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国文学四大名著)

水浒传(中国文学四大名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元] 施耐庵,[明] 罗贯中 著,李永祜 校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四大名著
  • 水浒传
  • 宋代文学
  • 英雄传奇
  • 梁山好汉
  • 农民起义
  • 施耐庵
  • 中国古典小说
  • 武侠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4613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38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文学四大名著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2
字数:9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是作者施耐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北宋农民大起义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小说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正是这些艺术成就,才使它成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水浒传》(中国文学四大名著)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内容简介

  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水浒传》(中国文学四大名著)的思想成就和艺术精华主要体现在前七十回之中,作者生动描绘众多英雄好汉,尤其是宋江、林冲、武松和鲁智深、李逵、杨志等人被迫落草、逼上梁山的曲折历程,揄扬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团结一致“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同时又打家劫寨,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详,传《水浒传》为他与罗贯中所作。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编著《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引首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全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赚萧让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第九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九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九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九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九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九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精彩书摘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队,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驰驱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健G皆汉蠛蒙交啡啤:咨�
  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自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
  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当晚各自权歇。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
  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厝缙健GХ寰盒悖�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
  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了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时,但见: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芙粤布!�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盘陀石边。微闪开眼来看那蛇时,但见:
  昂首惊飙起,掣目电光生。动荡则折峡倒冈,呼吸则吹云吐雾。鳞甲乱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银。
  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餶飿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
  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太尉道:“曾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
  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复道:“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那里来?识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
  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往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回来。”真人道:“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郏俊闭嫒舜鸬溃骸罢獯�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真人道:“太尉且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太尉见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当日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止宿到晓。
  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人从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洪太尉看时,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使着�薏泊笏�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道:“此殿是甚么去处?”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
  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但见: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并无一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撸�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
  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
