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照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總序 重新認識中國曆史
----------
第一講 中國古地理的基礎
01 百年來中國曆史研究的碩果- 002
02 百年來對中國曆史的認識超過以往兩韆年- 005
03 百年來中國古代史的關鍵點- 009
04 中國文明的主流來自周文化- 012
05 周人的遺産之一—— 世界觀- 015
06 周人的遺産之二—— 宗法封建製- 021
07 周人的遺産之三—— 非錶音文字- 025
08 周人的遺産之四—— 中國文明核心地理區域- 029
09 古代中國的人文地理- 033
10 古代中國自然環境與人文生活的互動- 037
11 一位被忽視的地理學天纔- 039
----------
第二講 中國古文法的基礎
01 與時間對抗的不朽文字- 044
02 生生不息的中國文字係統- 046
03 中國文字的造字原則- 049
04 中國文字分成三類- 052
05 沿用至今的漢字文法- 055
06 文法沒變,為什麼我們還是看不懂古書? - 059
07 中國語文獨特之處—— 數詞和量詞- 063
08 中文文法的內在簡約性- 067
09 中文文法沒有明確的時態變化- 070
10 中文文法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073
----------
第三講 中國文字與中國語言
01 從海倫·凱勒學習語言說起- 078
02 文字創造新世界- 082
03 語言和文字決定思考- 085
04 語言和文字,哪個更重要? - 088
05 文字在中國擁有更高的權威- 092
06 “文獻中心主義”- 095
07 曆史記錄的“大傳統”和“小傳統”- 098
08 “文”與“言”的巨大差距- 102
09 何炳棣從“小傳統”著手研究曆史- 105
10 何炳棣的另一項研究- 109
11 最古老的中國典籍——《尚書》與《周易》- 112
12 剋服語言與文字之間的巨大落差——《詩經》- 116
13 維係宗法製度——《周禮》- 119
----------
第四講 古代城市與城邦
01 攔在我們與曆史之間的透鏡- 124
02 透鏡的例子—— 美國議會製與中國郡縣製- 127
03 另一個透鏡—— 係統化整理- 131
04 正確理解先秦時代的“國”- 134
05 古史中的“國”與今天的“國”迥異- 138
06 中國古代的城從何而來? - 140
07 誰是“國人”? - 143
08 “國人”從何而來? - 147
09 周朝的城與周朝政治運作- 149
10 爵製與西周嚮東周的轉變- 153
----------
第五講 從封建到諸國
01 不要把曆史人物看得太重要瞭- 160
02 尋找曆史發展的其他因素- 162
03 周公是第一位真正的曆史人物- 166
04 周公的偉大功績- 169
05 封建的本質就是武裝殖民- 173
06 周人的統治策略—— 分封- 176
07 周人的政治製度—— 昭穆製- 179
08 昭穆製的深遠影響- 183
09 周人的政治製度—— 宗法製- 186
10 周人的政治製度—— 嫡長子繼承製- 189
11 “氏”與“姓”的建立- 191
12 在上述內容基礎上解讀考古資料- 194
13 宗法製度中的父子關係- 198
14 總結:周朝的教化根基- 200
----------
第六講 王官學與諸子學
01 我們所知道的曆史經曆過層層篩選- 204
02 有效的曆史知識需要曆史學傢的呈現- 207
03 曆史學傢必須不停追問- 210
04 為什麼諸子百傢齣現於東周而非西周? - 213
05 諸子的源頭—— 周人的知識創新- 216
06 西周到東周宗法關係的鬆動- 219
07 周幽王時期為何“諸侯不至”? - 222
08 封建宗法製的衰落與諸子的興起- 226
09 儒傢源於周人的王官學- 231
10 道傢和陰陽傢的王官學源頭- 234
11 總結:從西周王官學到東周諸子學- 237
----------
第七講 重新認識孔子(一)
01 孔子與我的電影夢- 242
02 子路與我的電影劇本- 244
03 “君子死,冠不免”- 246
04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一)- 249
05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二)- 253
06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三)- 257
07 孔子的傢世背景- 260
08 “三十而立”- 264
09 孔子的開創性—— 大膽的教育- 267
10 孔子的開創性—— 對學習的推崇- 270
11 孔子的開創性—— 對禮的全新闡釋- 274
12 小結:孔子是一位瞭不起的開創者- 277
----------
第八講 重新認識孔子(二)
01 孔子的時代—— 諸侯坐大- 282
02 孔子在魯國的理想- 286
03 孔子的生平(一)—— 魯國大亂- 289
04 孔子的生平(二)——大夫專權- 292
05 孔子的生平(三)——夾榖之會- 295
06 孔子的生平(四)——去魯至衛- 299
07 孔子的生平(五)—— 睏於陳蔡- 302
08 孔子的生平(六)—— 周遊列國- 305
09 孔子的生平(七)——衛國內亂- 309
10 孔子的生平(八)—— 晚年歸魯- 312
11 孔子的快樂- 315
12 孔子的教導- 320
13 禮教的真義- 323
----------
第九講 重讀《老子》
01 三支道傢對“道”的不同理解- 328
02 老莊有彆- 332
03 《史記》關於老子記錄的糊塗賬- 335
04 《史記》中的好幾位“老子”- 338
05 老子年代的錯置與楚文化- 341
06 考證《老子》年代的五種方法- 344
07 老子論“道”- 348
08 老子論“自然”- 351
09 老子的生存之道- 354
10 老子的處世法則- 357
11 老子論“聖人”- 361
12 老莊結閤- 365
13 《老子》是不摺不扣的“亂世之書”- 367
14 老在莊前還是莊在老前? - 371
----------
第十講 重讀《莊子》
0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76
02 先理解莊子的時代背景,再讀《莊子》- 379
03 《莊子》的風格- 382
04 《莊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條(一)- 385
05 《莊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條(二)- 389
06 理解名傢,更能理解《莊子》- 392
07 莊子的名實之辨(一)- 394
08 莊子的名實之辨(二)- 398
09 莊子的名實之辨(三)- 401
10 迴頭再問莊子是誰- 403
11 莊子哲學的重點- 40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係列(全13冊)考察瞭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到清王朝結束數韆年的曆史軌跡,充分運用近百年曆史學和考古學的豐碩成果,以廣泛的社會結構、社會思潮、文學藝術、百姓生活為切入點,將那些被擱置在學術象牙塔的新知識、新方法一一呈現給普通讀者。

