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录

识小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子善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001 《幻想的地土》
004 陈楚淮其人其文
007 其佩忆张爱玲
010 徐悲鸿说徐志摩
013 《银灰色的死》的发表经过
016 赛珍珠的《爱国者》
019 柯灵故居
022 《音乐的解放者悲多汶》
025 “周班侯时代”
028 关于《遥寄张爱玲》的一封信
031 《京报副刊》与“四大副刊”
034 《一只马蜂及其他独幕剧》
037 陈梦家的投壶题跋
040 《德国诗选》
045 作家的自传
048 陈雨门的诗
052 译莎士比亚
055 “书生本色”
058 《怨女》初版本
061 宋淇评《怨女》
064 邂逅毕奂午
067 《新俄学生日记》
070 《练习曲》及其“陈序”
073 《黄包车夫歌》
076 《风絮》
079 《达夫全集》
082 俞平伯评《隔膜》
086 作家的篆刻
090 谒曾园
093 戴望舒的小说
096 现代作家与青岛
099 李健吾签名本
102 徐志摩纪念馆
105 徐志摩的全集
108 现代作家与藏书票
111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目》
114 皇冠版《流言》的装帧
117 卢冀野遗著《灯尾草》
121 傅雷致刘太格函
124 《红豆簃剩稿》
128 《梦家诗集》初版本
132 《实秋自选集》
135 《故乡》
139 一书赠三杰
142 《郁达夫全集》种种
146 王佐良的新文学观
149 陶亢德与我及其他(上)
152 陶亢德与我及其他(下)
155 一字万金
158 《苏青与张爱玲》
161 周越然的书
164 抒情长诗《坟歌》
168 《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本
172 徐訏与叶灵凤合作《天天日记》
175 从《呐喊》再版本说起
179 马博良与《文潮》
182 大年初一
185 签名本之缘(上)
188 签名本之缘(下)
191 巴金著作盗版本
194 梁遇春译《情歌》
197 刘半农的《国外民歌译》
201 荆有麟笔下的鲁迅与毛边本
204 “芳邻”
207 倪贻德序《茂斋之画》
210 鲁迅与巴金见过几次面?(上)
214 鲁迅与巴金见过几次面?(下)
217 敬隐渔和鲁迅的“不见”
220 新发现徐志摩影像所想起的
223 “把我包括在外”
226 早期姚克二三事
230 《人日》
234 鲁迅的文学广告
238 《爱西亚》与蒯斯曛
241 《小雅》和“小雅诗人”(上)
244 《小雅》和“小雅诗人”(下)
247 《藤森成吉集》与黄裳
251 评《小城之春》
255 谁最早讨论张爱玲?
258 后记
260 补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耨勤而耕深,本书可视为其长年研究的一个缩影。所论多建基于第一手资料之上,不乏稀见版本、手稿、书信,既谈及鲁迅、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巴金等大家名作,也发掘了一些相对鲜为人知的作家作品,以拾文学史之遗。书中析述文辞,校释版本,品鉴装帧,漫说文人文事。如此挖掘考辨,摘抉隐微,显发文学史的多重面向,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延拓出更深层的阐释空间。

用户评价

评分

##识得很小。吴小如在信中对当时僵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模式表示了强烈不满。他认为应该正视和认真研究的近现代作家,举出的四位中,张爱玲的大名赫然在矣。吴小如将张爱玲列入,一点也不奇怪,早在1940年代后期,他就接连发表了对张爱玲早期代表作《传奇》和《流言》的书评,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颇为肯定,这两篇评论至今仍是张爱玲作品评论史上的重要文献。不过,吴小如这个看法只是私人通信,并未公开发表。循他信中所提供的线索,在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月30日第2期上果然找到了收信人姚雪垠的一通信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编写方法——致茅公同志》。姚雪垠受茅盾启发,在信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提出了他所谓的大文学史观点。时光流逝了将近四十年,而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正朝着姚雪垠所设想的在努力

评分

##对于文学有着执着热爱的读者,一定能够希望自己发现一些在我们常识之外的世界。而这样的一本书无疑就是满足着我们的需求。那我们就读着由学者陈子善发掘整理的文章,走进文学名家名作背后更有趣的世界。

评分

##陈子善老师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发表于香港《明报》副刊《世纪》上每周一篇“识小录”专栏文字的结集,原由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广西师大版,子善老师又重校一遍,订正错讹。

评分

##识得很小。吴小如在信中对当时僵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模式表示了强烈不满。他认为应该正视和认真研究的近现代作家,举出的四位中,张爱玲的大名赫然在矣。吴小如将张爱玲列入,一点也不奇怪,早在1940年代后期,他就接连发表了对张爱玲早期代表作《传奇》和《流言》的书评,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颇为肯定,这两篇评论至今仍是张爱玲作品评论史上的重要文献。不过,吴小如这个看法只是私人通信,并未公开发表。循他信中所提供的线索,在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月30日第2期上果然找到了收信人姚雪垠的一通信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编写方法——致茅公同志》。姚雪垠受茅盾启发,在信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提出了他所谓的大文学史观点。时光流逝了将近四十年,而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正朝着姚雪垠所设想的在努力

评分

陈子善先生最新系列文评札记集。从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些小细节,如笔名、版本更迭、不知名人物的文学贡献思考他们不为人知但值得被铭记的文学贡献。可以看出陈子善先生视野广阔,涵盖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徐悲鸿说徐志摩》一文,文学的掌故也学贯中西,如《王佐良的新文学观》一篇,足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大师手笔。

评分

##识得很小。吴小如在信中对当时僵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模式表示了强烈不满。他认为应该正视和认真研究的近现代作家,举出的四位中,张爱玲的大名赫然在矣。吴小如将张爱玲列入,一点也不奇怪,早在1940年代后期,他就接连发表了对张爱玲早期代表作《传奇》和《流言》的书评,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颇为肯定,这两篇评论至今仍是张爱玲作品评论史上的重要文献。不过,吴小如这个看法只是私人通信,并未公开发表。循他信中所提供的线索,在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月30日第2期上果然找到了收信人姚雪垠的一通信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编写方法——致茅公同志》。姚雪垠受茅盾启发,在信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提出了他所谓的大文学史观点。时光流逝了将近四十年,而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正朝着姚雪垠所设想的在努力

评分

##对于文学有着执着热爱的读者,一定能够希望自己发现一些在我们常识之外的世界。而这样的一本书无疑就是满足着我们的需求。那我们就读着由学者陈子善发掘整理的文章,走进文学名家名作背后更有趣的世界。

评分

##陈子善老师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发表于香港《明报》副刊《世纪》上每周一篇“识小录”专栏文字的结集,原由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广西师大版,子善老师又重校一遍,订正错讹。

评分

陈子善先生最新系列文评札记集。从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些小细节,如笔名、版本更迭、不知名人物的文学贡献思考他们不为人知但值得被铭记的文学贡献。可以看出陈子善先生视野广阔,涵盖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徐悲鸿说徐志摩》一文,文学的掌故也学贯中西,如《王佐良的新文学观》一篇,足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大师手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