  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碑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喾�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么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前言/序言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和《三国演义》不同,不是通俗化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部集合了无数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的英雄传奇。
  书中描写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反抗官军、杀富济贫的故事是有历史根据的。宋宣和年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拒者”(《宋史·侯蒙传》)。此事在当时朝野上下引起极大的震动。在民间,有关宋江好汉的传闻轶事更是喧腾众口,流传不息。宋代的说书人热衷于水浒故事,留下了《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书名目。到了元初,更有《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传至今日;戏曲家们则把水泊梁山搬上了舞台,现存的还有《李逵负荆》、《宋公明劫法场》、《燕青博鱼》等杂剧。正是这些民间传说、说书、戏曲的不断创造,为长篇小说《水浒传》在元末明初的诞生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写小说的作者是谁?这实在是一个至今难以解开的谜。有人说是罗贯中,有人说是施耐庵,更多人认为《水浒传》是罗、施二人合作完成。这个难题只能留待以后再考证了。
  《水浒传》的故事可以以宋江受招安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发展壮大、对抗朝廷的过程,受招安后是起义军为国尽忠、损失殆尽的悲剧。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忠君报国"思想,和具有浓重平民色彩的英雄主义精神。
  北宋宣和年间,国家贫弊,政治腐败,外寇不断,内乱四起,忠臣义士走投无路,平民百姓难以自存。宋江、林冲、武松等揭竿而起,与其说是被逼无奈、自求生存,不如说是对罪恶现实的最激烈的反抗。他们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惩治贪官污吏,攻杀恶霸豪强,用暴力来维护广大百姓所认可的社会正义。因此,明代思想家李贽热烈地称赞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他们忠义的准则,所以,一  旦皇帝招安,宋江便满心欢喜,率领部下为国征战,最终伤亡殆尽、身死非命仍无怨无悔。这种“忠君报国”的思想正是《水浒传》作者努力鼓吹、推崇的。
  而在每一个好汉个人身上,支配其行为的则是凝聚着平民道德倾向的英雄主义精神:嫉恶如仇,杀富济贫,急公好义,尚武疏财等。这些品质正是当时社会平民百姓所景仰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正因如此,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才会这样受人喜爱,被李贽看作“活佛”、“上上人物”。
  《水浒传》在艺术上达到的成就是空前的。它给人印象最深刻最强烈的,是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鲜明、光彩夺目的传奇英雄。读着小说,果敢刚烈的武松,忠勇莽直的李逵,粗鲁质朴的鲁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仗义干练的宋江等会在你眼前活起来。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诚如斯言!
  《水浒传》的语言也堪称炉火纯青。它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锤炼出生动的、极富表现力的、异常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叙述情节时,它平实朴素,用白描手法勾画,在具体细节上雕琢;在人物对话上,则突出其个性,使人物的语言与性格、身份、地位、处境相协调,往往是一句话、一个词便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水浒传》在问世之后的几百年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多次出版,因而版本十分复杂。概括地说,有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繁本的文字丰富多彩,文学价值明显高于简本。目前我们读到的《水浒传》一般多是根据繁本整理的。
  一九九七年,我们出版了由李永祜先生整理的《水浒传》,它是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容与堂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的。此次出版,我们征得李先生的同意,删去了评语和校记,保留了全部小说原文。在此,我们再一次对李先生杰出的工作表示感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5.3 
《西游记》:一段传奇的西行之路,一场涤荡心灵的修行之旅 在浩瀚的中华文学星河中,若论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奇幻史诗,那么《西游记》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其瑰丽的想象、生动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跨越时空,至今仍为无数读者所传颂和喜爱。它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寓意深远的人生寓言,一部展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精神的伟大史诗。 故事的缘起,要追溯到遥远的东胜神洲。那儿有一座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受天地精华之滋养,孕育出了一只石猴。这石猴生来就不凡,他勇敢地闯入龙宫,夺得金箍棒;又潜入地府,勾销了自己的生死簿。他自封“美猴王”,在花果山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然而,天庭的法则不容许这样的“异类”存在,玉皇大帝便派兵捉拿,又诱以“弼马温”之职。孙悟空初时以为是官,欣然受之,却不知其卑微,被戏弄后大闹天宫,搅得天翻地覆,无人能敌。最终,如来佛祖出面,将其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以此作为对他的惩罚,也为他日后西行的历练埋下伏笔。 五百年后,唐朝高僧玄奘奉唐太宗之命,前往西天(即印度)求取真经。观音菩萨奉佛旨,一路指引,收服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以及白龙马,让他们作为玄奘的徒弟,保护他西行。从此,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便在师徒五人的身上展开了。 师徒五人,各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过往。 孙悟空,无疑是这部小说中最耀眼的角色。他本是天地灵秀所生的妖猴,却有着一颗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心。他的神通广大,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筋斗云一日十万八千里,金箍棒更是威力无穷。然而,他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对师父的忠诚,对取经事业的执着。尽管他有时性急冲动,惹恼师父,被赶回花果山,但他最终总是会念及师父的安危,克服心中的不快,重回师父身边。