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学国画入门教程 梅兰竹菊 灌木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中老年人学国画入门教程 梅兰竹菊 灌木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画
  • 梅兰竹菊
  • 中老年
  • 绘画入门
  • 艺术
  • 书法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灌木文化
  • 绘画教程
  • 老年大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暗香盈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2144
商品编码:30062185702
丛书名: 中老年人学国画入门教程 梅兰竹菊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老年人学国画入门教程 梅兰竹菊 
作 者:  灌木文化  
定价:  35.00
ISBN号:  9787115472144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1-1
印刷日期:  2018-1-1
编辑推荐
1.套系之间在内容上呈阶梯式递进关系,在线销售时注重宣传这一特点,并结合初学者学习实际进行推荐 
2.页面宣传时,注重互相链接销售,互相推荐 
3.宣传海报设计注意体现套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4.注重微信推广,制作国画教程微信推广帖子+推荐书单
内容介绍
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大字大图的主旨设计版式,从广大中老年中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讲解了绘制中国画写意梅兰竹菊的工具材料、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写意梅兰竹菊的创作画法。 
全书内容丰富,共分为5章。第 1章介绍了绘制中国写意画的基础,包括了常用工具、用笔方法、用墨方法、用色方法等。第 2章-第5章分别详细地介绍了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绘制技法,绘画技法全面而详实,包括了梅花画法,如花头的基本画法、花头的不同颜色、梅干的基本画法、梅枝的画法;兰花画法,如兰叶的画法、不同姿态兰叶的画法、蕙兰的画法、兰花的创作;竹子画法,如竹竿的画法、竹枝的画法、竹叶的画法、竹子的创作;菊花的画法,如菊叶的画法、花枝叶组合的画法、菊花的创作。本书对于正准备提高国画写意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 
教程和临摹范本。 
本书适合中老年美术爱好者自学使用,也适合作为美术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
作者介绍
“灌木”一词源于《诗经·葛覃》中的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意为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桦的参天耸立、松柏的曲高和寡,但求漫山遍野,覆盖广阔的大地。灌木文化以出版高质量美术教程书、美术画册等广受业界好评。如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系列、《中国画技法入门300例》系列、《原大版画册》系列等。
目录
第 1 章 国画基础入门 
1. 画前准备6 
1.1笔 7 
毛笔的选择 7 
1.2墨 8 
墨的选择 8 
1.3纸 8 
纸的选择 8 
1.4砚 9 
砚的选择 9 
砚的使用和保养 9 

2.写意画笔墨技法 10 
2.1用笔方法 10 
怎样握笔 10 
基本运笔技法 11 
如何运笔 12 
2.2用墨方法 13 
用墨时水分的控制 13 
墨分五色13 
墨法技巧 14 
2.3用色方法 15 
常用的国画颜料 15 
色的浓淡 16 
色墨调和 16 


第 2 章 梅花画法 
1. 花头的基本画法 18 
1.1双勾法 18 
1.2没骨法 19 
1.3花蕊的画法 20 
1.4花萼的画法 20 

2. 花头的不同生长期 21 
2.1花苞 21 
2.2欲开 21 
2.3初开 21 
2.4全开 22 

3. 花头的不同颜色 24 
3.1红梅 24 
3.2腊梅 24 
3.3绿梅 25 

4. 梅干的基本画法 27 
4.1双勾法 27 
4.2没骨法 28 
4.3勾皴法 28 

5. 梅枝的样式 30 
5.1“之”字式梅枝 30 
5.2“女”字式梅枝 30 
5.3“S”字式梅枝 31 
5.4“从”字式梅枝 32 
5.5三角穿插式梅枝 32 

