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优选教材,篇篇是美文,招招是良方,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故事,引发中小学教师竞相传阅,网友评论:“在你的故事里,我读到了爱心、耐心、细心,良苦用心!”
本书是《班主任兵法》修订版。 本书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尤其是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做出了独特的阐述。
上编 实践篇
一 倒转乾坤
最厉害的招数不是用剑杀人,而是用剑气杀人。
有一年,我接了初三的两个差班。差到什么程度呢?一个班级40个学生,有30大“金刚”。这金刚称号是我私底下封他们的,果然是各有特色,千姿百态。我被他们弄得焦头烂额,幸好我心态平和,死马只当活马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紧张的生活就此开始。
天有不测风云,国庆节快要临近的时候,领导突然找我谈话,你道为何?原来预备年级(也就是六年级)新来的数学老师辞职考研究生去了,扔下两个班级。领导经过讨论,决定让我暂时兼其中一个班级的课。我一听大惊,这怎么行?我可分身乏术啊!领导说没有办法,因老师紧张,总不可能让老教师上三个班吧,你是年轻人,多做一点也是应该的。眼看答应也得做,不答应也得做,我脑筋一转,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爽爽快快答应下来。领导说,国庆过后就去上课。
第一节课,我一脸杀气进教室,不上新课,先立规矩。没啥要求,只要做到以下两条即可。第一,课前要预习。第二,做错了要订正。我是这么想的,这个班,我基本就是上完课便走路,不可能课后有时间去抓他们,也不可能布置很多作业,我非常清楚我的工作重心是在另一栋楼的初三年级。所以对于这个班级,我肯定无法关心,那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呢?只能提高工作效率了。学习习惯很重要。我坚信,只要做到这两条,他们的成绩就不会差。
这预备班的学生毕竟还小,居然被我一吓就吓住了。加上这个班的学生比我那初三的30大“金刚”要好得多,我教起来还比较省心。预习作业是我每天上课必须要检查的,我要求他们不但要阅读教材新课的内容,新课后面的配套练习也要做一做。做了说明你预习了,没做说明没预习。如果教材看不懂,没关系,不用怕,告诉我从什么地方开始看不懂就行了。学生基本做得很好。订正的情况也不错。我规定凡是做错的作业都要订正在一本练习本上,起名叫“订正本”,订正本每天都要交,如果没有错误就交一本空本子上来,以便科代表统计。我要求每一名学生每次做作业要养成先订正后做作业的习惯。科代表在黑板上布置作业总是写三项:一、订正;二、作业;三、预习。我与班主任也经常沟通,每天上课前我都要提前几分钟去,先到班主任的办公室与他交流一下学生情况,下课之后也去其办公室兜一圈,向班主任介绍哪些学生上课表现比较好,哪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哪些学生有进步,哪些学生最近比较反常等等。班主任同样也非常配合我的工作,有时学生上自修课,他作为语文老师甚至还布置学生做一些数学题。一个月下来,学生成绩非常稳定。期中考试竟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大概是期中考试大获全胜的缘故,我渐渐地对这个班级有了一些放松。加之初三的事情非常多,校长对初三年级又非常重视,我不幸还是初三年级的年级长,重任在肩,来不得半点大意。那30大“金刚”虽有了些起色,无奈经常反复,波动很大,我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他们身上,与预备年级班主任的交流也不像原来那么多了,规章制度执行得也不是那么严了。而预备班的学生呢,对我也熟悉了,一些学生也逐渐开始放松起来。
一日早晨,我改完预备班的作业准备去上课。突然发现昨天的订正作业本只交了一半。前几日也有个别同学没有交,只怪我忽视了,没有及时批评,终于酿成今日之苦果。眼看黄河之水即将决堤,如何当机立断,力挽狂澜,我开始苦思良策。
实际上留给我考虑的时间已经是非常少了。上课的时间快到,我已开始起身往另一栋楼走去。初三办公室与预备班是两栋楼,我得从四楼下来再走上那边的六楼。所以我还有足够的时间边走边想。我没有许多的精力跟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这次一定要给他们点厉害瞧瞧,让全班同学都印象深刻。否则今天这些人不交,明天那些人不交,我有限的时间岂不是疲于应付了?
