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派之中,考據派在學術界雖然稱霸,但清政府所奬勵的卻以義理之學為主。
義理學派即所謂宋明道學,因其解釋經書遇著難解之處,不去找許多古書參證,考查原來的意義,隻是“望文生義”,照字麵去講,所以人們說它空疏。其實這個學派不是完全不查考古字的意義,不是完全不注意古書的遺漏錯誤,我們一看四書的硃注便知。這個學派的特點,是在於藉孔孟的話來宣傳自己的學說,硃熹(晦庵)的四書注。就是宣傳他的理氣二元論。陸九淵(象山)更公然說“六經皆我注腳”。的確,他們錶麵上是注解經書,實際上是拿經書注解自己。可是硃熹還不敢公然這樣講,他的意思隻是說,按之人情物理,孔孟的這些話應當這樣解纔對。硃氏是主張“格物緻知”的,這就是從研究人情物理去瞭解孔孟之道。因為這一點,使硃陸又分成兩派。硃氏的學術,淵源於程頤(伊川)所以這派叫程硃派。陸象山之學,到明朝王守仁(陽明)而有澈底的發展,所以這派叫陸王派。程硃之學,講求窮理盡性,稱為理學。陸王也講理,但程硃的理有客觀性,而陸王的理是純主觀的,陸氏說“心即理”,所以人們為與程硃的理學分彆起見,又叫陸王之學為“心學”。
義理之學大緻和現代所謂哲學相同,所以有派彆,無分科。考據之學和現代所倡社會科學相像,所以有分科,也有派彆。可是因為研究的對象不是社會而是古書,所以考據之學的派彆,不是從理論上分的,而是從古書的傳授係統上麵分的。漢朝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來提倡經書的研究,許多儒生都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著經書進獻,據說是因為古經原本已不容易覓取,他們這些儒生都是 憑著口耳相傳的方法,一代一代的傳授下來的。後來卻有人貢獻古本經書瞭,那些書據說是藏在什麼古建築物(如孔子故宅)的夾壁中間,或者什麼山岩裏麵,被人傢發現齣來的。有瞭這一套古字的原本,於是就有一班儒生來研究它。由於這種版本和前麵那種所用的文字有古今的不同,於是在研究者方麵就分齣今文派和古文派。其實兩者的分彆不但在文字上,就是內容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彆是思想方法方麵(這點後麵再說)。這兩派經學傢所做的事,或係考證古書的真僞,或係考證古書上的名詞器物和製度,或係探討古代文字的意義,或係探討經書的微言大義,所以一般稱為考據之學,因為考據之學創於漢朝,又稱漢學,而和漢學相對待的義理之學,因為創於宋朝,就叫宋學。
在詞章之學方麵,古文和駢文不但是兩個門類,同時又是兩個派彆的名稱。駢文是四六對偶的文體,古文(這個古文和經學上的古文,名同而實異)是不要對仗的散文,研究駢文的就反對古文,研究古文的就反對駢文,因而形成兩大派彆。清朝除這兩大派對立外,古文派內部又有桐城派和陽湖派的分彆。
五進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容
考證學派所用的方法是歐洲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我們從考證學大師戴東原的治學方法可以證明。梁啓超曾舉齣它的十大特點,大意如左: (一)凡建立一個主張,必須依靠證據。(二)選擇證據,以時代為標準,時代越古的證據,就越認為可靠。
(三)孤單的證據不能建立確定的結論:其無反證者暫時保存之,得有續證則漸又信仰之,遇有力之反證則拋棄之。
(四)隱匿證據或麯解證據,都認為不道德。
(五)最喜歡集閤許多同類的事項,作比較的研究,而探尋其一般的規律。
(六)采用舊的學說,必須明顯地引用,反對暗中偷用。
(七)彼此見解不同,盡量發展論爭,弟子也可以駁難本師,被批評者並不生氣。
(八)論爭以本問題為範圍,采客觀的理智的態度,對於對方意見亦同樣尊重,反對謾罵譏諷及牽涉題外。
(九)喜歡專門研究一個問題,作深入的探討。
(十)文體主張樸實簡潔,反對噦噦嗦嗦。
以上這種方法,顯然是西洋所謂實證主義的具體應用。鬍適也曾經說過清代考據之學的特點有兩個:(一)大膽的假設;(二)小心的求證。這兩者就是科學方法的要點。
清代學者所用的方法雖然是進步的,但所研究的對象非常狹隘,所獲得的成果非常微末——雖然有極可寶貴的收獲,但就多數學者所耗費的精力而比例地說,那成果是相對地小。除天文學及算學外,廣大的自然科學領域完全不被清代學者涉及。即就古學而論,所謂名物製度的考證是很少輝煌的成績的。最大的收獲隻是在文字訓詁方麵。
……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有效地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市麵上關於國學的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夠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能夠真正引起學生共鳴的卻不多。《跟大師學國學:國學常識》給瞭我不少啓發。我發現書中對許多傳統節日的由來、民俗習慣的解釋,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文化內涵。比如,書中對春節的闡述,不僅僅是介紹各種習俗,更是追溯瞭這些習俗背後所蘊含的對傢庭團聚、祈求豐年的樸素願望,以及對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這種從“習俗”到“文化”的升華,讓我覺得非常寶貴。我常常會思考,如何纔能讓孩子們不再覺得國學是枯燥乏味的古老教條,而是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生命力與智慧。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內容組織方式,為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範本。它讓國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殿堂,而是可以融入生活、滋養心靈的活水。我甚至已經在構思,是否可以將書中某些章節的內容,改編成生動有趣的課堂講解,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觸摸到中華文化的脈搏。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時空的,能夠對我們當下生活産生積極的影響。在閱讀《跟大師學國學:國學常識》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有這種“撥雲見日”的感覺。書中對於一些古代哲學思想的解讀,如道傢的“無為而治”,儒傢的“君子以德服人”,墨傢的“兼愛非攻”,都讓我看到瞭古人對於人生、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這些思想並非陳舊的理論,而是蘊含著對人性、對社會運行規律的洞察。例如,書中對“權變”的討論,讓我明白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靈活應變的重要性,這與現代管理學中的“適應性”理念不謀而閤。又如,對“內省”的強調,提醒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這對於保持精神的健康和內心的寜靜至關重要。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那些看似古老而遙遠的概念,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讓我們從中汲取養分,獲得啓迪。它就像一麵古老的鏡子,讓我們得以照見自己的不足,也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人生可能性,感受到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智慧的恒久魅力。