6. 梅枝的画法 35 
6.1上发枝 35 
6.2下垂枝 36 
6.3右横枝 37 
6.4左横枝 38 

7. 花、枝的组合画法 40 
7.1二花正反式 40 
7.2三花直升式 40 
7.3左出三花式 41 
7.4右出三花式 41 
7.5繁花式 42 

8. 梅花与配景 44 


第3 章 兰花画法 
1. 兰叶的画法 46 
1.1双勾法 46 
1.2没骨法 47 
1.3双勾填色法 48 

2. 不同姿态的兰叶 49 
2.1倒垂的叶子 49 
2.2风中的叶子 49 
2.3雨中的叶子 49 

3. 兰花的画法 50 
3.1没骨法 50 
3.2双勾法 51 
3.3双勾填色法 53 

4. 蕙兰的画法 56 

5. 兰花的创作 58 


第4 章 竹子画法 
1. 竹竿的画法 61 
1.1没骨法 61 
1.2双勾法 61 
1.3双勾填色法 62 

2. 其他竹竿的画法 63 
2.1细竿 63 
2.2老竿 63 
2.3横竿 64 
2.4垂竿 64 

3. 竹枝的画法 66 
3.1鹿角枝 66 
3.2鱼尾枝 66 
3.3雀爪枝 67 

4. 竹枝的出枝方式 68 
4.1新竿生枝 68 
4.2老竿生枝 69 
4.3左右生枝 70 

5. 竹叶的画法 71 
5.1没骨法 71 
5.2双勾法 72 

6. 竹笋的画法 75 

7. 竹子的创作 77 


第5 章 菊花画法 
1. 菊花的画法 80 
1.1没骨法 80 
1.2双勾法 81 
1.3双勾填色法 82 

2. 不同生长期的花头 84 
2.1花苞 84 
2.2欲开 84 
2.3全开 85 
2.4怒放 85 

3. 菊叶的画法 87 
3.1双勾法 87 
3.2没骨法 88 

4. 花枝叶组合的画法 90 
4.1一枝独放 90 
4.2两朵相向 91 
4.3三朵相互 92 
4.4 三朵下垂 93 
4.5 四朵掩映 94 

5. 菊花的创作 95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诗意栖居:现代家居软装设计与生活美学指南》 一、 现代生活的需求与软装设计的核心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空间已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物理容器,它更是个人品味、生活态度的外在体现。本手册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家居软装设计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居住体验,构建一个既美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 在当代语境下,软装(包括布艺、灯光、艺术品、家具摆设等)是构成室内空间氛围的关键要素。它具有极强的可变性和情感连接性,是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情感化设计”的重要途径。本书将从基础理论出发,系统阐述软装设计的核心原则、流程规划以及在不同空间场景下的应用策略。 二、 软装设计基础理论的构建 成功的软装设计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本书将详尽介绍构成视觉美学的几大要素: 1. 色彩心理学与空间调性: 我们将探讨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状态。从经典的“低饱和度治愈系”到大胆的“高对比度戏剧性”,深入分析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来确定空间的整体调性,并提供一套完整的色彩搭配方案,避免“色彩冲突”。 2. 材质的触感与听觉体验: 材质是空间质感的灵魂。本书将细致区分天然材质(如原木、石材、亚麻)与人造材质(如金属、高分子材料)的特性、维护方式及其带来的感官反馈。特别关注“触觉美学”,即材料如何通过触摸来传达温暖、冰冷、坚实或柔韧的感觉,从而丰富居住者的多维度体验。 3. 光影的艺术:层次照明的设计: 照明设计远超简单的功能性照明。我们将介绍“基础照明、重点照明、氛围照明”三层照明体系的构建方法。重点解析如何利用轨道灯、落地灯、壁灯等不同光源,配合百叶帘、纱帘等遮光材料,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戏剧性的光影效果,使空间在不同时间段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力。 三、 空间应用篇:从客厅到卧室的个性化表达 本书将空间场景划分为功能区,并提供针对性的软装策略。 1. 客厅:社交与放松的交汇点: 客厅是家庭的核心展示区。我们将侧重于大件布艺的选择(沙发套、地毯的尺寸与纹理),以及如何通过装饰画、雕塑等艺术品来确立空间的主题风格。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合适尺寸的地毯以界定功能区域;抱枕色彩的季节性更替技巧。 2. 餐厅与厨房:实用美学的平衡: 在开放式设计日益流行的今天,餐厅和厨房的软装需要兼顾实用性与装饰性。介绍餐桌布、餐垫的选择标准,以及如何利用悬挂式灯具在用餐区创造聚焦感。对于厨房,重点讨论易清洁、耐用且能融入整体风格的装饰元素。 3. 卧室:私密休憩与身心疗愈: 卧室的设计核心是舒适与宁静。本书将详述床品的材质选择(如鹅绒、桑蚕丝),窗帘的遮光度与垂感设计,以及床头背景墙的软包处理。提供一套完整的“助眠色彩”和“舒缓香氛”的软装配套方案。 4. 书房/工作区:专注力与灵感的激发: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高效、无干扰的工作环境?内容涵盖办公家具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书架的陈列美学(如何平衡藏书与展示品),以及利用绿植和小型雕塑来缓解视觉疲劳的方法。 四、 风格解析与跨界融合 当代设计趋势强调融合与创新,而非僵硬地遵循单一风格。本书精选并深入解析了数种主流且具有生命力的风格: 极简主义的温度: 如何在去除冗余后,通过材质的精妙对比来赋予空间深度,避免“冷漠感”。 新古典的轻奢: 在保留经典元素的同时,如何运用现代材料(如黄铜、磨砂玻璃)进行“降重”,使其更适应现代生活节奏。 自然主义与侘寂(Wabi-Sabi): 探讨如何通过不完美、未经雕琢的元素,如粗陶、风化的木材,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尊重和对本真的追求。 波西米亚与折衷主义的自由表达: 介绍如何巧妙地混搭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装饰品,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故事空间”。 五、 维护、可持续性与未来趋势 软装并非一劳永逸的投入,持续的维护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软装快速更新手册”,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节日氛围或个人心情,低成本、高效率地更换布艺、灯光或小型摆件。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的未来,探讨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延长装饰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通过“升级再造”(Upcycling)的方式,将旧物转化为新的艺术焦点,实现设计与地球环境的和谐共存。 结语:创造属于你的“诗意栖居地” 本书旨在赋予读者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套实操的工具。软装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让你的居住空间成为一个能滋养心灵、映照自我、并与自然和时间对话的“诗意栖居地”。通过精心的规划与充满热爱的执行,每一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极其挑剔的人,尤其是对于教材类书籍,如果逻辑跳跃或者图示模糊不清,我基本上会立刻放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它对每一个步骤的分解都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例如,在练习线条时,它会用微距镜头般的图示告诉你如何控制手腕的提按,每一个过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不仅教你“怎么做”,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比如,在处理一笔竹叶时,它会从古代画家的笔法传承角度,结合现代的材料特性,给你三重解释。这种多维度的解析,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极其立体和充实,你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笔画法,更是一段艺术史的缩影。这种严谨又不失亲和力的叙事风格,让学习过程变得高效且充满乐趣。读完一章,我感觉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了一场与古人智慧的对话。

