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

透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宏峰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一  巫 鸿   1
序言二  汪悦进   3
导论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   1
一、视觉现代性的提出   1
二、“透”与“明”:近代中国视觉文化   9
上编 透明的世界
第一章 透明的世界图景   27
一、玻璃与灯:透明的观看之道   29
二、双重“图像—世界”   36
三、图像的潜能:世界3的可能   51
四、费正清的教学幻灯片:图像作为“不变的流动体”   66
第二章 照相“点石斋”——《点石斋画报》中的再媒介性   75
一、再媒介:照相与石印   76
二、原始画稿:文字、涂改与造型   91
三、摄影视觉的展开   108
第三章 晚清图像的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
——以《点石斋画报》插页画为中心的考察   124

一、图像印刷资本主义   124
二、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点石斋画报》插页画   125
三、视觉性与公共性:“卧游图”系列   141
四、结语 机械复制的极端:画谱/ 画册   154
中编 观看的主体
第四章 作为视觉装置的“看客”   161
一、“看客”作为一种视觉装置   162
二、观看的女性与凝视的辩证法   184
三、看客坐马车:运动的视觉   191
第五章 “摄影机表情”:鲁迅与砍头图像   197
一、幻灯片事件考寻   197
二、技术化观视与看客的凸显   215
三、“麻木”与摄影机表情   224
四、西方看客:砍头图像的生产与传播   237
五、启蒙的辩证,文学的自觉   250
第六章 可见的主体——近代视觉技术与国民性话语   258
一、显微镜:解剖/ 透视国民性   258
二、作为视觉媒介的X 光   265
三、“验性质镜”与透视的国民性   269
第七章 uncanny,或者“故鬼重来”
——近代中国的镜像图像与视错觉   280
一、洋装辫子:镜像视觉图像   281
二、uncanny,或者“故鬼重来”   294
三、视错觉下的双重面相   303
余论   317

下编 透明的艺术
第八章 近代人像:个人性与公共性   323
一、任伯年肖像画的个人性   323
二、画报时人肖像的公共性   344
三、画报人像照片的时间性   361
第九章 虚拟影像:近代电影媒介考古   369
一、徐园影戏实为幻灯   371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影戏同观”   381
三、幻灯/电影:虚奇美学   388
第十章 影像—媒介:康有为与近代媒介世界观   401
一、康有为的媒介世界观:全球、血球、影戏、以太   401
二、影的考古:脱域与再域   409
三、媒介考古:新与旧的悖论   419
第十一章 透明的文学——风景描写的发生   426
一、“实地的描写”:《老残游记》之风景描写
如何成为一个美学问题?   427
二、言文一致里的风景   431
三、发现“风景”   439
四、科学精神与视觉技术   443
结语  (不)透明:图像—媒介的双重性   453
一、一个更为复杂的故事   453
二、(不)透明:图像—媒介的双重性   457
主要参考文献   464
后记   47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全书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论从史出;立足于完整而宏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语言表述简洁明快,文笔优美,体现出作者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准。

2 . 有几种宝贵材料是首度被学者使用、首度公开发表:1.《点石斋画报》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四千余张原始画稿,是该画报研究的宝贵资料,从来无人使用,历博刚刚将之数字化,本书将是第一个使用者。2.《点石斋画报》在常规新闻画之外还出版了三百余张插页画,也从未进入学界视野,本书也将是首度研究。3.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有当年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开设近代中国史课程所使用的大量幻灯片,从来无人关注,本书是首度研究。4. 鲁迅“幻灯片事件”相关的砍头图像第一次得到全面搜集与梳理。5. 晚清幻灯放映状况的大量报刊资料也是第一次得到挖掘整理。

--

本书研究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以视觉性为线索,从绘画、画报、摄影、幻灯、电影等艺术门类,到各类光学玩具/视觉技术,乃至小说与报章文字所记录的视觉经验、视觉感知,力图描画和分析近代中国所呈现的视觉图景、图像—媒介文化与近代中国人所分享的视觉经验,并将之与晚清的政治氛围、文化心理,乃至全球跨文化的图像、媒介与思想的流通联系在一起,由此勾勒出近代中国的视界政体,并揭示其与中国人主体性形成的关系。

