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舒兹(1925-2007),世界知名哲学家,一生致力于游戏研究,影响颇广。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之后在伊利诺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他曾任教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和普渡大学,1966年开始舒兹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历任哲学系系主任及文学院副院长,1994年退休并荣获滑铁卢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还曾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客座教授,以及国际运动哲学学会主席。
胡天玫,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博士,现任台北教育大学体育学系教授。
周育萍,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博士,现任台北市立西松高中体育教师。
本书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个游手好闲但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整个夏天,蚂蚁在为储备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恳恳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闲地游戏。寒冷的冬天来临,蚂蚁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而蚱蜢即将死去。故事从这里开始,蚱蜢在他的追随者面前,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辩护,然后死去。追随者发现,死去的蚱蜢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关于玩、游戏和生活的谜题。
作者运用柏拉图式的对话方式,通过蚱蜢和追随者之间的对话,为游戏提出了一个精准而大胆的定义,并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例子阐释了这一论点。本书不同于大部分哲学作品的严肃、艰涩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学的洞见、寓言的智慧、文学的趣味与令人绝倒的想象力,让人读来畅快淋漓,惊叹不已。
##一谈起游戏,近20年来,在公众舆论场,一直有很强的存在感。在我小时候,游戏往往被视为洪水猛兽,存在着代际间的冲突对抗。但到了今天,游戏行业尽管有诸多的镣铐,现状不尽人意。但毕竟玩游戏的人已经逐渐长大,成为了人群中的中流砥柱,我对游戏产业的发展还是非常乐观。 以...
评分 评分##很有思辨性的一本书,通篇围绕书里面的核心概念“玩游戏”展开论述。论述的前提是给这个词下个定义,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存在确凿的定义,但本书的作者伯纳德认为存在,并给出了他的定义,后续还花了大篇幅来考验上述定义。 给五星并不是说伯纳德的逻辑论证缜密到无可挑剔,其实就像序言里霍尔卡说的一样,伯纳德的逻辑链条只在他论述的内容中才有效,“离开了这些对话的内容,那些主张变得无法令人信服” 但重点在于,伯纳德论述的乌托邦实在太美好了,美好到让人无法抗拒:在乌托邦里,人做一件事是因为想做才做,而不是因为他们必须要做。(谁还记得我们工作其实是为了不工作) 但是即便是在乌托邦里,本书最后还有个问题悬而未决,如果玩游戏成为乌托邦的根本,那生活极有可能仅仅意味着一种享乐。在“无用的”享乐中,人生的价值要如何体现?
评分##就游戏哲学这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主题而言,这本书果然是打开了我想象力的大门,更何况作者选择了以续写寓言的形式,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予以分析和解读,非常过瘾——《伊索寓言》里游手好闲的蚱蜢,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将因为它的生活方式逼近死亡。而实际上,它原来竟是一位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拥有自己关于游戏、生命与乌托邦的独特见解。于是,这本书呈现出与古典价值观截然不同的面貌——既包括对现代价值观的捍卫,又包括对以游戏为根本的乌托邦的畅想 ,再加上“活泼与充满互动的对话形式”......如果2年前那本大热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曾经牵动了你的阅读神经,那么这一次,蚱蜢和他的追随者们也必然让你不虚此行。毕竟这种严肃对待理念,但又未自我设限的讨论,是让读者可以真正有强烈参与感的锦囊妙计。(长评晚点发)
评分 评分《伊索寓言》里,那只大蚱蜢夏天只知道游戏,不懂得囤积过冬需要的粮食,终于在冬天来临时死去。 儿时读这则寓言,我们对蚱蜢这种行为是鄙夷与否定的,可读了世界知名哲学家伯纳德•舒兹的《蚱蜢》,我才发现,蚱蜢居然也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它的生活方式未尝不可。 那么,《...
评分##每次读哲学相关的书都让我感觉像是一场思维冒险,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让我开始反思日常用语的惯性:在使用一个词语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知道我们所使用的这个词语背后所指涉的含义? 回到这本书,读这本书的契机是我突然对游戏的意义产生了好奇,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