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2009),山東清平(今並入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及中亞古代語文。1941年獲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病榻雜記》等。
《季羨林散文新編:牛棚雜憶》是一本用血換來、和淚寫成的書,它不為仇恨和報復而寫,而是懷著愛與祝福,期待那場浩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一麵鏡子,照見人性的惡和善、醜與美,讓人們時時警醒,不再重蹈瘋狂。如此,作為一個記錄者,作者這段九死一生的經曆,也就能夠因為被閱讀而獲得其意義和價值瞭。
##讀季羨林先生的牛棚雜憶,是抱著對文革的窺探心理。書後記中季先生對青年一代不識文革為何物,錶達瞭擔憂曆史的斷裂與遺忘,這樣的擔憂現在早已成為事實。而在這個神奇的文字大國,文革這一紅色的瘋狂曆史,也已不過是一個特殊的曆史標記——青年一代已經有瞭不斷去中化的成長...
評分##“自覺自願地坐噴氣式”
評分##牛,畜生也。牛棚雜憶就是季羨林老先生淪為畜生的受難史和學習實踐“摺磨學”課堂,這些苦難的來源——群體性的惡。 文革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老一輩的人們如何看待這段曆史我不知道,至少年輕一代,我接觸的人裏麵,要麼是毫不關心、毫不知情,要麼是有所耳聞,知道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比起啥溝還是要美好很多。永遠不要低估人作惡的技能。 在我個人的經曆上,有一句話曾經成為一個轉摺點。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語文課上突然有瞭作文這迴事,當時我以一篇遊樂山大佛的小文,成為老師錶揚的對象,從此上作文課總是坐得畢端畢正。就在那個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講瞭一句話,“你們看小說和電影啊,隻有小孩子纔簡單...
評分##總是聽我母親說,他們那一代是文化大革命的犧牲品,很是不理解,像我們70、80年代的蛋蛋們是不太清楚到底發生瞭什麼!前些日子,在網上購得《牛棚雜憶》,利用火車上往返的時間看完瞭,感受良多,那是一個多麼黑暗的年代。讓我感受到瞭我們傢曾經受過怎樣的迫害。 作者季羨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