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猛(1989- ),安徽淮南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和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访学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入选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2019-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育人 类学、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曾任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教师。获北京师范大学2017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读书的料”在此指改革开放之后出生并进入精英大学的中国农家子弟。借助自传社会学和深度访谈,本书对他们通过教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生产进行了深描,揭示了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展现这些中国农家子弟的文化自主性,剖析循规本身的创造性及其与文化生产的内在关联,本书突破了“底层缺乏文化资本”这一为学界默认的观念,提出了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本书也特别关注了这样一种文化生产的暗面,直面了“子不承父业”的阶层跨越之旅对个体道德、情感和文化世界的冲击。
##相当不错的博论,材料充实自不待说,理论上也有新意,虽然核心概念“底层文化资本”还有商榷余地。搜了作者发表的论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农村出身的作者对理论术语的运用由生涩而娴熟,将自己粗粝的生命体验包裹在精致绵密的语言中娓娓道来,在都市精英主导的文化场域中射入一道来自乡村的微光。虽然经常有人说寒门子弟不宜做学术,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对于热爱读书、勤奋自律的寒门子弟来说,体制内学术是一条相对稳妥、公平的阶层跃升之路。
评分##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最险恶的人口流动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人群转移,这背后要经历很强烈的经济、文化、生活冲突,面对大环境的叙事和描绘,从农村来的人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绪中。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和创造是为像我这样农村出身的人提供了“底层文化资本”这种理论基石,提出了这个和城...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