在走上四楼的时候,我渐渐有了主意。好,今天就来这么一招,要么不出手,出手便是一剑封喉,让他这学期都忘不掉!
我开始酝酿情绪。事实上,情绪也不用怎么酝酿,我确实很生气。上课铃已经响了,我走到了教室门口。坐在门口的学生看到我的身影,小声叫道:老师来了,老师来了。班级里迅速安静下来。我微微侧身,抹了一把脸。走进教室的时候,脸上已罩了一层寒霜。
通常,上课第一件事我都是讲评作业,我会这样开始:昨天的作业大家做得很不错。全对的同学有……只错一题的同学有……学生总是听得很认真。没有被表扬到的学生还颇有一些失望。对于一些作业非常差的学生,我偶尔也会直接批评:有两位同学做得非常差,他们是……讲到这我会稍微停顿一下,眼睛看着将要被报到名字的那位学生,看着他脸上惊慌恐惧的神色,慢慢地说出他的名字。这招比较残忍,如果在你看他的时候发现他很委屈,或者可能承受不住,你可以改口,这次就不报了,下次再乱做作业,一并批评。于是大家松了一口气,上课正式开始。
这次却不同了,我铁青着脸,大步流星,直上讲台。迅速放好上课用品、作业本和订正本。我用低沉的声音说:点到名字的同学请站起来。
真正的高手在出招之前,对手已经感觉到了杀气。最厉害的招数不是用剑杀人,而是用剑气杀人。我想,这些预备班的小孩儿,此刻一定已经感觉到了我的杀气。
我拿着订正本,开始迅速地报起名来。被报到名字的学生缓慢地站起来,眼里满是狐疑的光。人一个一个站起,没叫到名字的人则坐在那儿惊疑不定。有一些学生暗中幸灾乐祸,因为他们发现站起来的人当中许多都是好学生。我一言不发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每一个人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都收入眼底。
名字念完了,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已经有一半的学生站起,我甚至能清楚地听到那另一半人大喘一口气的声音。我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不做订正作业亏你们还松得下气来。我看着那些站着的人,他们是不安的,许多人眼里写着疑惑。大家都在猜测,他们为什么要站起来,他们究竟做了什么?
看着那些站着的同学,我的眼中突然有了一丝暖意。我说,站着的同学请坐下去。那暖意是一瞬间的,因为紧接着我的眼中又有了杀气,坐着的同学站起来!
谜底揭穿,真相大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生死两重天。无须赘言我是怎么批评那些站着的不订正作业的学生的了。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考验,乾坤在一瞬间倒转。我的杀气散尽之后,课正常开始。
自此以后,一直到期末,订正作业都做得非常好,期末考试,这个班的;数学蝉联年级第一。
二 黔驴发威
学生对环境适应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马上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我称之为“黔之驴”阶段。此时学生开始试探老师了。这段时间对新的老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新学期开始了,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有一段时间不做班主任了,再次做班主任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冲动。小孩子还没有来校,我就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8月底的时候,预备年级的新生来报到了。根据安排,他们将要进行三天的军训,在这三天里,同时也要进行校规校纪的教育。班主任要全程陪同他们。
军训这件事,很多教师不以为然,我却是很赞成的。刚考进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历过一年军训,对军训自然有些感情。不过对预备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要求不必那么高,意思意思就行了。其实就是意思意思,也足够给他们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了。
暑假里我家访过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他们多少有一些了解。新班级组成的第一天,我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了一男一女两名我感觉有一定能力的学生作为临时的正、副班长。同时向全班宣布:一个月之后正式选举班委。
预备年级新生共四个班,其他几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是有一定经验的女教师。看着她们一丝不苟的样子,我想是不是跟我较上劲了,想在起点上超过我,好啊,没有问题。我是这个年级的年级组长,她们认真工作,我从心底里高兴。
……
《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兵法”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钩心斗角,而把这个词用在教育上,我心里总有点儿犯嘀咕,觉得会不会太过功利,或者有点儿“套路化”。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文字风格吸引了。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娓娓道来,把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用最朴实,也最触动人心的方式讲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知己知彼”的那一部分,不是那种刻板的心理学分析,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我看到了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比如,那个总是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却出奇好的小男生,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自卑,后来才明白,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和思考。作者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就描绘出了这个孩子的内心独白,让我这个做了多年班主任的人都汗颜,觉得自己以前错怪了多少孩子。而且,书中关于“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被巧妙地融入到了班级管理中,但绝不是生搬硬套。比如“无中生有”这一计,在书中被解释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的“假象”——不是欺骗,而是通过一些小小的“诱饵”,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我试着在班里用了一个作者提到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们设置一个“未解之谜”,让他们分组讨论,结果发现,平时那些最安静的孩子,竟然在这种模式下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教育,也可以这么有“策略”,这么有“艺术”。这本书,它真的颠覆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很多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
评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人生教科书”,而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指南。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智慧和深厚的教育情怀。我曾经以为“兵法”离教育很远,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其实很多“兵法”的道理,在教育中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暗度陈仓”的阐述。不是教我们搞阴谋诡计,而是教我们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播下教育的种子。比如,通过日常的言谈举止,通过一些看似随意的点拨,去影响学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关于一位老师,他并没有直接批评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是经常在课堂上引用一些励志的故事,或者分享一些关于“坚持”和“毅力”的哲理。渐渐地,这个学生自己发生了转变,他开始主动去学习,去努力。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时候,最有效的教育,恰恰是最“无声”的教育。这本书,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去“管理”一个班级,更是教我如何去“塑造”一群人。它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点亮学生的人生。它让我从一个“教书匠”的身份,升华成一个“引路人”。