他的成长,是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妖猴,蜕变成一个心怀慈悲、斩妖除魔的斗战胜佛。他代表了人类勇于挑战权威、追求自由的精神,也象征着历经磨难后获得的智慧与力量。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错投猪胎,成为一个猪头人身的妖怪。他性格憨厚,贪吃好色,懒惰成性,常常在艰难时刻打退堂鼓,嚷嚷着要散伙回高老庄。但他也是一个容易被感化、心地不坏的角色。他在取经路上,虽然时常抱怨,却也从未真正背叛过师父,而且关键时刻也能出力。他更像是普通人的一面镜子,展现了人性的弱点,也暗示了通过修炼,即使是凡心重重的人,也能有所进步。他的最终成就不高的原因,也常被解读为人性的弱点难以完全根除。 沙悟净,原是卷帘大将,因打破琉璃盏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为妖。他沉默寡言,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是取经团队中最勤恳、最可靠的一员。他默默地挑着担子,保护师父,在师兄们闹矛盾时,也常常充当和事佬。他不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也不像猪八戒那样有鲜明的性格缺点,但他却以其默默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读者的尊重。他的存在,象征着一种踏实、稳重、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唐三藏,也就是唐僧,是取经的领导者。他慈悲为怀,心地善良,但有时过于迂腐,容易听信谗言,将孙悟空误解,导致师徒离心。然而,他坚定的信念和对佛法的执着,是支撑整个取经队伍前进的灵魂。他代表了对真理的无限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不放弃的毅力。虽然他没有法力,但他的“德”和“慈悲”是孙悟空等人最需要学习和守护的。 白龙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贬下界。他化身为马,驮着唐僧西行。他虽然话语不多,但默默地承担着最艰巨的体力付出,是取经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关键时刻,他也能化为人形,显露真身,助孙悟空一臂之力。 《西游记》的故事,主要围绕着唐僧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展开。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妖魔鬼怪,这些妖魔大多法力高强,狡猾多端。从凶猛的白骨精,到变化多端的青牛精,再到神通广大的红孩儿,以及盘丝洞的蜘蛛精,通天河的灵感大王,狮驼岭的三大王……每一场劫难,都充满了惊险与挑战。 这些妖魔,并非简单的邪恶象征,它们往往拥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有些是天上神仙的坐骑、童子下凡为妖,有些则是山野精怪,因贪念或修炼不当而为非作歹。它们的变化无穷,有时化作美貌女子,引诱唐僧动摇心志;有时化作忠厚之人,欺骗唐僧;有时则直接以强大武力压制。每一次劫难,都考验着师徒五人的智慧、勇气和信念。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降妖伏魔的关键。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识破妖魔的伪装,与妖魔展开殊死搏斗。猪八戒的憨厚有时会暴露妖魔的破绽,沙悟净的勤恳则保证了取经队伍的稳定。而唐僧的慈悲,虽然常常成为被妖魔利用的弱点,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佛法的无边,对一切生灵都有一定的包容。 《西游记》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彩绝伦的神魔斗法,更在于其深刻的寓意。 人生如取经:整个西行过程,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诱惑和考验。师徒五人,代表了人性的不同侧面,从愚昧到智慧,从贪婪到克制,从软弱到坚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不断成长,最终抵达人生的彼岸。 心猿意马的修炼:《西游记》中的“心猿”孙悟空,“意马”白龙马,都象征着人的心绪。人的内心充满了各种欲望和杂念,就像桀骜不驯的猴子和奔腾的马。唯有通过修炼,才能驯服“心猿意马”,达到内心的平静与统一。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取经的成功,离不开师徒五人的通力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他们互相弥补,共同面对困难。这启示我们,在任何事业中,团队合作都至关重要。 对真理的追求:《西游记》的主题是求取真经,这象征着人类对真理、智慧和精神的永恒追求。这条道路充满艰辛,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同样不可小觑。小说语言生动活泼,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书中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佛道思想的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花果山的奇幻景象,到天宫的宏伟壮丽,再到妖魔洞府的阴森恐怖,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神话世界。 同时,小说中充满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人生哲理。如“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对妖魔伪装的辨别困境,警示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则探讨了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的议题。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引人深思。 《西游记》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走向世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而言之,《西游记》是一部集神话、冒险、哲学、寓言于一体的伟大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神魔小说,更是一部深刻的人生指南,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坚持、关于人性与超越的永恒篇章。它以其磅礴的气势、丰富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去追寻心中的真理与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三国演义》,我仿佛亲身参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那份豪迈与谋略的交锋,简直让人热血沸腾!罗贯中笔下的英雄群像,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曹操的奸诈多疑,刘备的仁厚爱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义盖世,每一个形象都定型在了读者的脑海里,难以磨灭。我尤其喜欢看那些经典的战役描写,赤壁之战的火光冲天,官渡之战的排兵布阵,简直是一场场精彩的军事教科书。与一般的历史叙事不同,《三国演义》的魅力在于它将历史的骨架,填充上了浓墨重彩的文学想象和民间传说,使得那些冷峻的历史事件充满了戏剧张力和人情味。读到兄弟反目、英雄迟暮时,那种英雄末路的苍凉感,又让人不禁扼腕叹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又娓娓道来,让你在体验权谋斗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乱世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情感纠葛。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对“势”与“时”的深刻理解。

