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你想要真正的生活,而这代价不菲。”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堪比《推销员之死》的晚期力作
★ 四项艾美奖得主,两项托尼奖提名
★ 现代版“该隐”与“亚伯”之争
《代价》是阿瑟•米勒于1967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它是一场家庭博弈,从对旧家具的定价分配穿透到人为自己的人生抉择付出的代价。大萧条之后,维克托·弗朗茨为供养被股市暴跌击溃的父亲,中断大学学业成为警察,两人带着过去优渥生活的残余蜗居在叔伯房子的阁楼上。30多年过去,旧房将被拆除,维克托回来出售他父母的遗产,他的妻子埃丝特、哥哥沃尔特和精明的家具商人所罗门各有自己的打算。兄弟二人揭穿彼此不愿承认的尘封往事,最终,维克托必须去面对自己的牺牲。
自1968年宽街首演起,《代价》数度复排,获得两项托尼奖提名;改编电视剧获得四项艾美奖提名并将其二收入囊中。
##【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41】像许多人谈人生谈理想,实则背后在谈的是自己,有想法有抱负有前途,最了不起;当维克托、沃尔特兄弟俩谈起过去、父亲、彼此时,二人实则在谈的是自己选择的正当性,以及因选择背负的牺牲与承担的代价,并试图通过道德谴责索取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补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句老话更多时候表现为盲目的乐观主义。人与人间误会之多,出于不懂沟通、表达,一个觉得不必说,一个抱怨未曾说;以及懒于协商、退让。一个觉得应取舍,一个怨恨未曾做。
评分##危步于对战胜生活之痛的胜利假想和直面自毁长城事实的惨败执拗之间,四个角色操纵讨价还价的过程,也被逝去的蝴蝶效应把控。恨兄怨父,很米勒的标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