了这个陷阱。它在内容取舍上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做到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它似乎预设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初学者可以先跟着目录的引导进行基础阅读,而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可以直接跳到那些专门探讨流派争鸣的专题部分。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并没有试图去“统一”所有思想流派,而是忠实地呈现了不同学说之间的张力与对话,这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包容性。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自己去进行判断和整合,避免了被单一视角所局限的风险。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更为宏大和辩证的认知框架,不再满足于零碎的知识点,而是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大厦。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我原本以为它会偏向学术研究,但实际上,它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也相当大。我发现,许多古人处理人际关系、平衡个人欲望的智慧,经过现代的语言重新阐释后,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关于“修身齐家”的部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道德说教,而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心性修炼方法。书中对“君子”的界定,不是高不可攀的理想模型,而是脚踏实地的自我完善过程,比如如何处理与下属的关系,如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些都能立刻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读完关于“中庸之道”的章节后,我对自己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的犹豫和摇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在对立面中寻找动态的平衡点,而不是简单地走极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文化人”,让古人的智慧成为滋养现代心灵的活水。
评分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我手里已经有不少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了,但很多书往往停留在“引介”层面,对原文的解读深度总是不够。这本书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它对原典的“深度挖掘”上。它不像一些普及读物那样,只是摘录一些广为人知的段落,而是力求还原语境,甚至会辅以简要的“时代背景注释”。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处理一些古奥的词汇时,不仅仅是给出现代汉语的解释,还会追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演变,这对于理解古人思维方式至关重要。比如,对于“天命”一词的理解,它清晰地展示了从殷商到周朝再到春秋战国的微妙变化,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着某段注释进行反复揣摩,它提供的视角往往能打破我原有的僵化理解,带来茅塞顿开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印刷的字体清晰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很多经典古籍的排版总是显得过于拥挤或者单调,但这本书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阅读习惯,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篇章变得亲切起来。比如,在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旁,特意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方便读者自行批注和思考,这对于深度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帧的细致之处,比如书脊的缝合工艺,以及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现代审美的结合,拿在手里,感觉就像是捧着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而不是仅仅一本工具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权威性和编纂的严谨性产生了极大的信赖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