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傳媒經濟論-(全三冊) | 齣版社: 中國書籍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3-11-01 |
| 作者:周鴻鐸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258.00 | 頁數:0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06837545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李國永、盧安然、楊鎧瑞、趙麗君、牛翠宇編著的《傳媒經濟論(共3冊)》內容介紹:傳媒經濟學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它是由諸多相關學科元素相融閤而形成的具有傳媒經濟學特質元素的一門新學科。傳媒二重性理論是傳媒經濟學的靈魂或基礎。在傳媒經濟學特質元素中,傳媒經濟論、傳媒産業論、傳媒生産力論等理論是構成傳媒經濟學要素中的核心性經濟元素,其他內容都是由經濟、政治、文化和傳播業務等學科細胞相結閤而形成的交叉性的新學科元素,即傳媒經濟學基礎元素。
李國永、盧安然、楊鎧瑞、趙麗君、牛翠宇編著的《傳媒經濟論(共3冊)》分彆是:“傳經解讀捲”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傳媒經濟發展曆史為引綫,以中國傳媒經濟發展的每個曆史階段所形成的傳媒經濟觀和理論為軸心,客觀地分析瞭中國傳媒經濟發展的三大階段以及同其相適應的傳媒經濟理論。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瞭傳媒經濟元素創新、傳媒經濟學專題創新、傳媒經濟學體係創新以及創新成果的錶現形式,提齣瞭未來傳媒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及其研究任務,既為傳媒實業界提供瞭具有實操性的經驗,又為傳媒理論界提供瞭重要的曆史性文獻。
“理論基礎捲”是一部研究傳媒經濟基礎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理論基礎的專著。全書共十章,即傳媒二重性理論、傳媒生産力理論、傳媒結構理論、傳媒産業資源理論、傳媒産業經營與管理模式理論、傳媒産業集團化理論、傳媒資本運營理論、傳媒多種經營理論、傳媒市場營銷理論、網絡經濟的本質理論。這十大理論是傳媒實業界行為的路標,是傳媒經濟理論研究的核心,對於傳媒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和指導意義,它既適閤於傳媒經濟理論研究者閱讀,又適閤於傳媒實業界閱讀,更是傳媒經濟運營高層領導者的必讀書。
“研究史綱捲”以中國傳媒經濟的發展史和傳媒經濟理論的研究史為綫索,以傳媒經濟學術理論觀點為核心,把傳媒經濟理論研究與傳媒經濟發展的曆史有機地結閤起來。從學術研究史的角度闡述瞭傳媒經濟學的完整理論體係,填補瞭我國傳媒經濟理論研究的一項空白,不失為國內學術界和各高校新聞與傳播學專業研究人員、應用傳播學和傳媒經濟學研究生以及業界進行傳媒經濟理論探索的一本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可讀文獻。
《傳媒經濟論(共3冊)》是一本中國傳媒經濟類書籍。
“研究史綱捲”
導論
一、傳媒經濟學的初始階段
二、傳媒經濟學的發展階段
三、傳媒經濟學的創新階段
四、基本結論及其啓示
中國傳媒經濟的發展過程篇
第一章 中國傳媒經濟的萌芽階段(1949—1982年)
第一節 傳媒經濟的早期發展(1949—1956年)
第二節 傳媒“工具論”思想的形成期(1957—1965年)
第三節 傳媒經濟的停滯期(1966—1976年)
第四節 傳媒經濟的迴暖期(1977—1978年)
第五節 傳媒經濟的復蘇期(1979—1982年)
第二章 中國傳媒經濟的發展階段(1983—2002年)
第一節 傳媒産業化經營的起步期(1983—1984年)
第二節 傳媒經濟理論的新突破(1985—1991年)
第三節 中國傳媒市場的形成(1992—1995年)
第四節 中國傳媒經濟理論的博弈(1996—2002年)
第三章 中國傳媒經濟的成熟階段(2003年至今)
第一節 中國傳媒經濟走嚮成熟的標誌
第二節 中國傳媒經濟理論體係
第三節 傳媒“多時代”交融期
第四節 實施傳媒融閤的人纔保證
中國傳媒經濟建構篇
第四章 宏觀傳媒經濟建構
第一節 中國傳媒經濟建構的曆史動因
第二節 宏觀傳媒經濟建構環境
第三節 宏觀傳媒經濟建構的邏輯與挑戰
第四節 宏觀傳媒經濟建構的機遇與發展
第五章 報業經濟建構
第一節 報業與報業經濟
第二節 報業經濟理論的形成
第三節 報業經濟建構的特徵與趨勢
第六章 廣播電視經濟建構
第一節 廣播電視經濟發展的曆史沿革
第二節 廣播經濟活動
第三節 電視經濟活動
第四節 新型的廣播電視形態
第七章 互聯網經濟建構
第一節 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曆史沿革
第二節 互聯網經濟的特點、價值與運營模式
第三節 互聯網經濟理論的建構
第四節 我國移動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第八章 傳媒經濟建構創新
第一節 傳媒經濟建構創新的曆史沿革
第二節 傳媒經濟理論建構
第三節 整體傳媒文化體係構建
中國傳媒經濟實踐篇
第九章 傳媒經濟體製改革
第一節 我國傳媒體製的確立階段
第二節 我國傳媒經濟體製改革的初始階段
第三節 我國傳媒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階段
第四節 我國傳媒經濟體製改革的全麵推進
第十章 傳媒産業集團及其發展
第一節 中國傳媒集團形成的背景
第二節 傳媒産業集團及其曆史沿革
第三節 中國傳媒事業集團及其走勢
第四節 中國傳媒産業集團及其走勢
第十一章 傳媒廣告經營及其發展
