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什么中国向世界所做的“和平崛起”的承诺至今不能让西方消除对中国威胁的恐惧?为什么曾经坚信中国是一个机遇并应接触中国的主张现在在西方失去了市场?为什么讲述“中国故事”首先需要了解西方对中国崛起的叙事?如果您关心这些问题,那么这本书将会给您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解析。 (澳)潘成鑫 著;张旗 译 潘成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靠前关系学不错讲师、阿尔弗雷德·迪肯公民与优选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外交、中美关系、中澳关系、西方中国学研究及批判性靠前关系理论。曾任世界知识出版社《靠前关系学名著系列》的编委,先后在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任访问学者,2015年秋应邀到外交学院讲学,2016年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Endeavour Research Fellowship。编著有《澳大利亚与中国:跨文化的挑战与思考》(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与大卫·沃克合编)。在30多个中英文学术刊物和文集上发表论文。等坦白说,《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起初,我以为会读到很多关于国家战略、军事对抗的经典论述,但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政治现象,置于一个更为宏大且深刻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书中最令我着迷的部分,是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实体化,比如,某个理论的提出,是如何成为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某个历史叙事的构建,又是如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基石,进而影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而“欲望”这一章节,则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层揭示出人类和国家行为背后最原始的驱动力。从对安全的渴求,到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再到对自身价值体系的传播,这些欲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国际关系的复杂图景。而“权力”,书中展现的并非一成不变的霸权,而是动态的、流动的,并且与知识和欲望紧密相连,形成一种互相塑造、互相博弈的局面。
评分读完《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学的视角,将国际政治这个庞杂的体系拆解开来,然后又以一种精密的工艺将各个要素重新组合,展现出其内在的运作机制。书里对“知识”的探讨,绝非仅仅停留在信息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知识体系的建构、话语权的争夺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专家”和“智库”在国际决策中的作用分析印象深刻,他们如何通过研究成果影响政策制定者的认知,又如何在不经意间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至于“欲望”,作者没有回避其负面性,比如贪婪、野心,但也同样承认其作为推动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力量。书中那些关于地缘政治扩张、资源争夺的案例分析,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行为。而“权力”的分析,更是立体且多维度,不只是硬实力的比拼,更包括软实力的较量,以及话语权和议程设置的控制。
评分我必须承认,《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对国际政治的固有认知。我曾以为,国家之间的互动无非是利益的交换和实力的比拼,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更细腻、更隐秘的脉络。作者对“知识”的界定非常独特,不单指科学知识,更包括了对历史的解读、文化的理解,甚至是对“他者”的认知方式,这些知识如何被构建、被传播,并最终影响着国家行为,是我之前未曾深入思考的。而“欲望”的探讨,则触及了人性中最本质的部分,无论是对资源的渴求,对安全的保障,还是对声望的追求,这些欲望都以不同的形式驱动着国家机器的运转。书中对权力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同样令人赞叹,它不仅关注了硬实力,更深入到了思想的控制、话语权的塑造,以及权力如何在无形中被施加和接受。
评分《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确实被它的厚重感和沉甸甸的学术气息给镇住了。封面设计虽然不算特别华丽,但那种内敛而深刻的风格,暗示着书中蕴含的内容绝非泛泛之辈。我一直对国际政治的深层驱动力充满好奇,那些表面上国家间的博弈、条约的签署、军事的对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这本书的名字恰好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几个核心概念:知识、欲望和权力。知识,我知道它在塑造认知、影响决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掌握了知识,谁就可能拥有了话语权。而欲望,这是一个更为复杂也更难捉摸的因素,它可能驱动个体,也可能驱动国家,是扩张、是安全、是繁荣,还是别的什么?最后是权力,这是国际政治中最显而易见的显性元素,但权力如何被获取、被使用、被分配,以及它与知识和欲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我迫切想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这本书,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丛林中拨开迷雾。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国际新闻,都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真正支撑着这一切的,是更深层的、不易被察觉的结构和逻辑。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探究这种深层结构的渴望。作者在“知识”部分,对于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以及知识如何成为一种“软暴力”的分析,让我对媒体和宣传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在“欲望”的讨论中,那些关于国家利益的界定,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层次的欲望,特别是当个人欲望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抉择,都让我对政治伦理产生了更深的思考。至于“权力”,书中关于权力制衡、权力转移以及权力与合法性的关系,都具有极强的启发性,让我不再局限于对传统强权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