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傳習錄:精裝 作傢齣版社國學典藏 明朝全能聖人王陽明傳世語錄 王氏 論語 毛梁啓超一緻推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基本信息
書名:傳習錄:精裝 作傢齣版社國學典藏 明朝全能聖人王陽明傳世語錄 王氏 論語 毛梁啓超一緻推崇
定價:39.80元
作者: 王陽明,高高 注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6386548
字數:
頁碼:39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韆古完人的傳世之作
名社佳作,韆年傳承
流傳韆古的中國古典哲學經典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傳世語錄
讀此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文成公全書》。因陽明以知行閤一為教,要閤觀學問事功,方能看齣其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重要,過於硃、陸諸集。
——梁啓超《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內容提要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傢、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錶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錄》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上捲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裏的書信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瞭他晚年的思想。
目錄
上捲
3徐愛錄
32徐愛跋
34陸澄錄
84薛侃錄
中捲
129錢德洪序
132答顧東橋書
170答周道通書
180答陸原靜書(一)
184答陸原靜書(二)
205答歐陽崇一
215答羅整庵少宰書
225答聶文蔚(一)
234答聶文蔚(二)
248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251教約
下捲
257陳九川錄
275黃直錄
286黃修易錄
296黃省曾錄
305錢德洪錄
347錢德洪附記
349黃以方錄
372錢德洪跋
作者介紹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於陽明洞(今貴陽市修文縣)學習,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的文學傢、哲學傢、思想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是二程、硃、陸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的重要代錶人物。
n文摘
上捲
徐愛①錄
先生於《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②為正,蓋先儒③所謂誤本者也。愛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於詞章,齣入二氏之學。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睏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愛朝夕炙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餘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麵,或猶未聞其謦欬,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於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遊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韆裏者。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誌,相與考而正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
門人徐愛書
【注釋】
①徐愛(1488—1518):字曰仁,號橫山。浙江餘杭人,王陽明的妹夫,也是陽明先生的位學生和得意的學生,有“王門顔迴”之稱,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陽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嘆曰:“曰仁歿,吾道益孤,至望原靜者(陸澄)不淺。”
②舊本:指由鄭玄作注、孔穎達疏解的版本。
③先儒:這裏指程顥、程頤和硃熹。
【譯文】
先生對於《大學》中有關“格物”的各種觀點,均以舊本,亦即硃熹等人所說的誤本為標準。我剛聽說時覺得很意外,繼而又産生懷疑,後,我殫精竭思,互相對照分析,又嚮先生本人請教。這纔發現,先生的主張就好像是水性冰冷、火性炎熱一樣,即使百世之後的聖人也不會産生疑惑。先生天資聰穎,然和藹可親,為人坦誠,平素不修邊幅。早年,先生性格豪邁灑脫,曾熱衷於賦詩辭章,並深入研究佛道兩傢的經典之作。所以,很多人剛開始聽到他的主張時,都認為是異端邪說,不予深究。但是他們不知道,先生在貶居貴州龍場的三年中,處睏養靜,學問的功夫已經超凡入聖,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我時刻受先生的教誨,深知他的學說,剛接觸時似乎很平常,等深入研究纔覺得愈發崇高;初看時好像很粗疏,仔細鑽研纔覺得愈發精細;剛接近仿佛很淺顯,深入探求纔覺得沒有窮盡。十幾年來,我竟連它的輪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學者,有的雖與先生纔一麵之緣,有的隻聞其名,有的懷著衊視、惱怒的情緒,還沒談上幾句就依據傳聞臆說,妄加揣度,這樣怎麼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學說呢?跟隨先生的人士,聽著先生的教誨,常常得一而遺二,如同相馬時隻注意馬是公還是母,是黑還是黃,卻忽略瞭能否馳騁韆裏的特性。因此,我特意把平時從先生那裏所聽到的記錄下來,給諸位同學奉上,以便相互校正,不負先生教誨之恩。
晚生徐愛書
愛問:“‘在親民’,硃子謂當作‘新民’,後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麵‘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①,所以親之也。《堯典》‘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瞭。”
【注釋】
①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契,商族的始祖,帝嚳之子,曾協助大禹治水,被封為司徒,負責掌管教化;敷,布施;五教,指五種倫理道德,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譯文】
徐愛問:“《大學》中的‘在親民’,硃熹認為應作‘新民’,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像可作為他的憑證。先生認為應按舊本作‘親民’,難道也有什麼根據嗎?”
先生說:“‘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可作為‘在新民’的憑證呢?‘作’與‘親’雖然相對,但並非作‘新’解。後麵所說的‘治國平天下’,都沒有‘新’的意思。比如:‘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這些都含有‘親’的意思。‘親民’猶如《孟子》中的‘親親仁民’,親近就是仁愛。百姓不能彼此親近,虞舜就任命契做司徒,盡心竭力地推行倫理教化,讓他們互相親近。《堯典》中的‘剋明峻德’即是‘明明德’,‘以親九族’到‘平章’‘協和’即是‘親民’,也就是‘明明德於天下’。再如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親民’。說‘親民’,就包涵瞭教化養育等意思,而說‘新民’就有些偏頗瞭。”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硃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①。”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②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注釋】
①相戾(lì):相抵觸。
②本注:即硃熹所著的《大學章句》。
【譯文】
徐愛問道:“《大學》中‘知止而後有定’,硃熹認為是指萬事萬物都有定理,這好像與先生的看法不一緻。”
先生答說:“到具體事物中尋求至善,如此就把義看成是外在的瞭。至善是心的本體,隻要‘明明德’,並達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當然瞭,至善並未與具體事物相脫離。《大學章句》中所謂的‘窮盡天理而心中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錶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愛問:“至善隻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①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隻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麵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治民便是信與仁。隻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愛曰:“聞先生如此說,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說纏於胸中,尚有未脫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溫凊定省之類,有許多節目②,不亦須講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講求?隻是有個頭腦。隻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講求。就如講求鼕溫,也隻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講求夏凊也隻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隻是講求得此心。此心若無人欲,純是天理,是個誠於孝親的心,鼕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個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個凊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齣來的條件。卻是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後有這條件發齣來。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後有枝葉。不是先尋瞭枝葉,然後去種根。《禮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有是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序言
傳習錄:精裝 作傢齣版社國學典藏 明朝全能聖人王陽明傳世語錄 王氏 論語 毛梁啓超一緻推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