评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班主任的工作,也可以充满“智慧”和“艺术”。作者的文字,朴实而深刻,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枯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借刀杀人”的运用。当然,这里的“借刀杀人”并不是指伤害别人,而是指巧妙地利用外部的力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或者家长中的有识之士,来到班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来引导和激励学生。我曾经邀请了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来到我们班,和他交流之后,孩子们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也开始努力学习。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外力”也可以成为教育的强大助推器。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联动性”,让我不再孤军奋战,而是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来更好地教育学生。它让我从一个“单打独斗”的角色,升华为一个“资源整合者”。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说实话,起初吸引我的,是那句“兵法”二字,总觉得在教育这片“战场”上,能有点儿“战术”指导,总比摸着石头过河要好。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操性。作者就像一位老中医,把脉精准,对症下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攻心为上”的章节。很多时候,我们班主任都习惯于从“管”的角度出发,觉得学生不听话,就要严厉批评,就要惩罚。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从“心”出发。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学生的心就像一颗种子,需要阳光雨露,而不是冰霜雨雪。他讲了如何通过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去赢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我记得里面有一个案例,关于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老师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主动去了解他迟到的原因,发现他是因为家里需要照顾年迈的奶奶。知道了原因之后,老师没有放弃,而是和他一起商量对策,甚至在班里组织了一次“爱心互助”活动,让同学们轮流去帮助他。结果,这个学生不仅不再迟到,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原来真正的“管理”,是建立在“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的。这本书,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逐渐转化为一个“引导者”,一个“陪伴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好像一下子打开了新的思路,不再是每天疲于应付,而是充满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评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原来班主任的工作,也可以如此“灵活”和“变通”。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生活气息,读起来让人受益匪浅。我被书中关于“声东击西”的运用深深吸引。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班级里的一些小混乱,总想立刻“平息”,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有时候,可以巧妙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当班里出现一些小的“噪音”时,我们不必立刻制止,而是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更具吸引力的话题,或者组织一个短暂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我曾经试过,在课堂上,当孩子们有点儿坐不住的时候,我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突然提起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孩子们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吸引”比“压制”更有力量。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趣味性”,让我不再觉得它是一份枯燥的工作,而是一份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创造性事业。它让我从一个“规则执行者”的角色,升级成一个“气氛营造师”。
评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一直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每天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应付各种家长的投诉,感觉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但这本书,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班主任的工作。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战略家”,把那些看似混乱的班级管理,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调虎离山”的运用。在书中,作者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去欺骗学生,而是教我们如何通过巧妙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当班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时,我们不必立刻去“正面冲突”,而是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新的,更有吸引力的活动,让学生们的目光从那些负面情绪上移开。我尝试了一下,效果真的非常惊艳。我曾经因为班里两个学生之间的矛盾而头疼不已,用了这本书里的方法,我组织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户外拓展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等活动结束后,他们之间的矛盾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教育,也可以如此“无痕”。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让我不再觉得它只是一份苦差事,而是一份需要智慧和策略的创造性工作。它让我从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升华为一个“设计师”。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套路”和“技巧”的书,有点儿担心会读起来比较枯燥,或者不够贴近实际。