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格拉夫曼,1928年出生,是当今硕果仅存的20世纪钢琴大师,他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更是影响深远。
格拉夫曼是音乐神童,3岁学钢琴,7岁就破格进入寇蒂斯音乐院,第一次登台就与奥曼第(Eugene Ormandy)合作,也曾拜塞金(Rudolf Serkin)、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为师。总之,格拉夫曼所接触的音乐大师都是今天古典音乐名人堂中的不朽名字。1949年,在赢得著名的利文特里特音乐大奖之后,他就成为了古典音乐界的风云人物和精英钢琴家中的超级明星。在此后的30年里,他巡演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平均超过100场,在各类独奏或协奏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史上最高难度的作品——至今他仍然是唯一与美国六大乐团(纽约、费城、波士顿、克利夫兰、芝加哥和旧金山)一同录音的钢琴独奏家。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但他仍然登台,练习左手曲目(也有多位作曲家谱写只用左手的曲目,题献给他)。格拉夫曼从1986年接掌寇蒂斯音乐院,到2006年卸下院长职务,至今仍在该校任教。在这二十多年间,格拉夫曼调教出许多杰出的钢琴家,包括炙手可热的郎朗、王羽佳、张昊辰、莉迪亚•阿蒂缪(Lydia Artymiw)等。
在音乐之外,格拉夫曼还是一位中国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修习相关课程,并学习中文,也曾亲自去菲律宾参与遗址挖掘,在敦煌的大漠风沙中感受亚洲艺术,而他多年积累的丰富收藏和在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本回忆录中,格拉夫曼用非常诙谐的笔法回忆了他的前半生:从俄国移民来的犹太家族、学习音乐的点点滴滴、走入职业生涯的曲折风波、为事业打拼的甘苦。
在格拉夫曼的笔端,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音乐大师有了声音气息,也透露了许多乐坛秘辛趣闻,让读者见识到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除了音乐训练之外,对于今天所说的“人文素养”的广泛涉猎,以及如何用全身心来体会人生,享受人生。这或许也是格拉夫曼在面对演奏生涯受到打击时,仍能保持幽默与泰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
##前言挺好笑的。 读完第一章就笑不出来了。原来Graffman的双亲来自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幽默原来只是Graffman将沉重化为轻松的武器。 俄罗斯艺术以意境宏大却情感细腻著称。在宏大的表面背后,有种你想象不到的细腻。读到这本书也是如此。在幽默和段子背后,你能看到情感的河流在...
评分##前言挺好笑的。 读完第一章就笑不出来了。原来Graffman的双亲来自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幽默原来只是Graffman将沉重化为轻松的武器。 俄罗斯艺术以意境宏大却情感细腻著称。在宏大的表面背后,有种你想象不到的细腻。读到这本书也是如此。在幽默和段子背后,你能看到情感的河流在...
评分##为什么翻译的这么差?
评分##从读不下去的翻译倒推,原文应该不错,但是全书除了焦元浦的乐评以外没有文通句顺的汉字了。。。可还是为他的故事打动,当他右手受伤,他的唯一焦虑是,我能不能活下来。是啊,只要能活下来,还有很多好事情发生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可以的,冷幽默 涨姿势,没有太专业的高大上,不是古典乐迷也能看得欢,如果是初听古典乐,这本书是很好的入口……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