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2
帝国缩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刘永华
厦门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麦吉尔大学东亚系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社会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
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 同时,明王朝设计的乡厉坛祭祀制度也包含了社会秩序建构的面向,亦即与里社坛祭祀制度配合。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四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
##写的方法值得借鉴,明初双坛制度的关注范围广,无为的佛道管理祭田很有意思,还有坛户和各地祭祀金额的搜集,各地的各地县志运用得出与里甲制结合。明中叶以后资料相对局限,里社分割,宗族兴起,聚焦田野中的社簿、徽州的排日账和四保祭文,祭文可操作性高,不知道范围多广,民间传说分析很有意思,闾山、茅山、骊山学法。坛而不庙的风气为什么江南和其他地方衰落了比较好奇,明清国、郡、州级别的社稷坛祭祀情况也有点好奇。
评分 评分##图很赞。里社、厉社与政府、乡贤、农民的关系分析了一部分,想再多看点。
评分##重新发现了一条近世社会国家意识和正统礼仪进入民间的重要线索,这一过程反过来尤为地方社会所利用
评分##我的读书心路历程:社厉坛起到加强国家对民众礼教秩序的作用(结论平平,可以猜见)——社厉坛起到整合民间信仰思想,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作用(有点新意)——社厉坛的发展与民间宗族的分化和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厉害!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做但做不出来的东西吗!)——斗法的故事是明清统治的具体化(莫名其妙,败笔) 总之是特别有趣,瑕瑜互见的一本小书。
评分##帝国缩影:神明是妖怪。 看得好困…… 2019年10月22日(周二)晚19时,华中师范大学“近代中国宗教的转型与发展”工作坊第八期活动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刘永华教授做了题为“里社坛与乡厉坛:一个明代制度的‘社会’命运”的讲座。本场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付...
评分帝国缩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