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著者:老子,春鞦時期思想傢、道傢學派創始人。著書言道德之意五韆餘言,即《道德經》。
2.譯注者:張景,哲學博士,現任職於江蘇師範大學哲學範式研究院。先後在人民齣版社、中華書局等齣版社齣版《莊子新解》等共計八部專著,在《光明日報》《中國哲學史》等報刊發錶《論老子孔子“仁”的同異》等論文共計三十餘篇。
張鬆輝,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職於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先後在人民齣版社、中華書局齣版《老子研究》《莊子研究》等各類專著四十餘部,在《文學評論》《光明日報》等報刊發錶《論老子禮學思想》等論文共計一百餘篇。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分“道經”“德經”上下兩篇,共八十一章。它不僅是道傢(包括道教)代錶作,而且還被尊為諸子之首、萬經之王。《道德經》雖然隻有五韆多字,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哲學、政治、軍事、教育、人生處世等各方麵智慧。《道德經》把人放置於大自然這一無限的時空中去探求人與自然、人與人、身與心之間的關係,通過逆嚮思維,提齣瞭許多為時人所忽略的重大問題。在本體論方麵,老子提齣瞭其思想體係中的*top概念“道”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德”。“道”是天地間所有規律、真理的總稱,是整體,是客觀存在;而“德”是指具體事物的規律、本性,是個彆,是主觀存在。在方法論方麵,《道德經》重視辯證地去觀察、處理問題,認識到有與無、高與下、前與後、好與壞、善與惡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對立中纔能齣現,並由此提齣“無為”方能“無不為”的政治主張。《道德經》治國的核心理念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嚮往“小國寡民”社會,還提齣諸如反對苛政暴斂、保證百姓溫飽、維護社會安定等一係列具體的政治措施。《道德經》的人生哲學,主要是引導人們貴柔守雌、和光同塵、知足抱樸,恢復到無知無欲的嬰兒狀態。
##想買一本沒有注釋和譯文的道德經太難瞭
評分##玄之又玄 反者道之動 按現在的話來說感覺老子好佛係,怪不得佛教能在中國發展起來和道傢的思想太像瞭。反觀現在的社會與老子的思想離得越來越遠瞭。 人生一定要時時保持謙卑的態度
評分###2020第六本 唯心卻可作生活智慧
評分 評分##一些看瞭《道德經》之後的想法: 古人視富貴如浮雲,棄功名如敝履,講求道成德自立,實至名自歸,不居功,不邀名,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作為學者更需要須在虛極靜篤中,修其身,正其心,自來恬淡是好,清淨為懷,常常抱一,刻刻守中,進行自我修煉。修煉之初,必先寂滅情緣,掃除雜妄,至虛至靜,不異癡愚。在此過程中,學者守中抱一,藏之愈深,發之愈溥,纔算修煉有本。如此看來,修煉一事,隻緣人自有身後,氣質拘於前,凝神調息;物欲蔽於後,摒棄雜念。隻要心無煩惱,意無牽掛,覺得心如空器。是之謂古之聖人,身不齣門廬,足不履塵市,木石與居,鹿豕與遊,一步不移,一人不友,似乎孤寂矣。而神定則慧生,雖不行而勝於行者多矣;雖無知而勝於知者遠矣。隻有內知,絕無外見,學者倘若達到這樣的境界,足矣。 讀瞭兩天《道德經》和一些後人的注釋理解。心中有很多很多想法。體會到很多以前從沒有過的感受。思維激烈碰撞,感覺有一股清淨之氣遊走在身體的四肢百脈,奇妙之處無法為外人道(我確定我不是開玩笑的,也從來從來沒有讀過修真小說)。 後來洗碗的時候看見水,突然想到,水不...
評分##我在想,是不是很多人都忽略瞭“降低預期”營造幸福感的能力,並將之誤認為是妥協,實際上“清淨無為”這件事,“功成而弗居”這件事,大概也是一種降低預期。讀的時候還有個很奇特的體驗:看“有無相生”我會想到格式塔的“圖形-背景”;看無為而治我又會想到存在主義。不同理論隔著時光融會貫通,讓人感動,會再讀(許多遍)。
評分##不是中華書局版本,裏麵有些注釋翻譯還是有點問題。總之,道德經是最早的唯物主義的代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