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跟随着作者的亲身经历,走进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与这片土地进行深层次交流,探索着这片土地背后的秘密。
评分##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跟随着作者的亲身经历,走进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与这片土地进行深层次交流,探索着这片土地背后的秘密。
评分##巴尔干是一片同时被历史化和去历史化的神秘地。多年以前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使馆所引发的抗议图景业已模糊不清,有关它的印象在我这里被压缩成一张(男性化了的)奇字地图,东契奇、德约科维奇、约基奇、武契奇……实际情形当然并非如此。卢布尔雅那、萨格勒布、斯普利特、贝尔格莱德这些性格迥然的都市与小城在作者感性却不失洞察的笔下令人神往。《边界的诱惑》并非游记白描,它的文学性和现实感勾挑着每一位成长于后社会主义中国的读者的神经。书中关于铁托时代的“丰沛”与后铁托时代的“匮乏”(也包括反过来的情形),抑或是前后的“团结”与“分裂”(也包括反过来的情形)所勾勒出的历史和现实真实的轮廓,像是来自远方的明灭镜像,同时也严肃地告知我们,一种亲眼所见与另一种亲眼所见的不同,取决于作者的能力和选择、问题与方法。
评分##以我有限的视野来看,在异乡进行虚构创作,如小说和电影,必须绵里藏针,像波兰斯基到西欧和美国拍片;具备文化纵深的非虚构作品如游记、随笔甚至田野则要像磨镜,在这个过程中视线逐渐开阔明亮。因此,站在边界的人的身份是探访前南斯拉夫的题中之义,就像书中采访到的一个人说,日本或韩国大概不会像中国一样对南斯拉夫有兴趣,因为南斯拉夫是一种身份、一段记忆、一个寓言,而它由历史冲积而成的沟壑是无法被世界主义或民族主义抹平的。
评分##卡普兰随身带着《黑羊与灰鹰》写下《巴尔干两千年》,柏琳随身带着以上两本书写下《边界的诱惑》。本书延续着韦斯特、卡普兰、叶礼庭、汉德克等的思索轨迹,进行了一场深入思考巴尔干历史、现实、裂痕、矛盾与纠缠的旅行,为读者带来了一本酣畅淋漓的阅读,同时描画出一幅巴尔干主题阅读的图景。想更深入了解的读者,大可以按图索骥,继续书后的延伸阅读。因为疫情,也因为主题,本次旅行暂告一段落,期待作者下一本进入古巴尔干的续集。
评分##写得像一本情书。
评分##世界原来那么美丽啊,可又那么忧伤。我想起我小的时候,流行以地名为谜底猜谜的游戏,有一个谜面是“赶车上墙”,谜底就是南斯拉夫。
评分##两年前读过试读本,这是坚韧诚恳的写作,仿佛作者上辈子是那里的人。柏琳所做的这件事没有巨大的热情、彻底的兴趣、坚决的意志,根本无法完成。我对她写的地方一无所知,但我也可以被她叫醒,如睡梦沉沉,耳边有人喊你,虽然不清晰,但足够让人睁开眼睛。没有什么女性写作,记者写作,地域写作,社会学人类学写作,在我这里,好的东西只是两个字“写作”。这是她的“写作”,不是“习作”。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代,欣赏和鼓励人的方式都不是悄悄说,而是当众讲,所以我当众说这些话。她的文风和她的做人一样飒,有力,为爱的事和自以为对的事,凿壁偷光,刻舟求剑,得仁者无非求仁而已。
评分##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跟随着作者的亲身经历,走进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与这片土地进行深层次交流,探索着这片土地背后的秘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