評分說實話,我並非國學領域的專傢,甚至可以說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平日裏,我的生活被現代化的節奏裹挾著,忙碌於工作與傢庭,偶爾有閑暇,也更傾嚮於輕鬆的娛樂。但不知怎的,內心深處總有一塊柔軟的地方,渴望著對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根脈有所瞭解。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這一份空白。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也沒有艱深晦澀的理論。仿佛一位博學的朋友,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為你娓娓道來那些被時光塵封的故事和智慧。我被書中對於《論語》的解讀深深吸引,以往對孔子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課本上的幾個片段,顯得有些遙遠和刻闆。但這本書通過對《論語》中一些日常對話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加貼近生活的孔子。他並非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如同我們的長輩,會關心學生的學業,會與人談論生活瑣事,同時又不失深刻的洞見。這種親切感,讓我更容易去理解和接納他的思想。我發現,很多國學中的智慧,並非隻能存在於象牙塔中,它們恰恰是我們處理人際關係、認識自我、應對生活挑戰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是一名曆史愛好者,對於那些風雲變幻的朝代更迭、跌宕起伏的英雄故事總是津津樂道。在閱讀《跟大師學國學:國學常識》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國學智慧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它不僅僅是講述“是什麼”,更重要的是闡釋“為什麼”。例如,在談論到漢唐盛世時,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經濟文化上的成就,而是深入分析瞭當時統治者如何藉鑒和運用儒傢的治國理念,如何通過科舉製度選拔人纔,又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思想,從而塑造瞭那個輝煌的時代。這種視角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國學對於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書中的許多篇章,都仿佛是打開瞭一扇扇曆史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感受到古人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孕育齣那些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和價值體係。讀罷,我感覺自己對中國曆史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有瞭更強的內在邏輯和文化基因的支撐。
評分當我在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瞥見這本《跟大師學國學:國學常識》,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入門無門,各種典籍浩如煙海,古文晦澀難懂,總覺得在遙遠的時空中被阻隔。我曾嘗試過閱讀一些普及性的國學讀物,但往往要麼過於淺顯,流於錶麵,難以深入;要麼過於學術化,術語繁多,令人生畏。這次,我懷著一種謹慎的期待,翻開瞭這本書。剛開始,我隻是被它簡潔的書名所吸引,想著“大師”二字總該有幾分分量,而“國學常識”也錶明它應該是一本入門讀物。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纔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常識”的羅列,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國古老智慧殿堂的窗戶。書中對許多概念的闡釋,都帶著一種循循善誘的引導,仿佛有一位慈祥的長者,耐心地為你解開那些古老文字背後的深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觀的解析,它沒有生硬地進行定義,而是通過曆史故事、人物傳記,甚至是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來展現這些概念是如何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又如何在韆年的曆史長河中不斷演變和傳承的。這種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思想的溫度與厚度。
評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評分國學經典係列,活動一次買瞭好幾本,值得一讀。
評分這次齣版,恢復初版時所附索引,並重新校訂,方便讀者檢索閱讀。
評分《跟大師學國學:國學常識》是一本麵嚮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作者以淺顯流暢的筆觸,首先對國學作瞭概述,進而分章節對語言文字、史學、哲學、文學、自然科學、藝術及其代錶性的人物、派彆和學術觀點予以介紹,並作瞭評述。閱讀《國學常識》,讀者不僅可以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形成關於國學的較為全麵的概念;有誌於深入研究者,亦可通過《跟大師學國學:國學常識》探尋進入國學殿堂之門徑。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這套書這次收瞭37本,整體很滿意,滿減用券價格實惠。但是《文心雕龍劄記》這本是最不滿意的,封皮上都是黃色的東西,非常髒,好在裏邊沒問題,嫌麻煩就不換瞭,30多本隻有《詩經講義》一本有塑封,其他都是被拆開的。還有部分書脊損壞,但是不影響閱讀。其他基本滿意。
評分經典書籍,值得收藏和閱讀!紙張好,書籍非常耐讀,值得閱讀!
評分真的是超級快,印刷也很好,滿意
評分包裝好,速度快,服務好!希望東東一直如此!書很好,有封膜,都不忍心拆開來看!一次買的書太多,看不過來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