但是,当我真正打开阅读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作者,他的笔触非常生动,充满了人情味,而且他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层面。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以逸待劳”的策略。很多班主任都觉得,要想管好班级,就得时刻紧绷神经,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但作者却告诉我们,有时候,适当的“休息”,适当的“放手”,反而能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如何通过提前做好规划,将一些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如何通过赋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承担责任,从而减轻班主任的负担。我试着在班里推行了一些“学生自治”的项目,让学生们自己去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或者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结果发现,孩子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而且他们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劳逸结合”,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班主任。这本书,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管”学生,更是教我如何“爱”学生,如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它让我意识到,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招数”,而是那份真诚的关怀和有效的沟通。
评分读完《班主任兵法(修订版)》,我才真正领悟到,班主任的工作,可以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处理问题,而是一场需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较量。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独特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教育哲学。我被书中关于“将计就计”的解读深深吸引。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总想立刻“纠正”,但作者却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妨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了一些不当的言论,我们不必立刻严厉批评,而是可以提问,引导他思考,让他自己意识到说错了什么,错在哪里。我试着在班里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辩论一些问题,结果发现,孩子们在争论中,反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事情的本质,也更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引导”,比“强制”更有力量。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性”,让我不再感到被动,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影响和塑造。它让我从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升级成一个“设计师”。
评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之前对班主任工作的很多刻板印象。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把那些复杂的教育理论,用最简单、最形象的方式讲出来。我被书中关于“釜底抽薪”的解读深深打动。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总是想去“制止”,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导致这些行为的“根源”,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学生总是逃课,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批评和惩罚层面,而是要深入了解他逃课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困难,还是因为家庭问题,或者是人际关系出现了矛盾。找到了根源,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我曾经因为班里一个学生的“网瘾”问题而头疼不已,用了这本书里“釜底抽薪”的思路,我并没有一味地没收他的手机,而是和他一起制定了“戒网瘾计划”,并且鼓励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寻找其他的兴趣爱好。结果,这个学生的网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病根”。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性”,让我不再治标不治本,而是能够真正地去影响和改变。它让我从一个“问题处理者”的角色,升级成一个“问题根源解决师”。
评分《班主任兵法(修订版)》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正值我焦头烂额地处理班级里的一些棘手问题,急需一些“救命稻草”。这本书的题目就非常吸引人,带着一种“治本”的期望。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真的不是那种教你如何“治标”的书。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而且他写得极其细腻,能够捕捉到很多我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关于“虚实结合”的运用,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在考试分数上做文章,更多的是教你如何通过一些“虚招”,去激发学生内心的“实”的动力。我记得里面有一段关于“空城计”的解读,作者把它引申到班级管理中,说有时候,面对学生的一些小错误,不必立刻“兵临城下”,而是可以采取一种“静观其变”的态度,给他们一个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会。我尝试了一下,效果出奇的好。以前我一看到学生犯错,就马上冲上去,结果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而现在,我学会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调整。这本书,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场简单的“命令与服从”的游戏,而是一门需要智慧、耐心和同理心的艺术。而且,作者在书中对于“谋略”的阐述,并不是鼓励我们去耍小聪明,而是教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去理解学生,如何更人性化地去引导他们。它让我对“班主任”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非奸即盗感觉怪怪回家好好好
评分非常不错哟非常不错哟非常不错哟非常
评分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非常不错哟非常不错哟非常不错哟非常
评分没什么可说的,好好好好的,一如既往的快
评分不错不错,很好书,值得一读,会推荐给同事
评分888888888
评分对于后进生来说,大多数是调皮不听话,如何更加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我期待在书中会寻找到答案。
评分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个个案例就像一篇篇章回“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充满智慧,读了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留下无尽的思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