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

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维克多·马格林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导 论
第一章 未来的愿景:罗德琴科与利西茨基,1917—1921
第二章 德国构成主义:利西茨基与莫霍利-纳吉,1922—1923
第三章 创造“艺术家兼构成主义者”:罗德琴科,1922—1927
第四章 形式的政治学:罗德琴科与莫霍利-纳吉,1922—1929
第五章 政权的象征:利西茨基和罗德琴科,1930—1941
第六章 为商业而设计还是为生活而设计?莫霍利-纳吉,1937—1946
后 记
致 谢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艺术—社会先锋派”兴起,主张让艺术家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建设。本书以罗德琴科、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纳吉,这三位构成主义大师为例,对他们的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研究,借由对他们的艺术生涯的考察,本书作者——美国著名设计学家维克多·马格林,审视了这三位艺术家如何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建筑设计、摄影和设计教育等领域,用设计与艺术创作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最大程度地彰显艺术家的社会使命与抱负。

用户评价

评分

##不能当作一本了解艺术家作品的著作,如果本着上述目的去读一定会失望,零星的作品和黑白的印刷是无法呈现作品的。是了解三位艺术家理想与实践冲突与调节的一本书籍。三位艺术家都试图通过设计去探索更为深层的时代精神,但都可谓在晚期碰壁:罗德琴科和利西茨基面对斯大林式政权规训,纳吉面对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商业环境。就结果而言似乎不如人意,或许实践的魅力正是正是在于冲突制造的张力与持久的影响,这些绝非能以当时的结果去评判。看后其实很好奇马列维奇的“挫折”,在较为纯粹的环境下,至上主义是否让他幻灭了呢?

评分

##读过

评分

##为了罗德琴科和利西茨基而来,其中的观点对比很多值得玩味的内容。以前没有考虑过作为形式的政治学意味,以及艺术家的乌托邦怎样通过作品的结构形式传达。作者说得对,对于这些艺术家的评价不能从作品价值上出发,而必须着眼于他们在时代中的位置,以及他们为了维护与政权的关系而不断对自己做出的调整。

评分

本来想寻找构成主义建筑的一些东西,全书讲的多是构成主义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摄影。一直觉得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日本新陈代谢派是不同于主流西方世界的两个有意思的流派,可后来都消失了,但也影响深远。比如后来的苏联电影,完全不同于世界上的主流电影。平面设计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电影海报也是构成主义风,最明显就是《飞向太空》了。

评分

本来想寻找构成主义建筑的一些东西,全书讲的多是构成主义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摄影。一直觉得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日本新陈代谢派是不同于主流西方世界的两个有意思的流派,可后来都消失了,但也影响深远。比如后来的苏联电影,完全不同于世界上的主流电影。平面设计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电影海报也是构成主义风,最明显就是《飞向太空》了。

评分

##不能当作一本了解艺术家作品的著作,如果本着上述目的去读一定会失望,零星的作品和黑白的印刷是无法呈现作品的。是了解三位艺术家理想与实践冲突与调节的一本书籍。三位艺术家都试图通过设计去探索更为深层的时代精神,但都可谓在晚期碰壁:罗德琴科和利西茨基面对斯大林式政权规训,纳吉面对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商业环境。就结果而言似乎不如人意,或许实践的魅力正是正是在于冲突制造的张力与持久的影响,这些绝非能以当时的结果去评判。看后其实很好奇马列维奇的“挫折”,在较为纯粹的环境下,至上主义是否让他幻灭了呢?

评分

##1.政治使艺术作为传播介质、观念的桥梁时变得扭曲,但其真切的艺术成就又给人虚实矛盾间的痛苦张力。主体对集体意识形态的屈服最终使戏谑般的乌托邦归于虚无。2.对传播媒介和符号暴力产生兴趣;3.很喜欢。

评分

##大致扫过

评分

本来想寻找构成主义建筑的一些东西,全书讲的多是构成主义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摄影。一直觉得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日本新陈代谢派是不同于主流西方世界的两个有意思的流派,可后来都消失了,但也影响深远。比如后来的苏联电影,完全不同于世界上的主流电影。平面设计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电影海报也是构成主义风,最明显就是《飞向太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