评分

这本关于中国画入门的书籍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对传统艺术心存向往,却又苦于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一股及时雨。从翻开书的第一页起,我就感受到了作者在教学上的匠心独运。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腔调,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语言,一步步引导我们进入国画的世界。比如,在讲授笔墨的运用时,书中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力度和角度下笔触所能产生的韵味,即便是最基础的“点”和“皴”,也讲得津津有味,让我立刻想拿起毛笔试试看。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非常理解我们这些“门外汉”的困惑,总能在关键处给出恰到好处的提醒,避免了许多初学者容易犯的思维定式。那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感,让我每次学习都充满信心,感觉自己真的在稳步提升,而不是原地打转。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优势,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对未来继续探索国画艺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动力。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传统审美殿堂的便捷之门。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入门”教程,读完后感觉自己学了一堆皮毛,遇到真问题还是束手无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在“入门”的层面上做得极其扎实和专业。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握笔、调墨这种基础操作上,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画的核心理念——“写意”——做了非常到位的基础铺垫。比如,在讲解如何捕捉对象的瞬间形态时,作者给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让我明白国画不是死板的描摹,而是一种精神的捕捉与再现。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具品位,留白恰到好处,既不会让页面显得拥挤,又能突出重点。这对于习惯了快节奏数字阅读的我来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沉淀。我发现,仅仅是看着书中的示范画作和讲解,我的观察力似乎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教程”范畴,它更像是一本艺术启蒙的工具书,对我的生活审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的地方,在于它对中国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的阐释。它完全跳脱出了仅仅教授绘画技巧的局限性,而是将“道”与“术”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在讲解如何表现物体的“气韵”时,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让我明白,拿起画笔,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心灵的修行和与自然的交流。例如,在谈论“留白”的艺术时,书中阐述的留白不仅仅是画面上没有颜料的部分,更是“虚实相生,静中有动”的东方哲学体现。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让原本枯燥的练习变得充满了意义和重量。它促使我不仅仅关注笔墨的物理效果,更去思考画面背后的精神力量。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艺术修身养性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精神滋养是无价的。它让我确信,国画入门,绝不只是学画画,更是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

评分

坦白讲,我一直觉得国画这东西,要么就是太玄乎,要么就是太古板,想找一本既能抓住精髓又不失现代学习趣味的书籍,简直是难上加难。但是,当我翻阅这本书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立刻抓住了我。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新颖,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技法口诀,而是先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文化背景介绍,将我们带入到中国画的意境之中。作者似乎深谙“寓教于乐”的精髓,每介绍一个技法点,都会配上色彩鲜明的范例解析,让你清晰地看到“为什么这么画”和“画出来是什么效果”。我尤其欣赏它对“神韵”的解读,不是空泛地喊口号,而是结合具体的笔墨变化来解释,比如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体的生命力。对于我这种偏好视觉刺激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逻辑清晰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茶余饭后聊艺术心得,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和放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