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及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宗教史。著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宅茲中國》、《想像異域》、《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對“新清史”的評價很清晰,有理有據。另外,讀之前從未對“新儒家”的天下觀有什麼了解,讀後才覺得這本書中清醒和理性難得可貴
评分 评分##近几年的中文互联网上,最引战的话题或许是和“民族主义”有关的一切词语了。葛兆光先生的这部作品,再次厘清了历史上“中国”概念,厘清内与外的关系,并建议打破刻舟求剑式的“边疆史”“民族史”两分法。高屋建瓴犹是。 历史学家是诊病因的大夫,但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葛先生在厘清“历史中国”观念的同时,相当谨慎的避开了所谓“现实意义”的提法。 可正是他写的这本病历,给现在的一些“新儒学”研究者,一些乔装的“世界主义者”去掉了伪面目,不仅反对虚无主义,更对野心十足的新民族主义敲响警钟,可谓一部力透纸背的批判作品,或许这就是历史的现实警惕意义吧。 许倬云,葛兆光二位先生在有关民族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著作,有机会一定要读全咯。
评分##- 一直對現代中國如何形成感興趣, 過去也有亂讀些政治、歷史、文化、人類學等不同的書。因為不是科班出身, 也沒有學術的指導老師, 只能是市面上找到甚麼就讀一些, 像比較早期的史景遷, 楊念群, 講談社翻譯的中國歷史系列, 台灣出版的、翻譯外國的著作; 思想史上也是囫圇吞棗的...
评分 评分 评分##人造的“自古以来”
评分##本书认为,“中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前者作为古代国家,边界是变动不居的,其“内”与“外”是随着历史变迁而相互转变的。后者则是一个由秦汉时期奠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所形成的文化共同体,稳定且持续,与前者时常存在差异与矛盾之处。正因为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没有固定的边界,给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叙事带来了种种问题。例如,如何界定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或冲突的性质问题,如何界定中国的历史疆域问题等等。作者的看法是,依据历史的实际来论述这些问题,不能削古代之足,适今日之履。作者以学界对清朝是否“汉化”,是否是“殖民主义”,是否为“帝国”的争论为例,重申了应以历史实际为前提,对中国及其周边进行研究的观点。附录部分,批评学界流行的中国主导国际秩序的“天下主义”,现实关怀强烈。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