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红外制导系统原理》的内容为学习导弹制导系统提供了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框架,可用作探测、制导与控制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从系统角度了解导弹制导系统工作原理的参考资料。《红外制导系统原理》共分为7章。靠前章介绍红外探测的物理基础知识——红外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制导系统的关键传感器——陀螺仪;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红外点源制导系统和红外成像制导系统,这两章不但介绍了制导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原理,而且总结了制导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第5章介绍导弹的执行机构——舵机的工作原理,特别就脉宽式燃气舵机及舵回路进行详细分析;第6章主要介绍导弹在大气中运动的物理基础知识——飞行力学基础;第7章具体分析介绍便携式导弹的工作过程。翻阅“红外制导系统原理”,我对“系统级设计与仿真”的阐述赞不绝口。作者并没有将制导系统视为一个孤立的技术模块,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观的框架下进行审视。这一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确定各个子系统的性能指标,例如探测器的灵敏度、制导控制的响应速度、以及武器平台的运动特性等,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仿真建模”的介绍,它展示了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红外制导系统仿真平台。从目标的运动模型、大气环境的模拟,到红外传感器的成像过程、制导律的执行,再到武器的飞行轨迹,几乎涵盖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作者还特别强调了“蒙特卡洛仿真”在评估系统性能和鲁棒性方面的作用,通过大量的随机抽样和统计分析,来预测系统在各种非理想条件下的表现。这部分内容对于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实践指导,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全局出发,通过严谨的仿真来验证和优化设计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际研制中的风险。
评分“红外制导系统原理”这本书在“抗干扰与隐身技术”的探讨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诱饵对抗”和“红外抑制”的章节。作者深入剖析了各种常见的红外诱饵的工作原理,例如热诱饵、闪光诱饵等,以及它们如何欺骗红外制导头。更重要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红外制导系统为了对抗这些诱饵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如何通过“多谱段红外探测”来区分真实目标和诱饵,即利用目标与诱饵在不同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差异。还介绍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如基于“目标运动特性分析”来识别和剔除干扰信号。在隐身技术方面,章节中还涉及了如何降低飞行器自身的红外辐射特征,例如采用“低红外可探测性材料”以及优化“排气口设计”等,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这种对攻防两端技术的全面梳理,让我深刻理解到,红外制导系统的发展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伴随着不断的对抗和技术迭代而进步的。
评分读完“红外制导系统原理”这本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制导律的设计与实现”这一部分展现出的系统性思维。作者并没有将制导律孤立出来讲,而是紧密结合了红外传感器的特性和目标的运动模型。例如,在讲解比例导引律(Proportional Navigation, PN)时,它不仅给出了基本的数学公式,还详细分析了在实际红外制导中,如何考虑传感器噪声、目标机动以及大气扰动等因素对导引精度的影响。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状态估计算法来融合多源信息,提高对目标状态的估计精度,从而为导引律提供更可靠的输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非线性制导”的探讨,例如如何在高过载机动目标场景下,设计出能够有效工作的制导律,这涉及到对控制理论中复杂问题的深刻理解。此外,章节中还提及了脉冲式制导和连续式制导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这为理解实际武器系统的设计取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总的来说,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它让读者明白,理论上的制导律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评分这本书确实是本硬核的学科专著,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红外制导系统的那一套复杂精密的逻辑。我最近在学习过程中,对“红外辐射的特性与探测机理”这一部分印象最为深刻。作者没有止步于简单介绍红外线是什么,而是详细讲解了不同物质的红外发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红外探测器捕捉这些微弱的光信号。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它解释了锑化铟(InSb)、碲镉汞(HgCdTe)等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如何决定了它们对特定红外波段的敏感性,以及这些探测器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性能差异。同时,书中还穿插了对焦平面阵列(FPA)工作原理的细致描述,如何通过像素化结构实现空间分辨率,以及制冷型和非制冷型探测器的优劣势分析,这对于理解实际应用中的系统选择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还触及了背景杂波抑制和目标识别的初步概念,例如利用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与背景进行对比,以及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这些都为理解后续更高级的制导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体而言,这一章内容充实,逻辑严谨,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红外制导“心脏”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红外制导系统原理”这本书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章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种识别算法,而是将识别与跟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作者从红外图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目标轮廓、纹流以及内部温度分布等特征进行初步的分类和识别。书中对“形态学处理”和“边缘检测”等图像处理技术在红外图像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如何利用腐蚀、膨胀等操作去除噪声,如何运用Sobel算子、Canny算子等提取目标的边缘信息。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章节中还引入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利用大量红外图像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以实现更精准、更鲁棒的目标识别。此外,在跟踪部分,它详细讲解了“粒子滤波”和“多目标跟踪”等先进算法,分析了它们在处理遮挡、杂波以及目标交错等复杂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理解现代红外制导系统如何从“看到”到“认识”再到“锁定”目标,提供了完整的思路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