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数了下脉搏,97……我一夜没睡,决定一早离开。”1910年10月28日,凌晨3点,82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随行的只有他的私人医生马科维茨基。
寒冷的深秋夜晚,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要赶在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醒来之前离开。这一仓促之举托尔斯泰足足等待了25年。从那一刻起,围绕着他的行踪及随之而来的死亡,衍生出种种谜团和传说。
自称“一生都在研究托尔斯泰”的俄罗斯当代作家帕维尔•巴辛斯基,严格筛选日记、书信、电报、访谈、回忆录、报刊文章等海量一手材料,以充满悬念的写作手法,焕新素材,一步步重建托尔斯泰的行踪,并通过托尔斯泰的离开追溯了他的一生:从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婚姻、他的精神动荡开始,直至他的家庭悲剧,他遗嘱透露的秘密……
“帕维尔•巴辛斯基,作家、文学评论家、教师,也属于现代启蒙者的星群。……他的方法和文学技巧可以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以全新方式为读者和年轻人打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帕维尔•巴辛斯基相信,一份历史文献有时具有巨大的艺术能量,他知道如何在作品中释放这些能量,让它们充满活泼和清新的气息。”
——2018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大奖授奖词
##很有深度
评分##“冰雨”
评分##托尔斯泰与家庭的关系,特别是他与妻子索菲亚的矛盾、托尔斯泰与皇室和教会的龃龉摩擦。细细的地向我们还原晚期的托尔斯泰的生活及内心活动,一步步引领我们走入他的内心
评分##1900年11月23日,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写下这么一段日记:“琢磨了很久,但始终猜不透丈夫生命的源泉在哪里。现在他枯坐终日,不谈作品,不说心事,似乎已从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渐行渐远。”事实上,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绝不是妻子索菲娅眼里的那具“行尸走肉”。他很忙,忙着思考,忙着创作,忙着参与社会生活;他学习尼采、龙勃罗梭的思想,他关注发生在菲律宾、德兰士瓦的战争;他接见过高尔基(“大家对这个人的评价相当高,我也很喜欢他。真正的民间文学家”),他观赏过契诃夫的新剧《万尼亚舅舅》并且很受触动;他依然积极投身反仪式主义教派成员的移民活动,对这些人在加拿大的生活状况深表关注。他还写论文杂感,讲爱国主义,讲拜金主义;他研读心理学家冯特、凯夫丁诸人的著述,声称“受益匪浅”;他再度捡起孔子的书;写剧作《活尸》
评分##人生导师也不为过
评分##不错,了解一下名人,没事可以看看
评分##很有意思
评分##好看
评分##“冰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