第一節 解放以前的廣告經營及其特徵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傳媒廣告經營及其發展
第三節 新媒體廣告經營與發展
第四節 傳媒廣告經營的法製化管理
第十二章 報刊發行及其走勢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報刊發行述要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報刊發行研究
第三節 中國報刊發行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中國報刊發行的走勢預判
第十三章 傳媒産品經營及其發展
第一節 傳媒産品的含義和特點
第二節 非商品性傳媒産品經營
第三節 商品性傳媒産品經營
第四節 傳媒産品經營發展曆程
中國傳媒經濟運營模式篇
第十四章 傳媒經濟模式
第一節 傳媒經濟模式形成的過程
第二節 中國傳媒經濟模式的特點
第三節 不同傳媒的經濟模式形成
第四節 “模式集聚”戰略:傳媒經濟模式的未來發展
第十五章 傳媒市場模式
第一節 傳媒市場模式的形成
第二節 傳媒市場模式的特點
第三節 傳媒市場模式的未來發展
第十六章 傳媒經濟管理模式-
第一節 傳媒管理體製的曆史沿革
第二節 傳媒經濟管理模式建構
第十七章 傳媒經濟投資模式
第一節 傳媒經濟投資的曆史沿革
第二節 傳媒經濟投資實踐
第三節 傳媒資本運營
第十八章 傳媒産業製度模式
第一節 報業傳媒産業的製度變遷
第二節 廣電傳媒産業的製度變遷
第三節 民營傳媒産業製度模式的發展
第四節 現行傳媒産業製度模式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傳媒産業製度模式
中國創意傳媒經濟學篇
第十九章 創意傳媒經濟學的創新思路
第一節 創意傳媒經濟學的創新思路概述(1978—2011年)
第二節 傳媒經濟元素創新(1978—1992年)
第三節 傳媒經濟學的專題創新(1992—2002年)
第四節 傳媒經濟學的體係創新(2002—2011年)
第二十章 創意傳媒經濟學的創新成果
第一節 中國《廣播電視經濟學》問世(1978—1990年)
第二節 傳媒經濟學專題創新成果(1990—2002年)
第二十一章 傳媒經濟理論創新成果
第一節 傳媒經濟基礎理論體係創新成果
第二節 傳媒經濟應用理論體係創新成果
第二十二章 傳媒經濟學學科建設
第一節 傳媒經濟學學科概述
第二節 傳媒經濟學的知識體係
第三節 傳媒經濟學的微觀學科體係
第四節 傳媒經濟學的宏觀學科體係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一、圖書文獻
二、期刊文獻
後記
“理論基?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行業,最關鍵的是理解它的經濟驅動力。而《傳媒經濟論》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像一個顯微鏡,將媒體這個看似雜亂無章的産業,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經濟單元,然後從宏觀到微觀,層層剝開其運作的真相。書中對媒體的價值鏈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從內容生産的投入,到分發渠道的成本,再到最終的變現方式,每一個環節的經濟邏輯都清晰可見。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媒體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討論,這些理論概念在媒體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體現。它解釋瞭為什麼某些信息傳播得更廣,為什麼某些內容更容易引起關注,以及這些現象背後隱藏的經濟利益。此外,書中對媒體監管的經濟學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揭示瞭政府監管是如何影響媒體産業的競爭格局和發展方嚮的。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媒體不僅僅是“說什麼”,更是“如何通過說什麼來賺錢”,以及“如何通過賺錢來影響說什麼”。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媒體行業的人來說,這套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傳媒經濟論》讓我對“媒體”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去,我可能更多地將媒體視為信息的傳遞者,是娛樂的提供者。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媒體本質上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經濟係統。它不僅僅是內容的生産和分發,更涉及資本的運作、技術的驅動、市場的競爭,以及由此産生的各種經濟關係。書中對媒體産業的市場結構、競爭策略、盈利模式等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看到瞭媒體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平衡社會責任和內容質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媒體的“公共性”與“商業性”之間張力的探討印象深刻,以及作者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種張力及其解決之道。書中對於新興媒體形態,如流媒體、社交媒體、遊戲産業等,其經濟邏輯和商業模式的分析也相當到位,讓我看到瞭未來媒體發展的一些端倪。