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桃崎有一郎,1978年生于东京,历史学者。现为高千穗大学商学部教授。2001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2007年于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后期博士课程完成学业后退学。专攻古代、中世日本的礼制、法制和政治。著有《大而无当的平安京》(吉川弘文馆)、《探求武士的起源》《室町的霸主——足利义满》(筑摩新书)、《中世京都的空间构造与礼节体系》(思文阁出版)等书。
译者简介:
徐一彤,英日译者,已出版译著《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伟大的目标:亚当·斯密论美好生活》。
★ 天皇、院政、摄关家、源平武士……
★ 平安京、白河、鸟羽、六波罗……
★ 政治权力斗争影响着土地开发与城市建设
★ “京都”的诞生标志着“武士之世”的到来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京都被誉为最具“汉唐遗韵”的城市,其历史与文化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京都是在平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域内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然而,桃崎有一郎在这本书里挑战了人们的常识,提出“京都≠平安京”的观点:平 安京是天皇之城,除“镇护国家”的东西大寺外,京中禁止建造佛寺;而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缔造的,天皇不仅不是京都的保护者,反而是破坏者。武士在这个古都登场并逐渐走上权力巅峰的过程,正好暗合了京都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京都不是天皇与贵族吟咏风月的优雅之都,而是武士用暴力和鲜血缔造的战乱之都。
##平安京后的京都是由武士来维护。 平家开发了六波罗地区和八条院地区。 白河法皇时代则是推动由平安京向京都转变的重要节点。
评分##这里是院政统御天下之所,这里是武士崛起争雄之处。京都是日本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城市,本书运用充足的史料讲述了京都在平安末期的发展历史与开拓过程。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是,天皇不仅对京都的开发有限,反而不惜纵火破坏京都风貌以达成自己的政治需求。武士将京都变成修罗战场,但对京都的开发与扩建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作者提出“京都”不能与“平安京”划等号。那平安末期的京都究竟是何种风貌?京都与平安京到底是什么关系?院政如何实现?武士如何登上权力巅峰?读完本书,你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美国准备在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在选择哪两座城市作为轰炸目标时,京都曾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受到关注。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极力反对,原因就在于京都作为日本幕府时代的都城,城内保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于是史汀生极力游说杜鲁门总统,终...
评分##“一座城,一个人”,城即其建设者意志的体现。本书通过建筑与人两条主线讲清了“武者之世”降临的来龙去脉。平安京何以为京都,背后缘由可以简要概括成从摄关(藤原氏)到院政(后白河天皇)再到武士(平清盛)的政治转变。公卿颟顸无能,以致群盗烽起,迫使天皇亲政,重用武士。粗鄙之士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拜天皇所赐,武士就此有了翻身做主人的意识和能力,既能当打手,又会讲政治,潇洒地完成华丽转身,视公卿贵族如无物,将天皇变作傀儡,“平安京”自然也变成了“京都”。不过,平氏败落后,京都的辉煌也就到了头。此外,作者在谨慎严肃的行文中展现出幽默诙谐的技能,这在我读过的日本历史学者还真是少见。
评分##看似只是在描写京都的诞生史,其实在其中描绘着关于政治权利的斗争以及武士时代的故事,每一个时代都少不了的武力与权利,每个人内心的欲望,相互碾压,形成了“战乱之都”
评分 评分 评分##可与高桥昌明(武士史)和下向井龙彦一起阅读,本书重点还是关注武士的产生及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对于战国时代天下=近畿与院政时期天下=京都关系的讨论有点意思。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