在係列第2冊《文明的基因》中,你會看到: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學成瞭後世儒傢、道傢、陰陽傢的思想源頭;

天命觀念、封建宗法製度、穩定的文字係統和天下觀念,這都是周朝為中國留下的豐富遺産;

司馬遷對老子這個人的記錄是一筆糊塗賬,有至少三個版本的“老子”在曆史上流傳下來,讓人分不清楚……

------------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係列(全13冊),中信齣版集團·見識城邦陸續推齣——

第一輯“先秦”,中國文明的奠基,2018年10—12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1:中國是怎麼齣現的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2:文明的基因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3:從列國到帝國

第二輯“漢唐”,兩大帝國的運作,2019年1—4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4:帝國的昂揚精神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5:危機與考驗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6:大分裂時代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7:新帝國的試驗

第三輯“宋元”,中國文化的新活力,2019年5—7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8:新時代的開端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09:分裂與互動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0:世界性帝國

第四輯“明清”,帝國的挑戰和變革,2019年8—10月上市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2:帝國的韆年變局

講給大傢的中國曆史13:希望與絕望交雜的時代

------------------------

【編輯推薦】

新材料,新成果,新寫法

講給普通大眾的130堂中國曆史課,尋找被忽略的曆史邏輯

1.這套中國曆史,作者已經在颱北完整講過兩次,分彆用瞭5年,影響瞭兩代學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瞭5年時間整理成文字,講透幾韆年中國曆史的演進。

這是一套專注“講透中國曆史”的中國通史。尋找被忽略的曆史邏輯,撥開層層迷霧,迴歸中國曆史的常識,曆史不隻是帝王將相和英雄人物,也不隻是刀光劍影和王朝更替,還有更多令人驚嘆的曆史運作邏輯和豐富的細節。

2.這是一套與眾不同的中國通史。

我們現在讀的中國史,其實多半是50年前的老書,50年來,有無數新的考古發現、新的研究成果,卻被束之高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

關於中國曆史,我們永遠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學術界的新成果、新發現,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講給大傢。活在今天,我們要讀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視角寫的中國曆史。

3.一套當代學者講給今天普通讀者的中國曆史。

這是一套從史前時代講到清代結束的通史,它沒有呂思勉、翦伯贊、範文瀾的中國史那麼學術,也沒有《明朝那些事兒》《半小時漫畫中國史》那麼戲說;這套中國史用既正兒八經、又簡潔愉悅地方式,講齣瞭乾貨滿滿的新知識、新見解,就像《秦謎》《曆史的溫度》那樣講述有情感、有思想的曆史。

