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洁教授曾以十年之功,于中美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中爬罗剔抉,发掘出大量晚明和清代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重见天日,并加以翻译和细读阐释。面对这些浮出地表的女性作者群体和丰富文学作品,本书回答了如何切入女性写作研究的路径问题,探索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将 这些士人精英阶层的女性的文本生产视为一种文化实践形式,方秀洁考察了女作者们的自传诗、行旅诗和论诗诗,对于一个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女性作者的参与史表达了诸多洞见。采用能动主体的概念作为理论聚焦,她考察了在于文本实践和社会铭刻之交集的女性主体形式和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规则。她对于这些女性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讲述揭示出即便在儒家正统的严苛性别限制中,女性群体仍有可能通过写作建构能动主体。
书分四章,第一章选取身为士绅正室的女子甘立媃的诗集为考察对象,对自传性冲动作为女性写作的内驱力做出了分析;第二章以女诗人沈彩的诗集为考察对象,分析了身为文人妾侍的女性如何利用和化解边缘位置为文学创作的自由空间;第三章以王凤娴、李因等人的行旅诗文写作为例,分析探究其中性别化能动性的组成结构;第四章则通过对明清女诗人的诗选集和论诗诗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华帝国晚期,女性通过写作和阅读缔结了文学和社会的共同体,超越了社会阶层和时空的限制,自我表征为自身生命史的作者。
##可谓典范!
评分##但还是必须吐槽一下出版社,收到书后未及读完就已经散架了????????书腰都不刷胶的(经责编告知原来是空背锁线????)后记十二分感人,有时间再来写短评。
评分已上架预售。透过作者对明清时期女性作者的诗作的细致分析,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女性处境和思想意识的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诗作者大多是勇敢坚韧而有才华的女性,有一些故事相当励志,比如一个从小就被当做妾侍养大的女孩,认大妇做文学老师,因为很有天赋,写出来的诗被争相传抄,售卖诗集所得不菲,竟可以补贴家用。
评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中国古代的女性只会默默忍受、没有自己想法,特别是明清时期,裹着小脚的女性被层层礼教所束缚,哪还有自己的思想?相反,在《卿本著者》一书中,作者打破固有的框架,从历史长河的泥沙中,淘出一颗颗珍珠,原来,女性照样有自己的思想,她们不仅敢想,还敢为为自己发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评分##但还是必须吐槽一下出版社,收到书后未及读完就已经散架了????????书腰都不刷胶的(经责编告知原来是空背锁线????)后记十二分感人,有时间再来写短评。
评分##对此书期待过高,所以只能打三星,因方老师曾与伊维德共编《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与网站,搜集资料之功永不可没,故加一星。此书为才女研究,整本书扣紧“能动性”,指出明清时期的闺秀在其“女”、“妇”、“母”等人生阶段,以文学书写冲破父权制下的“话语禁令”(discursive injunctions),来展示能动的自我。但问题也出于此,作者着墨最多的“能动性”却没有为明清才女如何打造自我天地做出确证,作者使用的大量的诗歌文本似乎只是证明了这些才女有认识自身权力地位以及突破父权的朦胧意识与尝试,但这种尝试是否有其成效,却避而不谈,因此相对高氏的《闺塾师》而言,无论是冲击力与说明力都有所欠缺。但与《闺阁与画舫》那种单纯罗列而并无史学推演的研究相比,立意确乎是更高的。
评分##明清闺秀在文学领域争取自我表达机会、彰显主体性的尝试(如偶尔对以男性文学审美为正统的观念提出明确挑战)及她们所面对的意识形态障碍(女性应当谦卑、保持缄默、不张扬英雄化、不自负),放到今日亦有回响。
评分##看完后越发喜欢“彤管”这个意象,这象征立功立言的文学使命之笔经由一代代或才华横溢,或不甘无名的女性共同继承传递,最终化作一把红缨枪,披荆斩棘,跨越闺门
评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中国古代的女性只会默默忍受、没有自己想法,特别是明清时期,裹着小脚的女性被层层礼教所束缚,哪还有自己的思想?相反,在《卿本著者》一书中,作者打破固有的框架,从历史长河的泥沙中,淘出一颗颗珍珠,原来,女性照样有自己的思想,她们不仅敢想,还敢为为自己发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