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采果集 [Fruit-Gathering]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采果集 [Fruit-Gather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印] 泰戈尔 著,李家真 译
图书标签:
  • 泰戈尔
  • 诗歌
  • 英汉对照
  • 采果集
  • 文学
  • 经典
  • 印度文学
  • 翻译文学
  • 现代诗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93185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5536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
外文名称:Fruit-Gathering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1
正文语种:中文, 英语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离去之前,愿我能曼声吟唱最后一阕歌,从开头直至终篇,愿灯火燃亮,好让我看见你的容颜,愿花环织就,好让我为你加冕。

内容简介

  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开起门来四望吧。从你的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
  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

作者简介

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创办国际大学。一生创作丰富。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采果集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徐志摩1924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剧场的演讲

精彩书摘

  唉,你心里的正义却始终清醒。
  你为他们的无礼流下母亲的热泪;你那爱人的坚贞将他们悖逆的戈矛藏进自身的伤痕。
  你的刑罚是不眠爱意的无言苦痛;是贞女脸上的怯怯羞红;是失意者夜中的泪滴:是仁恕之心的苍白晨曦。
  可怖者啊,不顾一切的贪欲驱使他们趁着夜色爬进你的家门,闯进你的库房恣意攫取。
  可是,他们的赃物积下了万钧的重量,叫他们无法带走,也不能抛舍离去。
  于是我对你高声喊叫,可怖者啊,饶恕他们吧!
  你的仁恕之心化作狂风暴雨,把他们击倒在地,将他们的赃物抛撒在尘埃里。
  你的宽恕是雷石;是纷飞的血雨;是落日的绯红怒意。
  佛陀的弟子优婆鞠多躺在摩突罗国的城墙外面,在尘土中酣然入梦。
  灯火尽灭,门扉尽掩,八月的昏黑天空遮没所有的星星。
  脚镯叮当,是谁的双足,突然间触到了他的胸膛?
  优婆鞠多万分惊讶地醒了过来,一个女人手里的提灯照进了他慈悲的眼睛。
  眼前的是那个舞女,满身的珠宝令她璀璨如星,淡蓝的斗篷令她绰约如云,青春的美酒令她醉意醺醺。
  她放下提灯,看到了他素净俊美的年轻面庞。

前言/序言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夫子主张性善,所以说了不起的人,便是能保持纯良仁爱天性的人。朱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顶得住外物引诱,常葆生命本真,的确当得起一个“大”字。朱子的讲法,孟夫子大约可以同意。
  到了民国,王国维先生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以为诗人之可贵处,在于不为世故沧桑所转移,常常拥有一份真性情、真思想,其中显例便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因为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做国家领袖不行,做诗人却非常地行。真性情固然是第一等诗人必有的素质,但若以阅世浅为前提,却不十分令人信服。王先生这番议论之后没几年,我乡人兼同宗李宗吾先生又说,所谓赤子之心,便是小儿生来就有的抢夺糕饼之厚黑天性。保有这点“赤子之心”,便能抢夺财富权力,乃至窃国盗天下。李先生所说本为滑稽讽世,而今日世界竞争惨烈,照字面搬用李先生教诲的人却似乎不在少数。这样的“赤子之心”不能让人爱悦,反而容易让人产生惊恐畏惧的感觉,好像并不太妙。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典的百读不厌,还能学英语。

评分

我粗暴地对待我的痛苦,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评分

书很好,就是印刷的字体太小,排版留白太多

评分

书不错,质量很好,值得拥有~

评分

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

评分

不错,现在基本不去书店了。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习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 读书不可专为反驳作者而争辩,也不可轻易相信书中所言,以为当然如此,也不是为了寻找谈话资料。而应当权衡轻重,认真思考。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有些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需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大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评分

  老天生你,让你与别人的长相不同、生日不同、家庭不同、个性不同……就是要让你与众不同。你必须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一定有什么是只有你才能做,而别人做不来的,就像马库斯?巴金汉、唐纳德?克利夫顿所提到的:“如果某人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一种天赋;迷人,是一种天赋;有恒心,是一种天赋;有责任感,也是一种天赋……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件事物有特别的渴望,能快速学习,完成后自我满意度很高时,那就是你天赋之所在。”(引自《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评分

  以前的我不是像你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我以前很怕人、怕说话,对自己没有自信,对环境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敌意,人缘差到不行,连上厕所、睡觉都得拉着自己的好友或家人陪我,不敢一个人做事,更不要说自己去看电影或是去旅行了。我把自己关在房间与书本里很长一段时间,不晓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直到爸妈把我一人丢到美国游学两个月,让我不得不离开笼子,逼得我必须得自己出去觅食、自己去选课

评分

书很好,就是印刷的字体太小,排版留白太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