评分

这部《道德经》的书卷,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朴和深远,每一次触摸,都仿佛能感受到时间在其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它不是一本用来“读懂”的书,而更像是一部需要用生命去“体悟”的文本。老子的文字极为精炼,寥寥数字,却蕴含着包罗万象的宇宙法则。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无不为”,初读时常常感到困惑,觉得它似乎在自相矛盾,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便渐渐体会到那种“方圆之外”的境界。它教导的不是如何去争夺,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之势,不与之相悖。这种“柔弱胜刚强”的观念,在充满竞争与对抗的现代社会中,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颠覆性。它让人从执着于“有”的泥潭中抽离出来,去关注“无”的力量,去欣赏虚空和留白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总能从中找到安顿心灵的处方,它提供的是一种根本性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而非具体的行动指南。

评分

这本《红楼梦》真是一部让人魂牵梦绕的奇书啊!曹雪芹的笔触细腻得如同描绘一幅流动的工笔画,将那金陵十二钗的悲欢离合、锦衣玉食下的暗流涌动刻画得入木三分。初读时,我只觉是看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那些诗词歌赋、雅集宴饮,何其风雅!然而,随着情节的深入,那种盛极而衰的宿命感便如同一股凉意,从字里行间缓缓渗透出来。宝玉的痴、黛玉的真、宝钗的稳重,每一个人都有着他们无法挣脱的枷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度,比如黛玉葬花那段,简直是把一个敏感、多愁善感的灵魂毫无保留地摊开在我们面前,让人心疼不已。再读,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意味,那“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虚幻感,让人不禁反思现实与梦境的边界。这本书不是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它需要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看似闲笔的对话,因为在那平淡的日常叙事之下,埋藏着对封建礼教最深刻的批判和对人性复杂性的终极探究。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读出新的滋味,这份厚重与韵味,堪称一绝。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捧起《西游记》时,我以为它不过是一本给孩子看的神魔故事集,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降妖除魔的桥段。然而,随着师徒四人一步步西行,我才领悟到这背后的深意远超寻常。这趟西天取经的路途,与其说是地理上的跋涉,不如说是一场深入灵魂的修行。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到最终的皈依,猪八戒的贪嗔痴迷,沙僧的默默坚守,唐僧的迂腐与执着,他们每一个都像是我们人性不同侧面的投射。我最欣赏的是对“心猿意马”的具象化表达,那些形形色色的妖怪,不正是我们内心深处难以克服的欲望、恐惧和魔障吗?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遭遇,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和对世俗诱惑的警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了民间故事特有的幽默感和生动性,即便是最严肃的哲理,也用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这哪里是神怪小说,这分明是一部充满东方智慧的“心灵成长指南”啊!

评分

翻阅《金瓶梅》的体验,简直像是在窥视一个被精心伪装起来的,却又无比真实的世俗角落。兰陵笑笑生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视角,剖开了明代市井阶层,尤其是市侩商人阶层的生活图景。它不像其他名著那样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或高雅的道德情操,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柴米油盐、床笫私情和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西门庆这个人物,简直是欲望的集合体,他那份对物质享受的无度渴求,对权力的病态迷恋,以及身边莺莺燕燕的复杂关系网,构建了一个令人眩晕的“物欲王国”。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真”,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面、社会结构的腐朽,以及在金钱和肉欲面前,一切道德约束的脆弱不堪。尽管有些段落描写真实得让人感到不适,但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直白,赋予了它超越时代的批判力量。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那些我们试图回避的阴影,让人不得不正视,在繁华的外表下,驱动社会运转的往往是多么原始和功利的力量。

评分

京东快递给力,京东的书不知道为啥都显得旧

评分

权威,经典,不可或缺的书

评分

质量不错,送货及时,家人满意。

评分

收藏了,书不错,可惜红楼梦是烂的的

评分

看看古典文学名著。这么厚的书,才二十一块钱,感觉超值。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多读书总没错!四大名著中国人总要都读过咩

评分

包装不错 是正版的 质量过关

评分

活动结束开始看大喊大叫开始考试都不记得快说快说

评分

字迹模糊,已退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