4.這套中國曆史最大的特點就是“新”。

作者說,“我會比較強調跟傳統說法不一樣的部分,而如果傳統說法在這一百年中沒有被挑戰或被推翻,我就不講瞭”。它吸收瞭專傢學者的嚴肅認真,卻沒有學院的刻闆僵硬;它采用瞭輕鬆幽默的講解方法,卻不是沒有節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諢;它主要不是講哪一年發生瞭哪件事,也不是繁瑣考證一個新曆史知識,而是告訴我們曆史演進的脈絡,尋找曆史運作的邏輯,啓發我們新的認知。

 使用新材料,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比司馬光更懂唐宋。

因為我們看到瞭連那個時代的人都沒看到過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獻、居延漢簡,還有馬王堆的帛書。

 廣泛吸收新成果,我們發現原來學術的東西還可以這麼好玩!

從一百年前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開啓的新史學革命,到今天中國大陸、颱灣、日本、歐美漢學界的新成果。

 采用新寫法,思維清奇、平易近人,從零開始,重新認識。

從頭講述,從零開始,重新認識,思想的厚重感、講述的故事感,兼容並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淺,曆史的現場感、破案的暢快感,應有盡有。

用戶評價

評分

在我疏淺的曆史學習中,確實少見有人這樣講中國曆史,弱化「事件和人物」,強化「曆史觀」。講方法論,講語言哲學,講考古,做中西橫嚮對比,更像航拍模式的通識課。與其說在講中國曆史,不如說是在講「曆史是什麼」「中國曆史是怎麼來的」、「如何重新看待中國曆史」。

評分

##重新認識春鞦戰國,這本和第三本講諸子的部分,特彆適閤厘清思路

評分

##3.5|感覺不是曆史,是在寫文論瞭,特彆是語言和文字兩方麵去分析中國的文化,前麵主要講瞭周的文化發展,然後從孔子、老子和莊子三位的思想講述瞭中國文明,有很多精彩齣眾之處,但有些地方太過武斷,不客觀,讓人難以信服,重復較多,偏離主題也有點遠。

評分

##前半是對上一部的復述,“上次沒講清楚我再講一講”

評分

##藏書閣打卡·這本感覺有點分裂啊。前半本承接上一本講中國文明的起源,周人的遺産如世界觀宗法封建製文字,然後是儒道陰陽三傢。部分內容第一本有涉及到,感覺比較重復。講文字和語言的部分很有意思。 不喜歡有一些地方直接給齣結論,缺少論據論證,我會在心中打齣個大大的問號。比如“不同部族的不同文化遞變的情況,到周人之後,就停止瞭”WHY?“儒學的根本是王官學”等,有點牽強。 一麵說不要把曆史人物看的太重要,一麵又花瞭40%的篇幅講瞭孔老莊三人。 不知道作者的整體思路是什麼。

評分

##第一章是前情提要加天纔地理學傢陳正祥。第二章露怯略多:批六書為賦新詞、故弄玄虛,事實上文字真正核心仍為形聲,未脫六書範疇。文法體係也亂,部分判斷如自稱時第一人稱轉第三人稱尤其失準。第三章講語言決定思維兜瞭個大彎,講貞人與前冊矛盾。第四章談大曆史溺於黃仁宇無數字管理舊說,頗為可惜。姓氏完全反著講,似乎過於激進…總之吧,本書與前冊重復甚多,多到不能忍。看在論老莊有新見的份上,三星不能再多瞭

評分

##這一冊題為“文明的基因”,內文也可謂切題,明顯可見楊照所寫“中國史”,是把中國作為一種“文明”而非“國傢”來書寫的,故連篇纍牘講文字的功能、諸子思想等等(僅孔子一人就占瞭全書1/4篇幅,這恐怕也是他所擅長的,見其所著《經典裏的中國》十捲),具體曆史事件僅占1/10的篇幅。周公差不多是他提到的先秦時期唯一一個政治傢,形象極崇高,幾乎不是“曆史”而是解經的角度。不過大體而言,有優勝於第一冊之處,不無見地。

評分

##比第一部相比,關於考古發現的內容少瞭很多,但仍然精彩。對孔子的不同理解對我來說特彆有意義,改變瞭以往對於孔子身上教條的印象,而看到瞭作為變革者、作為體麵人、作為有趣人的孔子,和K先生結婚後,我也算加入瞭孔傢後代瞭,不知不覺中宗族的情感多多少少有增加,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收獲的對孔子的認同和尊重,分量沉甸甸。

評分

##重新認識春鞦戰國,這本和第三本講諸子的部分,特彆適閤厘清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