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云,本名李婧,1981年出生于河南商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阶段赴美深造,先后在俄勒冈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波士顿学院及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就读。出国前短暂地做过纸媒记者,后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波士顿精神分析学会成人精神分析项目候选人。自大学起在中文刊物上发表散文、小说、影评与诗歌作品。
“精神分析是心与心的一场奇遇。”
与现实生活的热闹喧腾相反,今天人们的内心常常是趋于闭锁和悲凉的。是否存在改变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要如何抓取那宛如岁月遗照般的记忆碎片,拼凑出有关自我的真相?要如何与幼年的自己相连通,帮助那个仍在我们内心的幽暗处无声呼喊的孩子渐渐长大?要怎样才能穿越几十年人生中最初保护我们但现在已妨碍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自造围城,实现自由表达和自如、自洽的生活状态?
怀着对人性和人心的好奇,已经在美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李沁云选择在34岁时重新去做学生,投身心理治疗行业,并将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的一生志业。
从学徒期的被治疗体验、新手心理咨询师经历,再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候选人的感悟,《心的表达》记录了沁云从2017年至今在不同阶段的思考。
“精神分析除了是一种有关人心的理论之外,更是一条实践之路:它关于临床工作者如何带着其全部的人性去接近和理解另一人的人性,如何以其自身被治愈过的、相对健康的心灵,去容纳并滋养另一个人的内心。”
##我就是作者所说的认为说“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的那种人,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通过袒露她接受精神分析的体验、以及她作为新手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接受训练的体验,帮助我意识到,我其实并不是认为“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说实话我对CBT这些“不落伍”的玩意儿也没有什么好脸色——我单纯是对人类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尤其是简中世界漠视规则的文化中浸淫出来的人(当然,白人世界里的垃圾心理治疗师也多得是)。我也很喜欢作者借用佛教的概念来描述精神分析,比如心理分析流派的咨询师/治疗师要用非常接近“忍辱”的方式来化身为病人的“观音菩萨”、以帮助病人得到成长。读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我个人的“黑天鹅事件”了——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两只天鹅、一黑一白。
评分 评分##书里的大部分文章早已在沁云老师的豆瓣主页上读过几遍,陪伴我度过了很多艰难时刻。得知老师要集结文章出书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期待了,第一时间拿到手后迫不及待看了后几篇新近写的文章。不论主题怎样变换,文字中处处能显示出老师作为精神分析受训者和执业证对于人类心灵之脆弱、深邃、坚韧、柔和等复杂特性的体察、接纳与淬炼。虽然作为精神分析师的她只能为有限的咨客提供心灵上的能量,但她的文字却也同样能让每一个接触到的读者感知到她强劲、茁壮的生命力和她人性中的慈悲,这也正是她文字的治愈力量所在。每读几页就能被老师对于那些常人所回避、不理解甚至排斥的情感表现的接纳所打动,因为她认出了这些痛苦、排他情绪背后的心灵创伤,回应了哭泣中的孩子的呼唤。另外,老师的影评和书评也都很好看,反复看过几遍,希望有朝一日老师能出评论集。
评分 评分##诚与真
评分##“精神分析是心与心的一场奇遇。”阅读李沁云《心的表达》的这几天,总是会被她真诚的文字和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深深打动。我们总是太过于关注他人,关注外在的世界,而常常对自己的心灵世界一无所知。《心的表达》让我意识到,人的内心是个可以无限深挖和探寻的洞穴,是我们不断泛起涟漪的心湖的中心。这本书,记录了李沁云在34岁时选择重新去做学生,投身心理治疗行业时的经历和思考。区别于其他心理学书籍的是,李沁云自身有长时间接受精神分析的经历,所以她会从患者的角度去察觉问题,改进方式,身体力行地为患者考虑,试图用爱与精神分析将患者孤独、恐惧、畏缩、黑暗的过往和心灵照亮。这是一本能让人安静下来并读进去的书。作者的书写很真诚,能从中感受到她对患者的慈悲,对这份事业由衷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追随。
评分##诚与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