對於想要理解現代社會經濟運行機製,特彆是媒體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這套《傳媒經濟論》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啓發性的一套書瞭。作為一名在內容創作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常常感到知識體係的碎片化和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而這套書,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缺憾。它係統地梳理瞭傳媒産業的發展脈絡,從曆史的縱深處揭示瞭經濟因素如何塑造瞭媒體的形態和功能。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媒體(新聞、齣版、影視、音樂、廣告、公關等)的經濟特徵和運作模式都有詳盡的闡述,讓我能夠將零散的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我特彆欣賞它對媒體融閤趨勢的分析,探討瞭技術進步如何驅動跨媒體平颱的齣現,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的商業機會和挑戰。它不迴避問題,例如對數字鴻溝、平颱壟斷等問題的討論,都顯示齣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社會責任的關懷。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將書中的理論與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對照,常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啓示,甚至能夠為我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思路。這套書的價值,絕非簡單地停留於理論層麵,而是能夠切實地幫助從業者理解行業生態,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評分終於有時間翻開這套《傳媒經濟論》,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宏大,但裏麵的內容卻遠比我想象的要生動有趣得多。我一直對媒體這個行業充滿好奇,想知道那些光鮮亮麗的內容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運作邏輯和經濟規律。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比如,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商業模式上的演變,從廣告收入的此消彼長,到付費訂閱的興起,再到內容IP的價值挖掘,每一個環節都寫得鞭闢入裏,讓我對“內容變現”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它關於“注意力經濟”的論述,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說明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爭奪用戶的注意力已經成為媒體生存的關鍵。書中對社交媒體、短視頻平颱等新媒體形態的商業邏輯分析也相當透徹,不再是簡單地描述現象,而是深挖其背後的利益鏈條和競爭策略,讓我對這些平颱的發展有瞭更宏觀的認識。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提供瞭理論框架,更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讀起來不枯燥,反而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評分當我拿到這套《傳媒經濟論》時,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但閱讀過程卻遠超我的預期。作者的文筆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復雜的經濟學概念,也能夠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來解讀,使得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它對媒體産業中“稀缺性”和“網絡效應”的討論,這兩種經濟學原理在媒體領域得到瞭非常巧妙的應用。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媒體産業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也很有啓發性,讓我看到瞭全球媒體格局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它不僅關注宏觀的産業趨勢,也深入到微觀的企業戰略,比如對內容版權的定價、對用戶數據的價值化、對平颱生態的構建等,都進行瞭細緻的解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觸及瞭一些前沿的議題,如人工智能在媒體內容生産中的應用,以及大數據分析如何重塑媒體的商業模式。總的來說,這套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愉悅,它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大眾的可讀性,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