本书作者但从事视觉文化研究多年,在海内外也有一定影响。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上百种中外文献、资料,走访国内外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旁征博引,力图在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历史进行广泛而细致研究的同时,对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将中国近代视觉文化的发生、演变,理解为现代性世界历史转型的内在部分,以期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后一篇《透明的文学》,常读常新。后记中写母亲,写女儿,“在我家里,男性基本是缺席的,女性柔弱而强大,工作创造、支撑家庭、养育后代”,“她(女儿)的未来难以想象,我不知会送她到哪里,不知在她的未来,怎样做中国人”。

评分

##很精彩,其中尤其喜欢论点石斋画报中“观看的公共空间”和论摄影和鲁迅的部分,每部分都可以作一篇完整的阅读札记,在此不多赘述。至于镜像和幻灯两章,所论议题则相对较为平淡。“透明”的观念或许可以对标克拉里的“不透明”,在此著中,作者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社会转型期观看的媒介,这种对“观看”的观看让那些遗留下来的图像不再是徒增蒙蔽的毛玻璃,而成了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对象。不过,作者偶尔太强调19世纪末以来的“新变”,多少忽略了许多视觉现象其实是已有传统的延续,如实景的“卧游图”,晚明商业化的吴门就有较为成熟的类似表达,再如主要强调了《点石斋画报》对西洋艺术、新兴媒介的模仿,但彼时也有不少画家希望模仿本土的经典士大夫艺术,正是在这两种艺术影响的张力之下,才诞生了如此独特的点石斋面貌。

评分

##作者对视觉理论的熟稔程度和对近代史料、图像的详密追踪考证分析让人叹服,怒给五星好评哈哈。

评分

##之前读陈平原的左图右史,觉得说得不够深,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除了史料和理论的双重阐释,更启发的是研究思路上的同一。回到粗粝而杂糅的状态,不就是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思考方式吗?/理论小白记录自己的一点缓慢成长。

评分

立足于完整而宏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有几种宝贵材料更是首度被学者使用、首度公开发表。

评分

##借個樓,對視覺現代性感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參加我們的討論https://mp.weixin.qq.com/s/ibKju5qBFXSbGjiRdyBHaQ

评分

##之前读陈平原的左图右史,觉得说得不够深,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除了史料和理论的双重阐释,更启发的是研究思路上的同一。回到粗粝而杂糅的状态,不就是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思考方式吗?/理论小白记录自己的一点缓慢成长。

评分

##在燕园工作满一年之际,收到了唐老师的赠书。说句题外话,都说国内博士后是个非常尴尬的职位,但我很庆幸能和唐老师一起共事——如果说有的时候这种尴尬来源于外界的不了解和不重视,那么唐老师绝对是会主动去化解这种尴尬的合作导师。这本书的出版除了是她多年研究成果,也伴随着上个月在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幕的展览“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全书有着很强的“媒介意识”和“历史意识”,通过编织串联的现代中国新兴视觉媒介(社会)网络论证“摄影视觉性”为何独树一帜,何以分割历史。它是视觉文化史战线的开辟,也是视觉文化理论—图像人类学的中国回响。

评分

##在燕园工作满一年之际,收到了唐老师的赠书。说句题外话,都说国内博士后是个非常尴尬的职位,但我很庆幸能和唐老师一起共事——如果说有的时候这种尴尬来源于外界的不了解和不重视,那么唐老师绝对是会主动去化解这种尴尬的合作导师。这本书的出版除了是她多年研究成果,也伴随着上个月在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幕的展览“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全书有着很强的“媒介意识”和“历史意识”,通过编织串联的现代中国新兴视觉媒介(社会)网络论证“摄影视觉性”为何独树一帜,何以分割历史。它是视觉文化史战线的开辟,也是视觉文化理论—图像人类学的中国回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